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堂的“文化复兴”
聂族氏志
三礼堂”无法被雪藏
甚幸,南昌有个“三礼堂”,位于南昌市高新开发区一隅的园中源大酒店一楼精品屋内。说三礼堂可能许多人不知,如果说喝茶之处可能还多人就知道。其实,那里主要的特色不在喝茶,而是一幅幅、一件件令人眼花缭乱的正宗艺术瓷器、瓷板字画。
说到“三礼堂”的来历,就不得不说说《三礼图》,《三礼图》是中国礼乐得以发展的重要文献,尽管随着社会崇古之风的盛行和人们对古器物学的进一步认识,《三礼图》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质疑,仿佛要被学者“雪藏”。但是,《三礼图》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本礼器研著无法比拟的,它开创了中国礼器制作技术通过文献得以呈现的先河。
《三礼图》作者聂崇义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其三代成为国子监博士,掌管国家礼学,显赫天下,被世人誉为“三礼堂”。中国的儒家礼教被世代相传,礼器制作技术得到很好的推广。显然,礼教相传、礼器推广是其中两大定义所在。
然而,历史在风尘中丧失了太多的传统文化,传统的东西在时下的一片“西学”潮中变得面目全非。在盲目复制的年代,很少人会知道“三礼图”,更不用说“三礼堂”。这恐怕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文化需要被拯救,尤其是中国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因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只有坚持自己的东西,只有发扬自己的文化,才能在创新中保持本真,并散发出最强的生命力。于是,国学在众多高校纷纷开设,儒家教育得以重新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当然,这样的进步少不了维护者和坚持者。在艺术品领域来说,不少含有较多文化因子的国人开始义不容辞地走上艰辛的捍卫文化之路。
聂长清作为后代,就是“礼教相传、礼器推广”中的行者之一。
聂长清让“三礼堂”灵魂再现
聂长清,江西人氏,一个艺术的传扬者,一个对传统文化的拯救者。他的所作所为和著名礼学家聂崇义有着关联,这样的关联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姓聂,而是他要让“三礼堂”文化得以长久不衰。这样的雄心之志是聂长清骨子里透出的韧性,他一生所信奉的座右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便是他雄心下的内心推动力。处处释怀,则是他宽人胸怀、励精图治的又一大特点。
作为如今座落于南昌高新开发区圆中源大酒店的“三礼堂”掌门人聂长清,他为了让中国传统的艺术技术与现代的艺术理念完美结合,赋予了“三礼堂”艺术品真正的人文、独特素养。聂长清先生先是注册了“三礼堂”商标,并且在南昌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里面凝聚了一大批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艺术精品。对如今的“三礼堂”含义,他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三礼堂”追求的是福与情、仁与爱、福与美的高层次完美结合。“三礼堂”虽然是聂性家族的一个符号,但是,如今以自己家族的符号来命名自己的事业品牌,不仅有着古老东方的文化精华,更为重要的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处处体现现代人的一种涵养和拼搏气势,体现着做好这个行业文化品牌应有的恒心和品位。
于是,那以餐具、茶具、文具形象为载体,由千年瓷都景德镇来昌的艺术大师精心制作的具有精深内涵的文化艺术珍品,终于使“三礼堂”品牌享誉四海。聂长清的目标就是要把“三礼堂”品牌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品牌,并通过这种渠道传承聂姓文脉、光大传统礼仪。
当浮躁一时的家居文化开始沉寂下来,当一群群迷茫之士回眸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时,最具江西传统特色的瓷器和瓷板画,成为国内许多有文化品位和收藏人士的首选目标,同时更成为海外来赣者的心爱纪念之物。
终于,聂长清的“三礼堂”活了,“三礼堂”的灵魂伴随着一幅幅极具保值增值价值的瓷器、独具每家要求和不同个性的瓷板画开始走入一个又一个文化厅堂和百姓之家,成为一家又一家提升装修品位的不可或缺之物。
“三礼堂”传递的不仅是情感
“三礼堂”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单一产品,融书法、绘画、陶瓷、茶道等于一体,以提升自我的品味来撷取大自然蕴含的美学精华,充满天地灵气的创意作品把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三礼堂”的艺术品充满了创意和灵魂,传递的是人与人、人与艺术的一种情感以及情感以外的东西。
因此,不少人也在装饰之余,把“三礼堂”当成珍贵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除了是艺术品,还是再好不过的商品,它实用、典雅、保值,无论是温馨相送、友情联络、喜庆贺礼、工商馈赠、师生情谊、敬意表达、励志名言及各种不同纪念事件等,“三礼堂”都能让彼此感受到非凡的意义。而这些,是很多市面上的产品无法达到的,因为它们很多是仿冒,而且根本没有质量和艺术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礼堂能承诺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研究、改良、充满素养和人文的实用艺术,都是正宗的景德镇大师亲手绘制的精品,如果您在几年后感觉买来的作品还没有增值的话,那你尽可来这里,店里照原价赎回。记者还在三礼堂看到,诺大的空间是大师的创作空间,他们注重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细节的雕琢和加工。陶瓷是精湛古雅;画是惟妙惟肖;书法是龙飞凤舞;琴声是空灵悠扬;茶是醇香满屋。
也庆幸,江西有这样的环境,南昌有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艺术。这样的超值价值,唯有三礼堂让我们有所得。
从“三礼堂”出来,我幡然醒悟,“三礼堂”的宗旨其实就在于“狼且反哺,况且人贵感知”之中吧。
相关链接:
三礼堂的来源
起始于北宋初年,距今一千多年,当时望出河东聂崇义公(生于公元925年,卒于公元997年,享年73岁)少时,善理学,通经皆.官累迁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建隆三年四月呈<三礼图>二十卷,太祖览而嘉之.并将<三礼图>绘于国子监.是以三礼图颁行天下.崇义公后裔皆以"三礼堂"为其堂号,并引以为荣.为其一
巨源公四世孙三兄弟诗文出众,同登金榜为宋代进士,他们是汉寿金牛山祖公滨甫,常德桑麻园祖公渊甫,桃源聂家桥祖公清甫,三公被御赐金匾于江西老祠,“三礼堂”乃“一门三进士之礼也",此为三礼堂由来。为其二
关于聂姓垂裕堂堂号的由来
以垂裕为堂号,其含义比字面意义要宽泛。我的理解应有三个方面的延伸:一是表示先祖有大的德行,在社会有巨大名望,会福祐子孙后代。比如商代的《仲虺之诰》里就有:“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君主勉励于大的德行
聂氏“堂号”解读
堂号和郡望一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崇德堂”探源
一修谱以问政为堂号,盖因我祖永隆公为大清太学生兼五品军功,问政于朝尔。二修时,总支归一,和谱共号崇德堂矣。
“追远堂”探源
一七八零年,河南省内黄县中召村聂玉初在发起编写本地域族谱时,首创“追远堂”《聂氏族谱》。
“尚义堂”探源
河南郡聂华公为西汉名将,授参军,智守七郡有功,其家七世共炊,帝赐其第“尚义门”悬于门首,
“三友堂”探源
当时聂,罗,谢三姓氏连袂迁徒入闽,聂信猫头山,罗止浦里,谢居大夫岭,都皆蓉城北门之地,自此三氏同地依居,共图生计,同谋发展,结为异姓远迁挚友,后共议合作堂名“三友”,以表亲亲之意,亦显聂氏族人古往今来皆有一种与异姓族人患难相依,共建乡里的合
“问政堂”探源
据聂氏祖谱载:聂族27世裔聂师道,吴国歙州人,他曾为吴王孙休之师,居郡南问政山中,人号“问政先生”。
三听堂”探源
弘治年间,三部尚书聂贤曾以“聂臣三耳听天听地听君王”,巧应嘉靖皇帝“朱帝八牛开山开水开社稷”拆字联的千古绝对,
“三耳堂”探源
2012年由安徽合肥地区聂氏第五次续修族谱,将合肥肥东泰和堂,滨湖德本堂,长丰耕砚堂。三堂合而为:“三耳堂”
郡望堂号系列之聂族堂号
悯农堂:唐代进士聂夷中,很同情农民,写有《悯农诗》(二月卖新丝,五月舂新谷。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