云南老字号--隆阳区下村麸醋
麸醋,古称药醋,又名甜子、熬醋(麸醋酸中微苦,食后回味微甜,经熬煮而成)。这种醋品是以多种中草药、大米、麦麸、泉水等原材料发酵酿制而成。保山市隆阳区下村的“胜香斋”百草醋是麸醋中的翘楚,是由聂家先祖于清代中晚期自四川引进,从串村叫卖起家,不断融合改进制作工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下村百草醋。“胜香斋”至今传承六代,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省、市、区三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下村麸醋的发祥地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河图街道与板桥镇交汇处的下村,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酿造技艺始于清代中晚期,由聂氏家族从四川引入并改良工艺,至今已传承六代,历时200余年。以麦麸、大米、泉水为主要原料,辅以中草药药曲发酵酿造,具有酸味醇厚、回味甘甜的特点。第三代传人聂家在“胜香斋”醋庄基础上,经过四代传承,至第五代传人聂鸿镇、第六代传人聂承龙发扬光大并远销南京、上海及海外。 其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
1.原料与工艺:以麦麸、大米、泉水为原料,辅以40余味中草药制成的药曲发酵,需经历9道工序,耗时21天完成。
2.四季发酵:春夏秋冬四季发酵过程中需精准控制水温与时间,例如冬季发酵需保持恒温30℃左右。
3.风味特点:成品色泽黑褐,酸中带甜,兼具药香,含氨基酸、有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自然发酵产生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及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兼具调味与保健功能。
第六代传承人聂承龙(1971年出生)自幼学习酿造技艺,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开发出果醋等新产品并远销南京、上海及海外多地,2012年列入保山市非遗名录,2022年获评“保山工匠”。目前该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2017年),并被命名为“云南老字号”。
来源:百度网络
云南老字号--隆阳区下村麸醋
麸醋,古称药醋,又名甜子、熬醋(麸醋酸中微苦,食后回味微甜,经熬煮而成)。这种醋品是以多种中草药、大米、麦麸、泉水等原材料发酵酿制而成。保山市隆阳区下村的“胜香斋”百草醋是麸醋中的翘楚,是由聂家先祖于清代中晚期自四川引进,从串村叫卖起家,不
聶氏舞龙灯与跳花灯
尧市镇黄坳(旧称晃鳌)古村,历史悠久,明清民居建筑耸立,文化底蕴浓厚,聶氏宗祠风格在湘西独领风骚,民间文艺形式在湘西享有美誉。尤其是聶氏舞龙灯与跳花灯更为突出,
聂振茂药号
聂振茂药号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
作为“高密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远近闻名,据《高密县志》记载,民国期间即远销平度、诸城、胶县及胶东半岛等地。
井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聂氏唢呐吹奏技艺
听长辈们说起聂氏家族的唢呐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最初是衙门御用的在轿前吹奏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时令及庆典来吹奏。后逐渐衍变为民间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在河北省井陉县一带流传至今。据文字记载聂氏家族唢呐最早可以追溯到聂氏第一代传人聂有宝,
乡土中走出来的神奇艺术—濮阳聂氏麦秆画
麦秆画以其古朴,富有有立体感、层次感而著称,画面散发出自然光泽,整体观感古朴典雅,妙趣天成。早在隋朝,麦秆画就以宫廷工艺品出现在皇宫,后因种种原因,麦秆画流落到了民间,成为贫家农人的生活点缀。就像王子流落于民间,这一去就是千余年。
非遗国家级传承人—凤凰纸扎传人聂方俊
聂方俊(凤凰纸扎)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聂方俊〔人称聂胡子〕1933年农历6月20日出生于纸扎工艺世家。这个“世家”到底有多长历史,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他知道在解放前交通极不便利的环境中,父亲就是当时方圆百里很有
高密泥彩塑
聂家庄泥彩塑的艺祖叫聂福来,老家在河北泊镇。明万历初年,泊镇闹灾,田地连年歉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万般无奈之下,聂福来携妻带子逃荒到了山东。但他来到山东后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每日都为在何处重新安家以及如何养活一家子人而犯愁。
聂氏家传剪粉
聂氏家传剪粉位于三月桥路21号桥头的聂氏家传剪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