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聂氏唢呐吹奏技艺

2015-09-23

井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聂氏唢呐吹奏技艺



聂氏唢呐吹奏技艺简介

听长辈们说起聂氏家族的唢呐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最初是衙门御用的在轿前吹奏的一种艺术形式,根据时令及庆典来吹奏。后逐渐衍变为民间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在河北省井陉县一带流传至今。据文字记载聂氏家族唢呐最早可以追溯到聂氏第一代传人聂有宝,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六代了,经几辈人的继承和发展,逐渐衍变成一整套曲牌形式的套曲。
聂氏家族谱系传承脉络及分支从聂有宝(第一代传人)开始往下继承人有:聂成(第二代传人);聂合信、聂合礼(第三代);聂瑞祥、聂贵祥、聂禄祥、聂雨祥(第四代传人);聂雨来、聂雪来、聂富元(第五代传人);聂云鹏、聂云雷(第六代传人)。
聂家唢呐早期是为衙门的官员参拜祭祀及时令迎送吹奏的御用班底,每逢节气时衙门就会有人在固定的时间相邀其过府演奏。聂家唢呐在民间也一直广为流传,以传统见长,以老曲牌为主。在河北井陉县一带,聂家人分属在不同的区域吹奏,其中聂禄祥在矿区一带家喻户晓,威望很高,除此之外还有聂雨祥和聂瑞祥分别活跃在天长镇和微水镇一带。唢呐善于宣泄大喜大悲情绪,唢呐的杂耍绝活也令人眼花缭乱。唢呐音色明朗粗犷,演奏方便,既善于演悲,又善于绘喜,民间节庆、婚丧嫁娶及祭拜仪式上,井陉人都要选择聂家唢呐来演奏。

其中聂氏家族唢呐第五代传承人聂富元对于整个聂氏家族唢呐有突出的贡献。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吹奏唢呐的技巧,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和特点。先后培养出了将近20多个学生,过半的学生都考入了艺校等专业院校继续深造,为唢呐艺术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据聂家唢呐继承人聂富元介绍,现在聂家唢呐在井陉一带还是以红白事为主要吹奏形式,根据不同的曲牌表现农村人婚丧嫁娶的场面,比如以“大过队”、“走马”等热烈欢快的曲牌,运用了“超吹”、“拔高音”的技巧来表现农村人结婚时热闹非凡的情形,以“哭皇天”、“小关调”等委婉悲伤的曲牌,运用了“哭音”的技巧来表现失去亲人时的悲痛。

聂家唢呐一直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老辈人以此为职业来养家糊口,而现在不同了,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后辈继承人已经不以此为职业,再加上记忆的模糊、没有资料可寻,因此聂家唢呐在流传过程中有些曲子已经失传,急需受到人们的重视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