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江聂氏代代相传的八条家训
彭健张连喜
来源:益阳日报 2017.7.29
明初洪武末年,江西南昌丰城人,二十来岁的聂仲谦带着妻儿,跟着大队人马,步履蹒跚地踏上了移民湖南的漫漫长路。就要告别故土了,他一步一回头,泪水长流。聂氏家族在江西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先祖聂公正在江西发迹,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十二代了,前有二世祖聂智任滁州太守,后有九世祖聂昌任南宋枢密院事,掌管全国兵权,还有六品以上官员无数,可说是世代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人丁兴旺。但到他这一代,官府强制迁徙,眼见血脉分流,骨肉分离,各奔东西,真叫人肝肠寸断。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血雨腥风,疯狂屠杀,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史称“江西填湖广”,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一时间,长江上西行的移民船只一艘接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移民络绎不绝。江西先民大迁移那震撼人心的音符,谱写了一曲曲壮阔的史诗。因是强制迁徙,怕人逃跑,每一个人手被绳子绑缚牵连。连大小便也要押送官兵解开手绳,江南一带,至今有“解手”的俗语。
聂仲谦带着妻儿历经艰难,来到了沅江县毛公山(今沅江市马公铺村)落户,为沅江聂氏之先祖。当时的毛公山是一片荒地,聂仲谦夫妻俩可谓是“辟林莽,斩蒿莱,筚路蓝缕,力耕力读”。他们披荆斩棘,开垦荒山,修桥补路,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还不忘读书学习,教导儿子习文练字,教导儿子为人处世,企盼延续书香门第之家风。重振聂家雄风。为此,聂仲谦特为聂家后人立下八大家训:
一、敬孝父母。不孝敬父母,谓之“悖理、悖德”。尤其是后母,虽然无血缘关系,但辛勤养育之恩,更应该报答。
二、礼尊长。长辈如父,要以礼相待,切莫怠慢。
三、睦兄弟。兄弟乃手足之情,“盖同气不可伤也”。对异性兄弟姐妹更要加深感情。
四、和夫妇。夫妻“如鼓瑟琴”,应该百年好合,“如友如宾”。特别是对“续弦”,更应尊重。否则会妻离子散,“生业沦落”。
五、课诗书。“养子不学,识者鄙之,故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苟能勤教劝学,子弟幸入最高学府,攀登高峰,非唯一已之荣,亦合族之光。即不幸,勿克成名,而粗通经义,亦不致固陋之诮。”只有读书才能攀登高峰,即使不能成名,也不是等闲之辈呀。
六、尚勤俭。“贫者固当宜省约,富者亦当节制也。常将有日当无日,此言虽浅最宜深玩。”无论你是穷还是富,都不能忘了勤俭节约。
七、戒浮荡。“苟游手好闲,不勤职业,虽家本富厚,坐食山崩,早宜远虑。况浮荡子弟,每易入于淫乱赌博之场,倾家荡产。”族中的年少者,更应牢记,莫玷污了亲戚和祖宗的名声。
八、息争讼。“好讼者,未有不破其家。当今唯田宅妻子被人欺占,关系甚大,则不得不讼以求理,至于睚眦小怨,亦何不可容忍,以息讼端。”邻里和睦相处,能忍则忍,不要随便打官司,伤和气。
这些家规条条都是至情至理,看似平常,实则是金玉良言。特别是在家规中提到邻居、长辈、后母、异姓兄弟,这些人虽然不是直系至亲,但要更加尊重。在家规中,虽然提倡“读书至上”,但如果不能成名,也学到了知识,也是有用之才。这些家规反映了聂仲谦纯朴、正直、厚道以及望子成龙的思想理念。
至公元1428年,59岁的聂仲谦去世,他在毛公山耕耘了近40年。他立下的家规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后来独子聂子温挑起了大梁。聂子温育有六子,自此多脉分流,人口大增。子继父志,代代相传,重振聂氏雄风。至聂仲谦第五代孙聂金鼎高中进士,任南京兵马司总督,聂金鼎弟弟聂金铭再中进士,任河南都司。自此,聂家光宗耀祖,又是代代人才辈出,数百年间,出六品以上官员、进士、贡生、廪生、教谕无数,不愧为世代书香。且人口日增,枝繁叶茂,星罗棋布。
聂氏一族近代也出了不少杰出名人:
聂海帆,1908年出生于原马公铺乡丁家坝村,上海中国公学(大学)毕业,创办上海私立大海中学并任校长。抗战爆发后,与鲁迅一起,用笔杆子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至,共同对敌。1938年被汪伪特务暗杀,年仅30岁。他的死震惊全国,各地为他举行追掉会。沅江各界在中山堂设灵,其挽联为:海深仇大,恨暴徒助桀为虐卖国求荣杀我巨子;帆险滩浅,乘全民义愤填膺破釜沉舟歼灭倭奴。他的死激起了全国人民反日、反汪伪政府的浪潮。
聂季松,原马公铺乡丁家坝村人,曾就读于沅江琼湖书院。中国著名军旅作家,早年从戎,历任部队秘书、干部科长,中级法院庭长、地区司法局局长、正处级巡视员等职。现为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几十年戎马生涯,且笔耕不辍。曾出版《两地黄花》诗集及续集,共有旧体诗、词、联千余首行世。
聂志峰,原马公铺乡凤凰村人,华南工学院毕业,湖南轻工业厅总工程师,中国橡胶、塑料、玻璃纤维研究的先驱者,1960年,著有《杜仲橡胶的研制报告》,填补了我国特种橡胶研究的空白,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
沅江聂氏英才辈出,后继有人。自聂仲谦来沅江落户始,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现传二十五代,现有人丁逾四千,成沅江之望族。聂氏一族为国家、为地方建设作出了诸多贡献。
湖庄聂氏家训八条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王者,人之大伦也,吾族素敦古处,彝伦攸叙,忠孝节义代不乏人,至今称仁里焉,愿世世子孙无乖伦纪也。
聂家无孬种:最后的淮军名将聂士成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自古以来,家风家教一直深受国与家的重视,它也在岁月的积淀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缕清风。
湖南沅江聂氏代代相传的八条家训
明初洪武末年,江西南昌丰城人,二十来岁的聂仲谦带着妻儿,跟着大队人马,步履蹒跚地踏上了移民湖南的漫漫长路。就要告别故土了,他一步一回头,泪水长流。聂氏家族在江西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自先祖聂公正在江西发迹,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十二代了,前有二
家 训
聂氏子弟要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和言传身教,打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代”的说法,使我聂氏家族代代昌盛繁衍下去。
聂氏宗祠家训
聂氏宗祠家训
族禁六条
族禁六条
聂氏家训十二条
聂氏家训十二条
聂族族规十条
族规十条
铁岭聂氏家训
铁岭聂氏家训
聂氏族规家训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民族和国家。只有全家人团结和睦,家庭才能兴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盛。-------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