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瓮邑江内中坪聂氏源流(一)

2025-09-05
黔南瓮邑江内中坪
 
 
 
 
 
 

聂氏源流(一)


第一章    中坪镇历史源流


据《清史稿·贵州地理志·平越直隶州》载:“平越直隶州……顺治初为军民府……嘉庆三年,降直隶州,省平越县……西杨义司,西北高坪、中坪司,长官各一。”由于高坪、中坪原属福泉,关于两家土司,民国《瓮安县志》未作记载。“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瓮安县三江、水源2联及桅杆坪等处,与平越县(今福泉市)中坪、建中2联保及深溪等处互换管辖”。高坪、中坪大部划入瓮安辖区后,这两地的历史,自此成为瓮安历史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如今,土司制度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基于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以弥补瓮安史书之缺,以下简要介绍这两家土司。已经遗失的清代徐宏业所著《平越直隶州志》提到高坪牌、中坪牌时称:“平越府自平播后只存杨义司,其高坪、中坪不过委吏收粮尔。其人本系逐年更换。自明末多故,因循久不换人,恐其觊觎承袭,遂混称土官,不可不防其渐也”。而贺绪蕃著《平越直隶州志》立即辩答驳斥说:“其说高坪本无李氏世袭之一土职矣。然今据李书年履历,叙其先世高坪土职,自其始祖李整至李书年,历十九世,传袭明白,断非凿空伪造,且于光绪十三年经前督部堂岑(毓英)发给委牌钤记。其为高坪土司实无疑义。而《徐志》云云者疑为后人孱入,非宏业原文。且志谓委吏收粮。因循久不换人,恐其觊觎承袭土官等语亦殊多可议也。中坪土司传承序列史书无载,前代家族谱牒早已遗失湮灭,其后人对于先辈之事知之甚少。2008年3月,经过中坪孙氏族人努力,编写成书《水耳坪孙氏简谱》,其中资料来源一是通过中坪境内墓葬碑文记载;二是通过家传袱纸单记录,并未大量翻看查阅史志;三是“由于资料缺乏、实物消失,仅通过前辈流传的一些历史记忆进行整理。虽有些牵强,但可供后人参考。”加之长官司一职,至明代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平播,后建置平越府时即已停袭,改任土舍,职责只是为朝廷收粮而已,至清朝中叶,连土舍之职也遭取缔,年深日久,后人不再提及,竟至土司家世扑朔迷离、谜团重重。据民国《瓮安县志》载,南明总兵莫宗文《中坪关帝庙碑》称:“中坪者,蓝逆(指蓝二)之据地也。山深野大,木老石怪,无居人焉。”中坪在明末清初时真的无人居住吗?中坪土司又是怎么回事?据我们查阅大量方志文献,结合《孙氏族谱》考证后发现,当时中坪不但有人居住,而且中坪土司在历史上也确实存在过。


一、史志记载

1、清代光绪时瞿鸿锡、贺绪蕃著《平越直隶州志》提到: “中坪土舍孙氏管中坪诸寨,其先有孙福海者,江南上元(今南京、无锡一带)人。明洪武时宣慰杨氏札授长官。顺治十六年归附,降为外委土舍,福海裔昂见袭,职属平越州。”


其时,播州宣慰为杨铿。《贵州通志·前事志》载:“(洪武)五年,播州宣慰使杨铿、同知罗琛、总管何婴、蛮夷长官郑瑚等相率来归。”如果孙氏所得长官职衔是在洪武年间,当是杨铿授予的。如果是播州宣慰杨氏札授官职,中坪司就不是长官司而是长官所,当在这三十二个长官所之中,获职年代也必在洪武以前,即元代中后期,其时任职宣慰土司是杨汉英(蒙古名杨赛英不花)、杨嘉贞(蒙古名杨延里不花)。


3、《黔南职方纪略》又提到:“外委千总在平越州者六,曰高坪,曰中坪,凡二土舍,皆属平越知州……”


“贵州土司有……土舍二十七……其承袭也,皆总督给委牌。”中坪土司改任土舍,当是位列于这份名册中。


“土舍、土里目均有顶戴”。


“所辖为中坪牌,中坪上下格。”


平越“州属除杨义、高坪、中坪三司之外并无苗寨,所住之汉户半系前明洪武间安插之户。”


4、傅玉书《桑梓述闻》称:瓮安疆域之“西南至平越州中坪司界四十里”。说明清代嘉庆年间中坪土司尚存。


《黔南职方记略》卷八逐一记述了清水江流域78家土司的起源和清代简要世系,其中包括平越直隶州3家,即杨义长官司金氏,高坪土舍李氏和中坪土舍孙氏。


综合以上信息,中坪古代应称“中平”。可考应是元末明初实行军屯卫所设置的千户所,至于得名缘由应是按汉代年号命名,“中平”和临近的“建中”都是汉代年号。中平,由中平司演变为中平牌、北十区中坪场、再中坪团、乃镇乃区乃复镇。称牌时间较短,民国三十年隶属瓮安后属瓮里江内中坪团。中平的名称至少在明末清初莫宗文驻扎中平时就有了!这是有碑记可考的。


第二章 聂氏进入中坪时间考


        中坪聂氏,源于江西省临江府清江县,这是无异议的,据家族资料记,聂公安瑶字琼若,雍正十二年入黔居牛场(此时期牛场隶属瓮安县),年十九岁娶刘氏祖母,后再入中平。聂公立凡携弟远凡同好友张公廷灿经商入黔,居广顺州(今长顺县广顺镇)年余,复迁平越中平。安瑶公子二,长思圣,次思典,今留于中平后裔全是次子思典之后,祖坟山也无思圣坟墓也无乏嗣传说,立凡公弟远凡公据说回江西奉老,留于中坪的也只有立凡公后裔,可定远凡回江西了。可以推定的是入中平时间应该是乾隆初年,安瑶公和立凡公先后到中平。嘉庆年间,立凡公入黔后第三代“占”字辈繁衍九房人,古人多子多福,为凑足十房人,从江西祖籍地接来一人名“志德”,志德公是江西入黔第三人,根据经单薄记载的称呼推论志德公是远凡公后裔,为立凡公侄孙。至此湖庄聂氏友回公后裔世居中平的聂氏始祖确定为三人。

        聂氏进入中平时间最早为乾隆初年!

第三章      中坪聂氏

       中坪聂氏由三个祖公繁衍而来,故老相传,安瑶公是立凡公、远凡公叔父,志德公是立凡公侄孙。后经《湖庄聂氏四修族谱》证实世代关系无误。


      中坪安瑶公碑记载,安瑶公字琼若。湖庄聂氏四修族谱记载,属后五房之中房十三世,谱名“若黔”字君若,子二裕高、裕奎商于外,葬贵州中平。至于名号出入,这应该是古人谱名学名变更,字号口传的疏漏。其中子二商于外,谱中往下再无记载,符合安瑶公二子,葬于贵州中平,这点最是重要,贵州名称中平的地方有黔西中坪、绥阳中坪等,遍翻史籍,都无瓮安中坪历史悠久,并且考察当地聂氏,都不符合湖庄后裔之关联。所以可断定若黔就是安瑶公。


         立凡公后裔资料记载,立凡公、远凡公父名奇鼎,母杨氏,未入黔。始祖名存智,配谢氏。据《湖庄聂氏四修谱》记载,新房十一世轰然公,配谢氏,生子一宗圣。轰然,同辈弟兄是“存”字辈,分别按“仁义礼智信”排名,前有存仁存义存礼后有存信,轰然公在其间,显然轰然是字号,实名是存智,与我家传始祖存智公配谢氏吻合。宗圣生维绵,维绵生芝寿芝凤,往下无记。显然维绵就是我奇鼎公,芝寿是立凡公,芝凤是远凡公。谱名和行世名是不同的,按世代时间演算也符合年代更替率。再与安瑶公世系比对,长幼有序,完全符合。


           志德公,是立凡公孙辈为凑足十房人,从江西迁来,明显贵州字辈是重新编辑的,志德公是“志”或者“德”辈,暂时无考,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与“占”字辈同辈。


详析立凡公支裔繁衍播迁:

       立凡公是经商入黔,落籍中坪。生三子一女,女嫁回江西郑姓,由此看来,迁来初期直到第三代凑十大房从江西迁志德公来黔,这段时期是与江西有密切联系的。


        立凡公次子步陞,生于乾隆年间,皇清诰封承德郎,由此可见入黔二世已经在当地有足够的影响力,并且在中坪至花梨的盐茶古道上有座古石桥,步陞公的名讳就在捐资碑上,虽区区几两银子,这也代表当时也是颇具财力的。)(这里插话谈谈这条盐茶古道,这是川盐入黔的必经之路,有首民谣是这样的“太阳出来黄又黄,背起盐巴上贵阳,黄平瓮安都走过,二两盐巴歇棧房。"盐茶古道上的背夫老二来来往往,中坪就开有类似于如今旅馆的栈房。)先祖取名都是有寓意的,从中看出虽然是经商为主业,但是文化一直有传承,立凡公三子名“舆、陞、辇”,此三样是古帝王车马仪仗,可看出先祖外迁开宗立派的期望。第三代占字辈实际只有九子,分别为,长房梅(有资料为“发”)、朝、星,二房魁、春、斗,三房邦、国、荣,加上志德,这就是十大房。据说年龄最长者是占魁,从祖上取名来看,都暗含寓意,“魁元”“邦国”“星斗”,与古代意识形态是一致的。包括后期的“英显”“麒麟”“仁义”互为呼应。第三代“占斗公”清诰授奉政大夫。这是生前就被政府授予的职务。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坪聂氏发展遇到了一个节点“咸同苗乱”。


     

咸同苗乱对家族的影响:

      咸同苗乱是过去的称呼,如今更多称为“咸同农民起义”或“咸同兵燹”,始于咸丰四年(1851年)终于同治1874年,1856年瓮安县城被起义军攻破,这里就要谈到中坪聂氏第三代“占”字辈,此时占字辈正当年,中坪、高枧、花梨等地成为主战场,中坪更是被夷为平地。所属居民四散逃走或遭遇兵燹。二房聂占斗带领家小避乱远走永宁州,居住十四年方回中坪。


三房聂占荣时任把总去了归化厅,同治二年,粤贼攻陷归化厅,《平黔记略》将占荣记为正荣,兴义府城陷,占荣战殁。《瓮安县志》载占荣死归化厅,祖母毛氏携子廷举回中坪,守节3得到朝廷旌表。


待苗乱结束,第三代十房,占魁、占春早没,占荣战殁,占梅(发)、占朝、占邦、占国、志德、占星无碑无坟无考,只余占斗回籍中坪。解放初,占发、占星后人才从花梨回中坪认祖归宗。而今立凡公后裔十房有七房人有后裔传世,记有占魁、占星、占斗、占国、占荣、占发、志德。


占魁公房:---


占魁公 清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年生,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年殁


占魁——廷槐、廷棘——海福、瑞伦——增发、秉章——正明、正鑫——启建、启康——荣华、荣富、荣彬——光喆


占星公房:---


占星——生堂、明堂——瑞芝、兴顺——秉俊、秉其、德华——正伦、正祥、正权、正友——启兵、启中、启平、启刚、启荣、启友、启富、启顺、启云、聂源——荣华、聂翔、荣方、荣金、荣贵、荣波、钰凌、子乔、子清、煜轩——晖芳、子尧


占斗公房:---


占斗公 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年生,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殁


占斗——廷英、廷显——瑞麟、瑞麒、瑞盈、瑞良、瑞璋——秉仁、秉义、秉泽、秉浩、秉汉、秉江、秉注、秉坤、秉亮、秉咸——正敏、正文、正光、正辉、正乾、正云、正福、正刚、正强、正康、正涛、正兵、正书、正恒、正华、正波、正平——启君、启相、启迪、启航、启军、桃吉、启霖、启贤、启忠、启华、启明、启贵、启福、启坤、琪峰、启禄、启宏、启龙——荣鹏、荣祥、荣刚、荣虹、荣娇、荣江、荣彬——光豪、光铭、光曜


占国公房:---


占国——廷元——瑞隆——秉奎、秉贵——正刚——启发、启慧


占荣公房:---


占荣——廷举——瑞书、瑞萱——秉铨、秉均、秉衡——正亚、正鹏、正奇、正松、正林、正平、正勇——聂睿、泽钜、聂铭、启元、启亮、启鸿——荣臻


占发公房:---


占发——桂堂——瑞声——绍清、绍文——正中、聂军、聂勇、聂建——聂春、壮志——荣涛


志德公房:---


志德——廷珍——顺全——秉刚——正武——小庚、小磊——聂臻

(注:红色乏嗣)


立凡公后裔,一直秉承的祖业是行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是读书入仕。第四代家族核心的是廷英、廷显、廷元、廷举。经常走黄平、平越等地经商,货物为布匹等。廷英公朝廷给予的官职是候选分州州同,人称司马。家族以经商为本,积累财富,购置土地山林。(这里必须交代一点是,立凡公后裔第四代原本是“堂”字辈,分别为“贵福寿喜华”堂,后不知什么原因更改为“廷”字辈的命名体系。第五代“瑞”字辈原为“顺”字辈,比如第五代年长的瑞伦和瑞良,原名叫“顺伦”和“顺良”,志德公孙“顺全”也是这样。)第五代瑞麟公在光绪三十年历史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年十六岁中秀才,其父廷英公腿脚原有疾病,听闻瑞麟公中第,高兴得健步如飞。瑞麟公后中师范科举人毕业于贵阳优级师范学校,先任安南(今晴隆县)主管财税,戴勘主黔时公元1916年任定番县知事、天柱县知事,民国十三年铜仁府任上致仕。瑞麟公字阁丞,生于光绪十四年戊子岁1888年,殁于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岁1948年。清宣统元年己酉1909年师范科举人,瑞麟公擅诗词书法,尤工于对联、书法,其正楷、草书、隶书、篆书均有造诣,尤长于隶书,在民间遗留匾额较多,其诗词存世稀少。


来源:经生逐安美篇

黔南瓮邑江内中坪聂氏源流

黔南瓮邑江内中坪聂氏源流

黔南瓮邑江内中坪聂氏源流

黔南瓮邑江内中坪聂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