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次“北人南迁”
北人南迁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是怎么形成的。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就是在陕西、河南这片地域,夏商周后扩大至山东;春秋战国时扩大到北方的山西、河北,南边到江苏、安徽、湖北以及浙江北部;到了秦汉时期,通过历代君王开疆扩土已经扩大至长江以北区域,但是长江以南基本还未开垦;汉武帝之后,区域扩至四川,但是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还都是蛮荒之地;之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乱太多而停滞扩张;唐宋时期对疆土的开发进一步展开,这个时期,像广东、广西基本还是发配贬谪官员的边域;到了元代西藏并入中国版图,新疆也很早就并入;明清时期今天的东北三省才完全融入中国。
陕西、河南在南宋之前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经济的主体成份是农耕经济,基本上依靠人口多土地多带来经济繁荣,现在的南北经济格局的形成其实是由以下历史原因造成的,无外乎两种原因。
一、南方的自然开垦,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土地的开垦和经济的发展自然形成,这种过程最早从东汉末年开始,到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开发东南夷,中间经过五胡乱华,东西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到南宋完成。
二、历史上的三次北人南进:
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前者是内乱,后者是外敌入侵,长达16年的动乱里五胡乱华,民族间的仇杀不断,大量北方人口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
第二次,发生在盛唐的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这场动乱持续了十几年,唐朝由盛转衰最严重的是自此之后,唐代一直都是战乱状态,一直到灭亡都没摆脱,人口在十几年中减少了几千万;中国这时出现了第二个人口南迁的高潮,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之后“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第三次,北宋末年(此时南方的水田农业已经超过了北方旱地农业),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二年发生的靖康之变,金朝攻破汴京(开封),北宋灭亡,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大批王族、官员、士民和财富涌向南方,是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大迁徙。自此,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最终完成。
从以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徒来看,都是和北方蛮族(长城以北)的入侵有关,中国北方在五胡乱华、安史之乱的战乱和金国落后文明统治下,北方的经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在此时由于人口、财富以及生产技术的迁徒,南方的经济格局发生了质的根本性变化,南方经济从此发展要快于北方,这就是现在南方富裕而北方落后的历史前世今生。
话又说回来,中国核心的省份在长江黄河之间,谁控制了这里,谁就能控制中国,这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由来。富裕的地方相对比穷困的地方稳定,所以北方的战乱多于南方,北方的外部环境也很复杂,所以中国的政治重心一直处于北方而不能南移,因为南移,北方必乱!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富庶的南京迁往北京的背景就是这个原因。
客观的讲,以上的历史原因逐步形成了中国南方经济体系发达的重要历史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政府政策大力扶持的经济模式试点区域,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政策优越性,地处外来先进思想和技术引进的最前沿,逐渐形成了“长三角”和“珠三角”这样举世瞩目的经济体系,这也是和南方人民的智慧以及辛勤付出所分不开的。作为北方地区,应该多学习和紧紧跟进先进体制,改变陈旧观念,提高生产力和教育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真正使北方地区富裕起来。我想,无论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是中国人,南方人不该忘记历史的根源,北方人更不能活在历史的曾经辉煌上。
山西洪洞迁民河南时因初探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历史上的三次“北人南迁”
蓬莱移民与洪洞大槐树
蓬莱移民与洪洞大槐树
揭秘“富顺才子”的由来
揭秘“富顺才子”的由来
浅议“大槐树”
浅议“大槐树”
中国江西大移民是怎么回事?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先民的大迁移,开创了中国历史一片片新的天地。
大槐树·瓦屑坝·枣林庄--从移民地名解读我国移民史
在今天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我们的根。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当前江西、湖南人的性格有了区别的,但是你可知历史上却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的江右帮精神
“枣连庄”辨考
“老家在何方,北指枣连庄” 。这是我县和沿淮许多姓氏家族,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口碑相传的口头禅。它反映了人们忆古思迁,留恋故土,饮水思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