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堂”探源

2016-01-21
“三礼堂”探源 
常德三礼堂

   我中华聂族本神农之后,初出姜姓,自周时姜尚封于齐,齐丁公封支子奭(西元前1170年前后)于聂城,作为齐的卫星国,所谓奭卫大夫是也!(今山东聊城,我曾在地图上寻到此地),以城为姓,为我聂族之肇端。

    西汉年,奭之13世孙聂昭(乳名爵,字淑平,)为惠帝代王太傅,帝赏赐山西霍州田园宅地,号“河东大夫”,此为我聂族河东的根源。


    东汉,良士公为颖川太守,三国时聂(良士公十一世孙)文迪(又作文悌,乳名友,字辅仁,又名志远,茂洪子)公(二子师道、师德)为吴国丹阳太守,后加封江西大樟树惠烈侯王,此为南迁聂族之始祖。也是大樟树祖源的出典。


    丹阳九世孙聂公道茂,官至尚书,携五子巨源(西元一一六九年古正月十五----一二五七年古九月九日)、巨川、巨钦、巨佐、巨达由江西临川来湖南。常德桃源汉寿沅陵等地为巨源公后裔,长沙,益阳、邵阳为巨佐公后裔,湖北车溪渡等地为巨川公后裔;巨钦,巨达二公后裔不祥。


    巨源公四世孙三兄弟诗文出众,同登金榜为宋代进士,他们是汉寿金牛山祖公滨甫,常德桑麻园祖公渊甫,桃源聂家桥祖公清甫,三公被御赐金匾于江西老祠,“三礼堂”乃“一门三进士之礼也,此为三礼堂由来之一说。


    丹阳太守聂文迪公13世孙宋礼学家聂崇义河洛公,初为学官,掌管《礼记》。著有《三礼图》二十卷,《礼义注》十卷,宋太祖(九七七-九八四)见其《三礼图》赞不绝口,御颁《三礼图》于天下。其后三代为子监博士,掌管礼学,“三礼堂”既有《三礼图》出处的堂号,又含有皇恩礼及三代的意义。此为三礼堂之来源之二说。


    今天的孔庙中就有《三礼图》的副本。


    据我所知,丹阳九世孙聂公道茂之子巨源公之后代为“三礼堂”,而巨佐公后代则为“理学堂”,也就是,道茂公的五个儿子可能分别分成五个堂,我不知道另外三个堂在那里,叫什么名字。既然巨源公的五个儿子不是同一个堂号,那么,“三礼堂”从崇义公那里传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我祖聂巨源,极有可能是“三礼堂”之始祖。希望大家批评。


    不管那一说成立,都有道理。巨源公生在于宋代(西元一一六九年-西元一二五七年,也就是说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年代,就是藤子京重修岳阳楼前后,逝于元代建国前十四年),而“三礼堂”修谱,是在明洪武十一年(西元一三七八年)。中间的时间是巨源公四世孙滨甫、渊甫、清甫三公的年代,总之,“三礼堂”既有纪念巨源公四世孙“一门三进士”的意义,也有弘扬崇义公“三礼图”文化的出典。这些都是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


    当然,所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只要知道我们姓聂就够了。重要的是我们这些聂家祖宗的聂子聂孙团结起来,发挥特长,优势互补;发展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后代子孙。

文/老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