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姓氏志

2015-09-23

作 者:安溪县地方编纂委员会
出 版 社:方志
出版时间:2006 - 01
印刷时间:2006-01
印 数:2千册
装 订:硬精装
版 次:一版一印
开 本:16开
页 数:580页
字 数:958千字
I S B N:9787801927156
本书共分54章,以姓氏人口多少为序,上限简述各姓氏起源,下限断至2004年底,主要记述各姓氏的姓源、入闽、肇安、繁衍、外迁、分布等历史事实与人文发展情况。

简介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介于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之间,地处闽南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结合部,居山而近海,隶属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厦门市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63公里,面积3057.28平方公里,是泉州市地域最大的县份。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总人口107万,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中国特种茶类乌龙茶的故乡和驰名中外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1995年3月和2002年3月,安溪县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和“中国藤铁工艺之乡”。
安溪是个千年古邑。考古发掘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安溪周时为闽越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吴之建安郡,晋代属晋安郡,隋唐时属南安县。唐咸通五年(864年)置小溪场。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以小溪场并增割南安近地正式置县,取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另取溪水安流之意,改称“安溪县”,沿袭至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姓氏的渊源与变革宛如一部宏大的历史长卷,浩瀚宏伟,色彩斑斓。

在上古,我国的姓和氏是不同概念的。姓是根,氏是姓的分支;姓是表明血缘家族系统的徽号,氏是姓的衍生,标志着贵族宗族系统的徽号。中华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不过当时的“姓”和现代人的“姓”涵义不同,它是一个部落的名称。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属于姬姓部落,因居住处有条姬水,因而以姬为姓;炎帝神农氏则属于姜姓部落,因他出生地有条河叫姜河,就以姜为姓。氏是由姓衍生的分支,它是后起的,产生于父系社会。随着人口迅速繁衍,一个部落一个姓已不能满足社会活动的需要,同部落中一些处于重要地位的男子需要有徽号作为自己的标志,于是出现了氏。《左传·隐公八年》中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由此可见,先秦时期姓与氏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称:“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这就充分说明“以姓表血统,以姓别婚姻”和“以氏表宗族,以氏别贵贱”的作用。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氏族贵族日趋瓦解,姓氏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秦统一中国后,基本结束西周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被清除,姓和氏开始合而为一。到了西汉,姓和氏就完全融为一体。所以,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秦始皇写为“姓赵氏”,汉高祖写为“姓刘氏”。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人们所仰望。随着族姓后裔迁衍他郡,为示追本溯源,各族姓仍沿用原郡望。

各族姓对家族内的辈份也十分重视,从而形成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昭穆,也称字辈、字行。各姓字行大都以四言骈文,或五言、七言诗文,或类似联语的表现形式。内容则体现礼义、忠孝、家风,训勉族人,或追根溯源缅怀宗功祖德,或寄望后裔子孙兴旺发达,或希望民富国强、国泰民安等。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姓氏共可分为32类,有姓氏6363个。中国现代社会使用的姓氏约3000个左右。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研究得出100个人口最多的大姓,编成新百家姓。按人口多少排列顺序为:

李王张刘陈 杨赵黄周吴 徐孙胡朱高 林何郭马罗 梁宋郑谢韩
唐冯于董萧 程曹袁邓许 傅沈曾彭吕 苏卢蒋蔡贾 丁魏薛叶阎
余潘杜戴夏 钟汪田任姜 范方石姚谭 廖邹熊金陆 郝孔白崔康
毛邱秦江史 顾侯邵孟龙 万段雷钱汤 尹黎易常武 乔贺赖龚??



20世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又因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成为普遍现象,随之便有了璧联姓、三字姓、多字姓、洋姓名等。然而,不管它怎么变,姓氏作为标志家族系统称号的性质不会变。姓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宗祖崇拜,这种崇拜深深地溶化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血液之中。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没有因封建制度的灭亡而消失,也不会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衰落,它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与发展。

安溪各族姓对姓源的追溯,大都追附至上古的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或秦、汉、唐的皇胄名臣。如目前安溪前五大姓:陈姓皆称为舜帝后裔,入闽陈姓称是南朝陈武帝的后代;林姓皆称为殷商比干后裔,入闽林姓称是晋安郡王林禄的后代;王姓称为周朝周灵王后裔,入闽王姓大多数称是开闽王王审知的后代;李姓皆尊古帝颛顼后裔、东夷族首领皋陶为始祖,入闽李姓称是唐高祖第20子李元祥后代;黄姓皆称为黄帝后裔,泉州紫云派黄姓称是黄守恭的后代。其他姓氏的溯源也大同小异??




安溪各姓氏得姓之源主要有六种:
——以国为姓。如陈姓,周武王灭商朝后,封胡公满于陈,建立陈国,后代以陈为姓。同类还有黄、苏、吴、谢、许、刘、郑、周、蔡、施、郭、曾、朱等姓。
——以封邑或居地为姓。如叶姓,春秋时楚昭王封沈诸梁为叶邑尹,食采于叶,他的子孙便以封邑为姓。同类还有杨、高、钟、范、蒋、潘、温、杜、欧阳等姓。
——以祖先名字为姓。如柯姓,春秋时吴国国王有个儿子叫柯卢,后来柯卢的后代为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为姓。同类还有颜、孙、董、卓、石、佘、安等姓。
——以官职为姓。如李姓,皋陶曾任尧、舜时理官。其子孙世袭理官之职,历虞、夏、商三朝代,到了商朝其后裔便以官职为姓。同类还有王、吕、史、凌等姓。
——以谥号为姓。如庄姓,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为楚庄王,其后裔便以庄为姓。同类还有丁、俞等姓。
——赐姓或改姓。如龚姓,共工的后裔,其子孙共龙改姓龙,其裔孙龙拱改姓龚。又如何姓,本姓韩。战国末年韩国被秦国灭掉,其子孙逃亡到江淮地区避难,当地人的口音把“韩”读作“何”,后来字随音变,这些姓韩的人就变成何姓。明朝时,吐蕃宣慰使锁南之子铭归,任何州卫指挥同知,被朝廷赐姓何。同类还有洪、田等姓。
上述各姓氏得姓之源只是作个大体的归类,因为有的姓氏姓源十分复杂,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来源,并非以一种来源能够概括,仅是择出主要来源。如周姓有多个来源,主要为:
①以祖先名字为姓,黄帝部将周昌之后;
②以国为姓,“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姓”;
③以封地为姓,周平王子烈封于汝州,人称“周家”,因以为氏;
④改姓,北魏时汉化,改普屯氏、贺鲁氏为周氏;
⑤赐姓,五代后梁赐山东青州人成汭为周氏等。
但是,从一些民间族谱中,我们也可发现有的姓氏对祖先的追溯过于牵强附会,导致与同姓族谱所载史料相矛盾。有的姓氏在谱牒中把人物的官职夸大,出现与史实不符。这些疑误都值得商榷和考究??



据安溪民间姓氏族谱和有关史志资料记载,安溪各姓氏祖先大部分是由下列历次移民高潮中入闽,转而肇安的。一是西晋永嘉二年(308年),爆发“永嘉之乱”,中州板荡,中原衣冠士族成批南迁入闽,其中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个族姓,史称“八姓入闽”。二是梁末侯景之乱,中原大批避难士民逃入闽南。三是唐初闽南发生土著叛乱,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任命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与曾镇府更代,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带府兵3600多名前来平叛。后又派陈政两兄弟再率府兵3000多人驰援。两批府兵共约7000余人,将士与军眷姓氏可考者近90姓。四是唐末中原大乱,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率光州、寿州5000士兵,辗转入闽,史称“34姓随王”。五是宋末元兵南下,南宋帝室逃亡于闽、粤沿海一带,一些皇室贵族及其追随将士和逃亡士民即隐居于福建。六是元末明初(1368~1370年),因避战乱,中原士民大批迁徙入闽。此外,还有一些族姓因种种原因零星入闽而肇安。

各朝代迁入安溪的主要姓氏:唐、五代有陈、王、黄、刘、张、杨、詹、孙、邱、锜等姓;宋代有李、吴、苏、许、郑、高、萧、汪、周、胡、上官、徐、余、翁、施、洪、唐、冯、石、邓等姓;元代有叶、蔡、柯、颜、龚、赵、裴、纪、程、蒋、宋等姓;明代有钟、傅、郭、易、何、魏、章、朱、董、梁、潘、姚、曾、马、罗、殷、钱、蓝、吕、倪、邹、方、姜、庄、阮、凌、汤、花、游、鄞、池等姓;清代有范、赖、薛、韩、万、禇等姓;民国有严、史、丁等姓;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通信日趋便捷,人口变迁也更加频繁,这使安溪的姓氏构成更加复杂,姓氏数量急剧增加。

据安溪县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06.67万人。另据安溪县公安部门2004年12月人口统计资料,安溪县现有469个姓氏,其中单姓466个,复姓3个(上官、欧阳、诸葛)。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有陈、林2个姓;人口在5万~9.7万人的有王、李、黄、苏、吴5个姓;人口在2万~3.2万人的有谢、许、张、刘、廖、郑6个姓;人口在1万~2万人的有杨、白、高、詹、萧、叶、汪、周、蔡9个姓;人口在5000~1万人的有钟、胡、柯、上官、傅、徐、颜、余、沈、翁、施、郭、孙、易等14个姓;人口在1000人~5000人的有洪、唐、龚、何、魏、章、朱、董、梁、赵、潘、冯、裴、温、姚、曾、马、邱、罗、殷、蓝、钱等22个姓;人口在500~1000人的有卢、吕、江、倪、卓、石6个姓;人口在100~400人的姓氏共有邹、錡、纪等22个姓;100人以下的姓氏则多达383个,占姓氏总数的81.66%。

在安溪,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前100姓如下(复姓下划线,下同):
陈林王李黄  苏吴谢许张 刘廖郑杨白 高詹萧叶汪 周蔡钟胡柯
上官傅徐颜余 沈翁施郭易 孙洪唐龚何 魏章朱董梁 赵潘冯裴温
姚曾马邱罗  殷蓝钱卢吕 江倪卓石邹 锜纪方姜程 邓庄蒋阮康
范赖薛汤凌  花韦游鄞宋 池严农雷覃 韩陆戴彭杜 连万史涂褚
据安溪县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统计,定居于安溪的还有如下姓氏:
田袁谭丁黎 曹毛莫熊潭  金骆秦夏龙 文段蒙芦饶 甘任陶扬崔 尹向侯童简
代巫聂岑佘 俞包欧阳枫贺 盛滕于孔舒 隋丘牟邵耿 顾蒲赫冉伍 华辛樊申祁
皮曲关晏符 诸葛安郜卜修 焉卫习沙闵 单邢粘桂瘳 柳管乔候阙 宫鄢翟路练
尤齐岩左贾 毕孟鲁乐全  应祝宗班缪 景危闭古呈 柏苗项篮隆 梅艾麦庞厦
柴计阳粟尧 侬谌彦成匡  零扶疗浓牛 娄伟漆布奇 屠赴祈春辜 宁喻岳瞿红
玉虞尚宜阵 伊燕邝言卿  薜焦揭枋苟 袋粱寇博五 炉穆席慕满 明湖拥罩荷
支富季思容 祖荣察尖染  索葛屈邬房 苪将广奚岱 小谷查宛濑 鲍梨常栾榭
凡利昊番斐 盘藩况乌出  令綦萝麻车 美棉暨笃铙 眭禚扈杲臧 杞琚琦濮澹
溧淦泮闫庹 蒿茌郦俸仉  铸珠重衷贞 真寨渣糟载 苑园油优婴 印衣页要羊
亚哑旭孝消 象闲鲜洗昔  蔚旺停腾藤 台他司水霜 帅蜀守审僧 桑瑞茹戎秋
钦旗棋期普 培沤年尼乃  木幕磨米门 绿铝楼岭寥 莲联历栗冷 劳朗郎来奎
葵糠晋靳解 角吉猴郝寒  估共贡封丰 芳敦都东钉 刀淡翠词储 楚绸仇宠迟
昌仓部标辩 卞敖爱俆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安溪共有25个民族,即汉、畲、壮、苗、瑶、布依、回、彝、藏、侗、土家、毛难、高山、傣、蒙古、白、黎、水、土、瓦、仫佬、布朗、鄂、克、京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82%,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18%。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畲族8312人,壮族1885人。畲族中的钟姓主要聚居地为官桥镇善坛村和湖上乡盛富村;畲族中的蓝姓主要聚居地为湖上乡横坪村、长林村白山桐角落、剑斗镇潮碧村欧树角落、白濑乡长基村五龙角落、寨坂村圆潭仔角落等。壮族散居在全县24个乡镇。

安溪各族姓入安肇基后,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发展,自宋代起就陆续有人或因学成为官、经商贸易、打工谋生,或因人多业少、天灾人祸、逃荒避赋、逃避战乱等而迁往全国各地。历史上移居国内的主要聚居地有:福建省的厦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武夷山等地,浙江省的平阳、苍南、温州等地,江西、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省的台北、台中、台南、台东、新竹、高雄、花莲等。现在台安溪籍族亲达200多万人,约占台湾省人口的1/10,超过安溪县本土的一倍。此外,安溪各族姓自明代起还开始移居国外,目前已分布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移居国外的主要聚居地有: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日本、柬埔寨、文莱、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毛里求斯、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现旅居国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达100多万人,其中印度尼西亚达25万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达22万人

地灵人杰




安溪地灵人杰,英才辈出。自宋至清,各姓氏在科举中,有榜眼1人、文进士93人(其中宋代37人、明代14人、清代42人)、武进士4人(其中明代1人、清代3人)、文举人308人(其中明代63人、清代245人)、武举人76人(其中明代8人、清代68人)。宋绍圣四年(1097年),张读科举及第,为安溪第一位进士。清康熙九年(1670年),李光地登进士第,殿试本拟第一人,以制策一字错误,置第五。雍正五年(1727年),邓启元榜眼及第,为科举时代安溪科第名次最高者。沈国器光绪三年(1877年)登进士第,为科举时代安溪最后一名进士。

宋代,有张读历任泉州通判、诸王府直讲、知兴化军、翰林院编修,为理学名臣,后追赠尚书。有林仲麟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任广东都府参军,为闻名华夏的“庆元六君子”之一。

明代,有詹源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和云南按察使司副使。其子詹仰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第,历任广东南海知县、御史兼云南道监察御史、刑部侍郎,赠刑部尚书,为闻名遐迩的“父子侍御”。有李懋桧万历八年(1580年)登进士第,历任六安知州、刑部员外郎、大常寺卿,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于世。

清代,有一代名相李光地家族的“四世十进士七翰林”(李光地、李钟侨、李天宠、李清芬、李清植、李清时、李宗文、李清载、李济泰、李本昕);有数学家、翰林院编修、詹事府詹事陈万策家族的“四世五翰林”(陈迁鹤、陈万策、陈世亮、陈科捷、陈甲捷);有“父子总兵”林志忠、林建猷;有榜眼(神童)、翰林院编修邓启元;有著名文学家林嗣环等


安溪各乡镇主要姓氏分布
凤城镇

安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民国以前属安溪县在坊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坊德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城苑镇。城区杂姓混居,郊区主要姓氏有陈、李、林。

凤城镇位于安溪县东南部,因城北凤冠山状如凤凰展翅而得名。现辖15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有县文庙、东岳寺、城隍庙、廖俨纪念馆、詹敦仁纪念馆等胜迹。

下西街居委会——〖谢、陈、周、刘等杂姓〗

南街居委会——〖王、陈、吴、周等杂姓〗

祥云街居委会——〖刘、林、钟、李、黄等杂姓〗

上西街居委会——〖王、蔡、李等杂姓〗

东北街居委会——〖吴等杂姓〗

先声(现为先声居委会)——东门外、尾寮、东岳新村、东门内、大东街、前后李——〖吴、李、林〗

凤山居委会(新析出)——

凤明居委会(新析出)——

美法(现析为北石、华新居委会、美法村委会)——龟山、北石、寨尾、水吼尾、墙围、顶厝、枫脚、寨仔尾——〖陈、李〗

上山——小岭、冷水坑、茶畲寨、岩顶、茶畲垵、贡尾、上场、圳古脚、大岭场、山畲——〖李、吴、王〗


城厢镇

民国前分属安溪县永安、长泰、光德三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今域分属坊德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属城苑镇、泰安乡。主要姓氏有谢、陈、许。【注:城厢镇地处安溪县城郊。现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有阆苑岩诸胜。】

龙湖居委会——

砖文——大厝内、后割、后垵街、尾宫园、格口、大寨、新宅、文楼、黄龙格、门楼、庵后、柳亭、亭顶、砖埕、石门、高流美——〖谢〗


同美——格树尾、巷头街、后书房、旧衙、园内、上墘、大岭脚、山腰、祖厝、苏厝、寨仔头、新衙、洋当、朴树、花枞、王厝、走尾墘、大仑岭、龙湖——〖陈〗

雅兴——新坝、溪东、乌秋、石仔寨、湾内、草北、兴口、澳江、墓墩尾、丁林边——〖许、吴〗

码头——洋内、石亭宫、外厝、大份、码头、坪兜、壁边、下苏——〖许〗

古山——中堀、楼仔、大墘尾、垵仔、来付、下厝、内堀、五斗、草北、牛屎垄、山仔寨、尾厝、西山、仙人格、西顶——〖谢〗

上营——车岩、上地——〖王、柯〗

光德——宫兜园、民头、义路、下上楼、良仔山、岭边、内园、四房——〖许〗

仙苑——仙苑街、后厝、五甲街、埔顶、大坪、埔尾——〖梁、陈〗

中标——琳边、福岗、中标、水湖山、狮仔寨、梧桐岭、观音山、风吹仑、大尖山、江西后、土楼、草埔头、大埔尾、墓格后、东英头——〖黄、许、温、陈、李〗

勤内——土楼、芹坑口、岩头、宝墘、半山、古墘、坑仔边、中湖、安前、出水、湖仔、半坪、上塔、猪寮、烧厝——〖陈〗

玉田——玉田、内乡、宫内、顶墩——〖李、陈、张〗

墩坂——坂顶、后辽、龙头、后溪、奇山边、尾畲、崎沟、新村、二房——〖吴、陈、周、黄〗

过溪——赵厝、站池、九架、谢厝——〖谢、赵〗

团结——九垵、后坑、大墘、半山、蕉坑、半月、观音、水泥——〖陈、许、谢〗

霞宝——后垅、后墓园、石路、大口、顶园、曾坑、中厝、内厝、下厝、霞寮、寨仔山、水尾——〖黄、陈〗

经兜——渊兜口、罗渡岭、粉堵、草埔后、九埕尾、大盛尾、坝北、小门、美尾墘、内渊、外渊——〖孙〗

南英——南山头、曾坑、上埔、水井、陈寮、尾埕、打鼓岭、吕墘、山林、英外、大磜尾、格仔、皇金——〖龚、黄、倪、孙、刘、蔡〗

路英——纣田、尾园头、英格内、后格、下尾坑、路边、磜兜、大崎、坑尾、埔尾、石碎——〖黄、谢、张、殷〗

经岭——西姑内、后陈、笼内、花厝、黄厝、水沟洋、上叶、中叶、院口、尾埔、格仔尾、红岭、叶顶——〖谢、叶、陈、花、黄、林〗

南坪——垵坪、垵园、大埔、大丘边、小坪、南山、九斗、鸡母寿、院后——〖谢〗

土楼——土楼、顶厝、寮内、圳头、尾山、水贡叉、坝头、茶古丘、宗教、大份、草埔仔、崎头、横路、草坂、堪兜、宗教院——〖谢〗

员宅——埔任、顶大坑、寨内、内新宅——〖谢、殷、宋〗

石古——石古、四亭、沟边——〖谢、吴〗


参内乡

民国前分属安溪县长泰、光德二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隶属坊德镇、泰安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属城苑镇、泰安乡。主要姓氏为黄、叶。

【注:参内乡位于安溪县东部,东与南安市眉山乡交界,西与凤城镇相邻,南与城厢镇隔溪相望,北与魁斗镇接壤。现辖11个村委会。有南宋·抗金英雄刘琦墓等胜迹。】

罗内(现析为罗内、田底)——顶村寨、冬青、新村、赤岭、尾山、下村、埔后、苦墘、跳坑、内园、埔口、大丘尾、外洋——〖黄〗

镇中——镇抚口、镇抚寨、西墘、上彭殊、中彭路、军人桥——〖黄、王〗

大厝——大厝、赖厝、王厝、秧内、尖石、后际、田墘、溪头、五柱——〖黄、赖、王〗

镇东——大墘、流磜口、半旗、后山、双垵、彭殊、内洋——〖黄、赵、王〗

祜水——温厝、马坑、浮龟、瑶山、后圳、三落、下墩、下新厝、横圳——〖黄、李、蔡〗

美塘——马厝、石董、赤坑、糖苏内、美垵、圳边、刘坂、田厝边、胡边——〖黄、王、李〗

坑头——坑头——〖黄〗

参山——参山、蔡厝、胡边、东头埔、福美、土楼、岭边、茶公司、上坂园、后垄尾、石跳街、胜美、石顺、虎尾、点金埕、顶新厝——〖叶、苏、蔡、陈〗

圆潭——草埔头、下堡、茵内——〖谢、蔡〗

岩前——岩前、湖厝、大垵——〖苏〗

洋乌内农场——田底、洋乌内——〖李、朱、黄〗



金谷镇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崇善里。民国时期属溪东乡。主要姓氏有陈、李、刘、沈。

【注:金谷镇位于安溪县东北部,地处晋江西溪中游。现辖24个村委会。有太王陵诸胜。】

金谷——溪咙、上岑、西山、崎沟、扬美、店仔口、大洋、上岭、西山林、龙坑尾、定明院、尾垄——〖陈、郑、吴、赵、李、蔡、倪、卢、傅、苏、黄、谢、王、张、余、刘、林〗

东洋——东洋、美洋、洋中、溪榜、深洋、船肚仑、龟后、后岸、东溪仑、山交埕、坝口——〖陈、洪〗

汤内——中窟、汤埔、枷楠、观音亭、东溪——〖卢、邹、李、陈、王、傅、张、周〗

完小(现已撤并)——完小、坂尾、后交山、坂仔、秋尾墘——〖陈〗

金东——土桥、翰墨、龟山美、小洋、溪东、高雁、亭后、龟山尾、乌林尖、大林兜、石碣——〖陈、吴、温、林、姚〗

金山——谢厝、大丘尾、龙坑尾.官坝、蔡厝、郭厝垵、大埔、下寮、蔗脚、洋山仔、湖丘——〖谢、郑、蔡、郭、曾、苏、叶〗

景坑——景坑、花林、行道、咬人尾、深格后——〖温〗

河美——溪埔、尖山兜、溪坂头、溪北、圣公墓、榆柏洋、安都、窗头、坛林岩——〖李、陈、张、蔡、林〗

深洋——后溪、深洋、顶埔面、小坑尾、大坪——〖陈、林〗

美洋(现析为美洋、洋中、龙坑)——晒谷坪、美洋、龙坑、尾墘、官岭、湖上、土楼、新厝、狮子——〖陈〗

大演——大演、霞锦、行坑、人头马——〖洪、杨、黄、郑、江、沈〗

芸美——湖石口、山寮、则墘、方金后、根坂、大垵、寮内、半山、虎形——〖李、龚、郑陈、郭、吴、曾、温〗

华芸——立训、上厝、溪埔、上宅、井后——〖郭、陈、郑〗

尚芸——石坪头、部中贤、东坂、桂后、格丘、五里格——〖陈、李、曾、吴〗

溪榜——石碑、顶科、南坑、苏坑、下埔面、后墘仔、牛乞垄、石狮头、山荒、吴不院、棕后——〖陈〗

元口(现析为元口、丽山)——元口、大埔、小溪、丽山、岭埔、许垵——〖郑、刘、杨、傅〗

三元——许垵、店仔前、岭埔、紫帽兜、尾墘、山边、檺林——〖刘、郑、傅〗

山岭——山门、岭头、大份、东垵、深垵、院前、大坪——〖洪、沈、吴、张〗

五社(现析为中都、田头)——中都、松柏林、田头——〖黄、陈、沈、苏〗

渊兜——渊兜、湖丘寮——〖沈、钱〗

河山——格头、路下、瓦寮埔新村、河东新村——〖郑〗

洋内——洋内、水尾、东山、新楼、树墘、大坪——〖傅、叶〗



湖头镇

【注:湖头镇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湖头镇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开阔,山青水秀,地灵人杰。东邻金谷镇,南连蓬莱镇、尚卿乡,西与湖上乡接壤,北与白濑乡、永春县达埔镇交界。

湖头镇数易镇名,古称闽湖,北宋初称湖山,南宋·孝宗年间始称湖头。湖头原以蓝溪为界,分为二里,溪东称来苏里,溪西称感化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来感区清溪镇。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第四区湖头镇,1958年合并为湖头公社,1980年恢复镇建制。

现辖6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主要姓氏有李、陈、许、苏。

湖头镇有十景:“阆山雪意”,“白濑溪声”,“七佛春云”,“三台夕照”,“霞浦渔灯”,“成云观瀑”,“东甲晓霞”,“月峰樵径”,“西湖夜月”,“碧翠钟声”。

湖头镇历经沧桑,至今尚存多处文物景点。湖头镇美溪村境内龙贵山下的成云洞,有“李文贞公读书处”。安溪三中校内的“贤良祠”,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旧衙是李光地的府第,一座在先,称“旧衙”;一座在后,称“新衙”。】

庙巷居委会——〖李〗

下东居委会——〖李〗

宗城居委会——〖李〗

船巷居委会——〖李〗

仁福居委会——〖李〗

四角井居委会——〖李〗

湖一——小寨、郭山、宗城、船巷——〖李、叶、张、吴〗

湖二——文房、新衙、东头——〖李〗

湖三——后路、后坪、磜兜坑、埔尾寨、寨兜、旧衙——〖李、陈、吴、苏〗

湖四——上西、新桥、顶五房、下西、南清、石皮、磨石坑、走马石——〖李、苏、柯〗

上田——坝头桥、上仕、土楼口、李仔园——〖李、林、纪、鄞、胡、许、洪、杨、倪〗

美坂——上湖、深田、庵尾园、上坂、尾寨、田当、岭兜、新兰、山后、坑洋底——〖许、詹、陈、李、张、林、洪、黄、苏〗

美溪——新路、下溪、高山、傅厝、恒足、溪坂——〖李、黄、苏、陈、胡、吴、王、林、郑、施、蔡、高、许、褚〗

半山——福坪、高山、林边、白沙、中仑仔、下新厝、寨仔、祖厝林、格头——〖李、林、苏〗

溪美——五房、溪州、金沟、新园、石久、田中央、魏厝、洋岭、后对、石皮仔——〖苏、魏〗

郭埔——外埔、大墘、欧坑、郭坂、横塘、许湖——〖许、林、郑〗

许前——许前——〖许〗

东埔——东埔山——〖李〗

竹山——庵头、侯山、石牌、巷口、岭脚、后坪、石皮坑——〖林、郑、李、洪〗

下坑——下坑、石圭兜、高坪、水竹仔、——〖黄〗

大埔——上元埔、贡脚、石仔室、锦林——〖苏、陈、萧〗

山都——山兜祖厝、寨边、上田、西山、飞龙、发石祥、上埔、岭头、坑头——〖裴、林、钱、陈〗

半岭——半岭、温厝坑、交仔尾、崇峰、石桥、大坪尾——〖苏、李〗

埔美——骑沟、寨尾、寨边、五家、松树脚、坪上、漫水——〖陈〗

横山——中股、顶科、三选——〖苏〗

前溪——前溪、七斗、后龙美、洋埔园——〖陈、黄〗

桥头——三落、桥头、大墘、洋头、树皮坑——〖李、颜〗

云林——云岭埔——〖林、李〗

福寿——前寨、亭墘、交仔尾、林兜、沟内、吴玩垄、宫口、坪兜、水坛口——〖李〗

前山——田中央、草埔头、泉山、狮仔——〖李、陈〗

汤头——中点、三乡、西洋、下点——〖苏、李、杨〗

高山——内寮、苦竹墘、田头、山尾埔、坪兜、高宅、莲坑尾——〖陈、林、钱、詹〗

后溪——龙元、三落仔、其苏、刘下、霞路、上汤、后埔、溪路溪、溪墘、可清——〖陈、郑、黄〗

登贤——当墘圩、白灰楼、中湖、深中洋、三落理、墘尾——〖许、李、胡〗

产贤——产墘、炉内、东墘寮——〖董〗


剑斗镇

【注:+剑斗镇位于安溪县东北部,地处晋江西溪上游,境内群山环抱,峰峦起伏,其间夹有河谷小盆地。该镇东与白濑乡相连,南与湖上、长坑乡毗邻,西与感德镇接壤,北与永春县横口乡、坑子口镇交界。

在交通闭塞年代,剑斗为安溪、永春两县边区木竹集散地,大量木材、毛竹从这里运往泉州、晋江一带,故称“近口”,有邻近水口之意,后人谐音为“建口”。乡贤以《滕王阁序》中“龙光射斗牛”之句,雅化为“剑斗”。

宋·为金田乡常乐里,明、清·为常乐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乐德乡。现辖14个村委会。主要姓氏有王、郑、吴。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剑斗就有人类生息。】

剑斗——洋头、黄坑炉、井口、溪仔坂、大埔、小庵、双溪、洋寮、陈坑、大畲、大溪洋、水堀仔——〖吴、翁、张、王、卓、林〗

红星——后寮、磜头、杉林尾、火烧乳、石古林、都溪、磜内坪——〖王〗

月星——祖厝、格丘、洋仔、面前、东后、破田林——〖王〗

双洋——洋山、大坑炉、洋山头——〖苏、王〗

东阳——东山、山尾崎、苦竹垵、上山仔、铜头坂——〖林、许、陈、苏、洪、王〗

后井——后井、蔡坑、石古庵、胡丘、后山、后洋——〖吴〗

圳下——圳下、汤内坂、黄厝坪、青庭尾——〖吴、翁、卓、王〗

仙荣——中段、顶洋、消宅洋、溪西、尾格、小横、农坑——〖黄〗

前炉——许塘、斗仔墘、青田、小磜、前炉、柯德长、产洋、视坑、狮仔——〖王、苏〗

大坪(现已撤并)——柿树仔、白石岭、土坑、国光尾、由义——〖王〗

福斗——曲斗、格后岭、下尾、水尾、前溪尾、庵后林、西坑、大丘格、半岭炉、三公、石竹后、白石桥——〖福斗〗

云溪——内堀、外堀——〖郑〗

潮碧——石碧、潮兜、上过仑、半山、扶地坂、欧树——〖郑、蓝、苏、黄、许〗

举口——举口、吴田坂、丘内、田螺旋、河溪、坪坑——〖谢、魏、廖、邱、林、陈〗

御屏——大洋、吾池内、后洋、道美、东山垄、高宅——〖郑、林、王〗


长坑乡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还一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于今域置西南镇、福珊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西南镇为长卿镇,福珊乡仍置。主要姓氏有王、苏、陈。

【注:长坑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是内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现辖26个村委会。有官献瑶故居和达摩岩、泰湖岩、补陀岩“三岩”等胜迹。】

长坑——大坂、下尾、竿林、火烧山、前坪——〖王、苏〗

南阳——宫兜厝、洋头、石狮兜、榻湖——〖苏〗

衡阳——楼仔脚、大轧、横坪、大山尾、崩珩兜、后溪坪、门口、顶寨、苦坑、坝仔头、石碑、面前、尾堀、员田、水尾、浮桐寮——〖苏〗

珊屏——石塔、溪头、美林、后炉、枫子格——〖刘〗

西溪——圆山、四房、刺坑、大坂、龙中、水尾——〖苏〗

小西——草墩、朴墘、南坑、暗香林、后林——〖苏〗

青苑——苑美、楠树脚——〖苏、陈〗

云集(今析为云集、云一、云二)——尾桥、东山、西山、半山、新溪、西坑尾、堀斗尾、苏塘、芹菜坡、云一、云二——〖林、陈、黄〗

水缸——岭尖、杉林、解坑——〖上官〗

南斗——洋档、蓝宫、梧林、石碑、程光、埔尾、后垵、后墘、前寮、后街巷、中木、大池、坑内、三角溪——〖陈〗

玉美——平阳、斗星、草坂、金钩、山岭——〖苏〗

玉南——大草埔、桥仔头——〖陈〗

扶地——长町、大份、格前、东坑、九斗尾、土坑——〖苏〗

下林——下林、贞治——〖王〗

文坪——用中、双溪、后垄仔、路堂顶、文德垵、割德洋、庵格——〖王〗

珍田(今析为珍田、祥泉)——下堀、上堀、上磜——〖苏、陈〗

玉湖——石盘兜、土楼、冷水堀、蔡厝洋、下湖桥、新土楼、中堀、云田、下土楼、白厝岩、外堀、内堀——〖王〗

月眉——山仔、月眉桥、凤中墘、水口、松柏兜、崩珩头、草池、下龙坂、祖格头洋——〖陈、谢、苏、王〗

山格——魁苑、上厝借、水口、新圩、凤山、三洋垱、水美山、山边、坑园、内墓、大扮、埔尾、珩尾——〖陈、邱、谢、林〗

华美(已撤并)——城门口、东墘、大浮山、田中——〖王、陈〗

石桥——凤古格、大洋尾、打铁——〖王〗

田中——田中、天山、大坂、巫村、小村、尾洋——〖刘〗

三村——庵边、后墘、南旺、西林、柯厝、土楼、目洋——〖刘、王、柯〗

福春——下塘、西岭、坑头、上塘、横山后、出山格——〖上官〗



蓝田乡

民国以前隶安溪县还一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蓝进乡。主要姓氏有徐、颜、林、李。

【注:蓝田乡位于安溪县中部偏西,东邻尚卿乡,西接祥华乡,南与西坪、芦田二镇交界,北与长坑乡相连。现辖15个村委会。】

蓝田——中古井、福源、华章、墓仔后、珩富、保云殿——〖徐、章、锜〗

益岭(现析为益岭、益溪)——外村、溪东、深内、后溪——〖郑〗

蓝二——茂田、后割、宫仔尾、溪尾、尾洋——〖徐、张、詹、陈〗

蓝一——前埔、溪边、后井、下房、坑内——〖徐、林〗

尚忠——后山、西坑、交椅形、顶角、下角——〖张〗

九磜——九磜、温宅、下口——〖杨、詹、郑、林〗

内春——内村——〖詹、洪、黄〗

下磜(已撤并)——下磜——〖张〗

进德——中点、溪坂、坑口、尾村、清美尾、内都、楼仔、下楼——〖林、李〗

后清——后清、坑园、尤厝、后格墘——〖李、黄、王、尤〗

黄柏——土楼埕、外黄柏、白借、内清、山后、大墘、挣树后、蕉坑、坂垵——〖颜、林〗

乌土——下乌土、上双溪、尾厝、东坂头、大湖——〖颜〗

乌殊——乌殊——〖王〗

湖坂——湖坂——〖江〗

山内寨——山内寨、顶甲垄、下甲垄——〖颜、魏、林、杨、王〗


祥华乡

民国以前今域分属安溪县还一里和崇信里。民国时期分属长卿镇、福珊乡。主要姓氏有陈、詹、官。

【注:祥华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现辖20个村委会。】

祥华——溪美洋、杉垵、土楼、虹坂、后坑仔、德安、大丘头、八斗尾、岭兜、仙头岭、下洋、高村、万善堂——〖吴、张〗

福新——五厝头——〖上官〗

河图——河图——〖上官〗

和春——和春、九斗坑、香岭——〖上官〗

石狮——水好、庵格、间洋头、虎空、黄官岭格、大仑头、石塔尾、大坪、新楼——〖詹〗

崎坑——旗仔尾、格丘垵、大火围、新田、蜂腰仔——〖陈〗

白玉——玉石、谷春、上山、石室、君寨、粮坑、半坪、下林、柿树脚、厝桶仔、树林头、凤形——〖詹〗

白坂——寨仔、圳头、水町脚、中井、大畲——〖詹〗

东坑——东坑、西岭兜——〖张〗

福洋——前村、棕垵、田过坂、后仑仔、新路、坑仔北、下墩山、虎橱、福洋尾、胡丘、赤竹墘——〖陈〗

珍山——中墘、东坪、坑尾、石冻堀、下井、三春楼、乌尾仑、深洋、牛心仓、庵边、银场、后林——〖陈〗

美仑——大仑、草坂尾——〖詹〗

后洋——东垅、后洋——〖陈〗

新寨——新田、后塘坑、乌石垄、土楼堀、寨脚格、佃寨脚、黄坑垄、寨柄、仙踏石、苏仙、卿园、资房尾、仙宫——〖詹〗

旧寨——后厝、旧寨、中土楼、山门、水晶兜、上厝门、和尚墓、招安坑、后垵、芊花仑、区垄、玖斗、香村——〖陈、詹〗

白珩——炭科垵、圳仔头——〖黄〗

美西——后坑、坑内、尾墘、百宅、大仑尾、石草洋、草坂树、梅坑、顶土楼、多坑——〖詹〗

郑坑——郑坑、石墩坂、后坂——〖苏、陈〗

小道——屈斗、产坂、小到、苏洋头、竹林兜、福墘、汤堀、前坂——〖张〗

祥地——大宅、上占、石桥、土楼、磜兜——〖吴、詹〗


芦田镇

民国以前隶属安溪县崇信里。民国时期分属西坪镇、宝溪乡。主要姓氏为杨。

【注:芦田镇位于安溪县西北部,与西坪镇、祥华、龙涓、蓝田乡毗邻。现辖10个村委会。】

芦田——东山、外洋、大克、白珩、南坑、本头——〖林、颜、王〗

鸿都——鸿都、打石坑、宋尾、三房、旺头格、福场、棕仔脚、塘头——〖刘、钟〗

招坑——中堀、头堀、下厝、尾堀、芹草洋——〖王〗

内地——内寮、内地、湖村——〖杨〗

红村——红村、湖上、铜锣山、后溪、溪尾、石井——〖杨〗

朝阳——食水坝、深内厝、尾角、寨脚、磜兜、文前山——〖杨、张〗

三洋——虎林口、下井垵、溪宅、内树坂——〖杨〗

云山——下堀、外村、上堀——〖余〗

石盘——外堀、西山、内堀——〖王、陈、吴、余〗

福岭——福潭、大德、六房、硕德、福坂、大路尾、大草埔——〖陈、林〗



龙涓乡

民国以前为安溪县龙涓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龙涓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析龙涓为龙涓、宝溪二乡,今域属焉。主要姓氏为陈、李。

【注:龙涓乡位于安溪县西南部,与漳州市华安、长泰两县接壤。现辖36个村委会。有护国岩、仙峰岩、楼台庙、皇斗岩、进宝双塔】

下洋——圩坂、长坑仔、下洋坂——〖李〗

山后——社中、潘格、土楼、南洋、陈史格、桥内——〖刘、李、陈、吕〗

珠塔——上社——〖冯、杨〗

福都——上都山、下诏都、山前——〖陈、萧、潘〗

福黎(现析为福黎、培福)——西洋、水分流、乌上、坝北、东洋、上诏都——〖萧、陈、李、刘〗

吉山——吉山——〖谢、杨〗

西兴——西田、墩仔坂、枧垄脚、庵后、徐坑、通斗、田中、古炉、寺前、新埔圩、新兴、
西坑——〖林、李、严〗

福昌——溪仔瓶、内窟、沙内、玳堤、欧墘、贞牛坑、后头仔、坑仔尾、苦塘——〖王、李〗

黎山——芹山、大丘坪、深丘、燕美、泥洋、横坑、崎坑坂、菜高塘、横泥——〖萧、王、刘〗

钱塘——后溪、后头仔、洋头、温岭后、后垵——〖王〗

宝都——潭边、大墘、金阳居、崎兜、沙仔溪、社尾、后坑仔、大山、门口山、牛运、英坑、山石、北坑、内园、石塔墘、后头埔——〖杨、韩〗

长新(现析为长新、安美)——长岸、后格仔、水路后、古山、石头柄、上林、下林、顶田、行林、后田崎——〖陈、萧、李〗

玳堤——尾厝、桥头、四家、内洋、山坪、佛仔格、大丘头、内山坪、圆土楼、洋中、大榜、外路、三落厝、南坑、可同垵、石谷、大溪、寨尾、崎坑岅、石狮、深内——〖李、陈、张〗

长塔——苦溪垵、马鞍格、沟内、溪西、溪东、后垵、虎堀、产村、上长塔、下长塔——〖刘、王〗

举溪(现析为举溪、举源)——庵美、溪头、锜厝、后房、东山尾、内坑、官坝口、二房、深埔、田墘、蔡西、溪瓶、安美厅、后坑、后墩、顶洋、塘厝、李厝、深丘、布岩、寨尾、洋坑、土树尾、大湖、东溪、东山、下尾——〖陈、罗、锜、蒋〗

内灶——坝山、半岭、新寨、东庵、石厝后、后坑、长兜、后田、水云波——〖陈〗

灶坪——灶坪、下马水、石寨、寨仔垵、大林口、坝口、流芳、溪坪、岭兜、良田、七斗仑、土楼、西墘内、西垵、茅岭、道地、后溪坑、石空寮、西林、中寨、清坪洋、下寨、上寨、清坪顶、坝脚、高草地、三乡、诏都、仙景——〖陈〗

连祠——连祠、茶溪、茅湖、溪泊、长支、黑兔——〖陈、罗〗

龙房——虱溪、凤形、内房、龙力坑、南坑、老平——〖李、郑〗

碧岭——碧岭、后坑、尾仑、红前、张内、鬼空、三圳头、下坪仔、湖鼻——〖李〗

赤片——七房、枧头尾、六脚、官内、竹脚、垵仔厝、英仔兔、内垵埔、赤墘、枧坑、白西坑、大片——〖李〗

美岭——美洋、墓前、后田、溪口垵、社中、宫仔、松柏仑、内坪塔、外坪塔、坪塔——〖李、阮〗

山坛(现析为山坛、芹山、鹤林)——山坛、芹山、后林、格头、外社、大磜、叶坪、军田、祖厝、大丘头——〖萧〗

后田——后尾、南棋、后村——〖陈、吴、詹〗

石塔——下社、桥仔坑、埔尾、桥下、埔上、乌石、龙致、崎路岭——〖王、冯、吴〗

新岭(现析为新岭、湖陵)——下半岭、新草池、良垵、上半岭、新林、半岭——〖陈、吴、池、蒋、方〗

崎畲——老爹坂、福鼎、新坑口、崎畲、、竹班寮、大仑——〖陈〗

半林——半林——〖黄、朱〗

庄灶——社中、西楼、田口、世都、寨尾、后垵、宫仔尾、东楼、水尾祠、大坑、下尾林庵——〖陈〗



西坪镇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崇信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于今域置西坪镇、崇信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崇信乡并入西坪镇。主要姓氏有林、王。

【注:西坪镇位于安溪县中南部,地处戴云山南麓。现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是铁观音茶的发源地。】

留山——贤堂格、后溪、上洞、火烧蜂、长坑、堀下、赤土岭、中行、后厝、美园、庵仔尾、赤石、路下——〖潘、林〗

西原——圩顶、安美、内赊、寨顶、外赊、南割、墩东、云内、石狮、大片尾、赊内、岭脚——〖林、詹〗

西坪——后坪、割边、溪东、双溪口、沙堀、土楼、潮内、格丘、巨港——〖林〗

阳星——庵边、前溪、林厝——〖吴、林〗

内山——门口垄、大古头、后井——〖詹〗

宝潭——中社、大圳头、西头——〖颜〗

尧阳——荣春、山顶、南山头、三落、龟坑、岭头格、成林尾、亭后、大楼、彭溪——〖王〗

南岩——锡美、土楼、大山、赤墘、后半山、辽内、格丘圳、庵前崎、寨顶、大丘厦——〖王〗

上尧——乌石头、欧村、牛坪、祖厝、同记、湖内、后垄、大仑埔、洋柄、林当口、围内、初石空、祖厝窟、大岭边——〖王、张〗

尧山——圳后、寮内、半岭、尾厝、社边——〖王〗

后格——祖坪、高婆坑、九昆仑、蔡坑、金竹坑、赤土仑、村后、楼仔、长坑格、尾楼、东洋、大垵、后格甲、后格乙、石庙、畲山庵——〖林、余、詹、黄、吴、郭、魏〗

百福——柏尺、尾仑、后垄、新田——〖林、陈〗

湖岭——湖坑、半岭、门口垄、山坑、留垵、细坑——〖余、陈、郑、王、肖〗

松岩——松林头、顶坪、合兴、坪埔、内厝、七埕、水町脚、祖厝后、中厝——〖魏〗

赤石——后溪、上洞、火烧烽、长坑、屈下——〖王、林、潘〗

赤水——赤水寨、加垄、乌石墘、大墓角、六斗、三垵、许竹畲、坷田、马踏石、下堀——〖詹、杨、郑、王〗

珠洋——双垵、下深、后交墘、原头坂——〖王〗

柏溪——石头溪、园林、美坂、石头溪、庵内、仙都、西坑、格顶——〖林〗

宝山——高山洋、石坂、田九龙、洋尾、六斗尾、石草池、分流格、埔尾岭、高山——〖萧〗

龙地——福寿、北山、苗半、墓湖、四埕、中厝、溪头——〖林、郑〗

柏叶——石光坑、柏叶、前寮、后尾坑——〖林、罗、余〗

寮内(已撤并)——顶兴、西洋格、西腰、加走林、狗腿丘——〖林、罗〗

龙坪——割草坪、山地、田厝坪、金钗、山尖仔、月山、鸡母石、下村仔——〖林、黄〗

大垄格——大垄格、坑仔头——〖王〗

内社——内社、尾僻——〖王〗

盖竹——盖竹、五房、三科林、格兜、跑马坪、大山——〖王〗

平原——上社、下社、培田、内社、仑头湖、水口洋、马泉、仙境头、产地——〖王、郭〗



虎邱镇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新康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新康乡。主要姓氏为林、周。

【注:虎邱镇位于安溪县西南部,东连官桥、龙门镇,西邻西坪镇、龙涓乡,北接尚卿乡、蓬莱镇,南与大坪乡、漳州市长泰县枋洋镇交界。现辖18个村委会。有洪恩岩胜迹。】

湖西——山后、墘美、石东空、寮顶厝、水办、内宅——〖林、曾〗

竹园——仁仔、芹前溪、蒲草巷、仁头、后垵、寨尾、前墘、新墘、陈厝、上乌石、下乌石、西山、大份、庄后、恒份、北墘、坝口、前垵、寨仔仑、猪母额、岐田、溪岩、山格、新店、大金、长埕、圆质、南金、楼仔、田洋、香洋、庵村、下崎——〖周、陈、卢、高〗

湖丘——草坂头、祖厝口、洋尾、长论脚、后溪、田中央、庵边、石鼻、中元、下楼、炊埔墘——〖林〗

湖东——新楼、洋尾山、坝头、大墘、南墘、海报、芹后、恒茂、大路尾、目斗坑、土塘、后坑仔、社边溪、后新厝——〖林、谢〗

仙景——西洋山、王厝、大份、湖石、坑内、石皮仑、外仙景、跳港——〖林、李、王、蔡〗

美亭——吾音埔、后林、寨垵、美林、望亭、过溪、吾音、三宝庄——〖林、施〗

福井——后井、君德、格丘田、九百级、许宅、红山、李树垵、下厝、后坑、石西埔、者尾奇、许头寨、石尾寨、大池——〖王、林〗

文美——洋山庵、苍美、文斗、内厝、畲内、陈梨坑——〖谢、陈、王〗

芳亭——下林东、半岭、大丘寮厝、八丘厝、苗后、后龙、尾厝、竹脚洋、塞边、大石皮、圳头——〖陈、吴〗

金榜——金榜圩、玉斗、打石岭脚、深内、大斗、土楼、大坝、乔前——〖林、魏〗

少坑——尾路、下少坑、九苑、赤皮岭、山园、上少坑、郁楼、许厝头、新墘、仑尾——〖王〗

美庄——内村、灶坑、上马水、西公庵——〖林〗

石山——山前、下石、上岩——〖高〗

高村——石狮、玉斗、山腰、玉山、格内、土楼——〖郑〗

双格——土楼格、沙溪、嘉美、员潭坑、大墘头、桥仔头、双尖、山头、上刘坑、下刘坑、枧坑、湖尾格、楮林、山斗、三板、福板、内洋——〖高、林、曾、黄、陈〗

林东——溪东、曲斗、美甲、龙洲坑、六斗、上尖、中尖、初行、下尖、林口、大丘后、白叶坑、尖顶、高村——〖高、朱、王、林〗

双都——磜都、湖尾格、内洋、山斗、楮林、山坂、下白庆、上白庆、白头旗、溪洋——〖李、陈、周、林、高〗

罗岩——福灶、龙脚垵、大楼、三落、上占、龙头山、蜂腰、赤坑、五房、洋头磜、塘坂、上浦洋、浦尾、福埔——〖林、詹、陈、黄、魏〗



大坪乡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新康里。民国时期属新康乡。主要姓氏为高、张。

【注:大坪乡位于安溪县西南部,毗邻厦门市同安区和漳州市长泰县。现辖7个村委会。】

大坪——大厝、南桥、下林、后田、内园、下当店、石皮脚、中间、西山、漆树、圩中、山尾洋、杏林、奇峰、加琅、山后、后墘、大埔、大丘——〖高、林〗

香仑——马后、鸡笼山、大厝、湖内、仑仔、马尾、根竹田、寮仔——〖高、张、薛〗

帽山——上帽、下帽、石围、丁山、格丘田、新墓——〖高、林〗

福美——白花洋、苦山、山仔仑、大丘仑、内山脚、外山脚、牛岭、南山、内福海、外福海、碣仔脚、连边洋、北溪、赤溪、内小内——〖高、张、林〗

萍州——上社、下社、宫头、对格、半月、德峰、石埕、溪仔墘、下深、土楼口、对尾墘、溪埔、虎山、长安埔、半山、后庶、古山、圆门、新楼、世富、后坑垵、和尚美、江湖岭、寮下、田地、沟仔垵——〖张〗

前洋——留边、后垄、香村、产墘美——〖高、陈、张〗

双美——上加美州、下加美州、大路坑、盘山、尖仔后、牛皮林——〖高、林、陈〗


龙门镇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依仁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龙榜镇。主要姓氏有白、林、许。

【注:龙门镇毗邻厦门,位于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结合部。现辖31个村委会。】

山头——山头、下尾溪、茂林、枧坑、鲤鱼山、官田园、牛尾、坪山——〖陈、周、林、石〗

龙门——祖厝边、加纳坂、龙门圩、三落、庵内、乌石坑、车头、畲格寮、大溪边、桥头、石牌下、下埔、西山、松柏林、田垱、石路头、溪埔、南山、虎空、车沟、岭尾、观音岛、牛坪——〖林、白、蒋、邱、谢〗

龙山——路宅、埔顶、银珠垄、埔边、后岭、峰腰、破寨、案山、港口、阔格、岩岭——〖林、曾、张〗

寮山——寮头尾、山后、新田、山坪山、上山、坝头林、赤岭山、田头、尾头桥、梧桐内、尾垵——〖白、周、庄〗

翠坑——东后格、翁公格、武仑、翠坑、新村、白叶、外社、横山、内社、白叶林——〖陈、林、邱、叶、白〗

洋坑——龟仔山、跌死虎、风猪母、铜锣山、洋坑寨、大埔尾、红埔、新墘、下界、油坑田、大份、乌甜脚、坪仔、水办——〖陈〗

湖山——桂湖、溪西、朴兜、茂前、土楼、笔岭脚——〖沈、萧、施〗

炙坑——前厝、科林、土托、中份、后厝——〖沈〗

龙美——大墓格、茗山、英溪、顶厝、大山脚、格头溪、坑交心、三叠石、东山格、古里格、楼仔内、酒运、溪湖店、目场——〖林、卓〗

金狮——上汤、后垄、庵林、石盘头、苦炙、虎岭格——〖白、陈〗

桂瑶——隘仔街、芼岭头、虎纣尾、西坑内、崎头、墩洋、过溪、福山墘、田头林、行尾、石茂兜、东行、岷岭——〖叶、林、许〗

桂林——土楼、西寨、圳仔头、祖厝、洋当、石狮、六部、林脚、深垵、万格坑、后塘尾——〖林〗

观山——观兰山、福地厝、溪州尾、后井、土楼角、新寨、大坑、山仔寨——〖白、林、沈、周、陈〗

溪坂——溪坂、乌珩、仑仔尾、跳头、塔仔、外林、水办、炙畲、岭脚、堀头——〖蔡〗

溪内——外厝、啼鸡厝、林后、祖厝、狗官垄、中垄、芼岭坑、笋闩、枫树垄、畲格畲、大片、吊枧、竹畲头、下树埕、大片尾、顶岭坑、割藤坪、大坑头、湿芼、岭坪——〖蔡〗

仙西——石尖、碣头、土楼后、后堀、根竹、尖山、西坑——〖许〗

榜头——榜头、福海、崎头、宫兜——〖白〗

仙东——困牛、湖岭、北山、大墘、山兜、吾埕、下村——〖许〗

仙凤——池塘厝、岭头、格头、寮顶、杉尾垵——〖许〗

仙地——官林、马顶——〖许〗

溪瑶——桥仔头、大崎、茂林、顶瑶、内瑶、尖后、烧酒湾、青林、仙洞、和尚畲、大楼、东坂、道者岭、东坂洋、潮顶、樟田、下潮头——〖蔡〗

和平——官林头、张坑、崎山脚、庄尾崎、格丘、深垄、刺林尾、后间、其水、石牌、步云、丘厝、水口、田当、墘顶、龟山、土楼、犁山、彭林墘、赤秋庵、石峰口——〖白、陈、周、施〗

白芸——白芸、顶寮、加垄、坑墘、深垄、坪墘、大埔、厝尾、湖仔垄、中厝——〖白〗

光孝——湖格、松脚、红崎山脚、五房、樟兜、上巷、顶庵、双圳、寨后——〖林、翁、吴、施、张、朱、李〗

后坂——凤美厝、溪东、庄前、过溪、宝斗、埔边、庄借、六斗、下寮、顶寮、中寮、赤岭头、大埔、山寮、邦山、龟豆——〖施〗

山美——桥尾庵、黄厝、虎头山、庵后、洋尾后、顶新厝、下市、对边厝——〖施〗

大生——寨顶、维新后、大份、厝烧仔、顶坑、福海坂——〖白〗

美内——美内、顶库、凤内——〖翁〗

榜寨——西墘、殿后、山后、坑仔内、科榜、库边、石墩、前墘、牛角湾、后堀、下寨、鬼空、桂埔、后坑仔、石皮后——〖翁、白、王、施、庄〗

美卿——石路、三垵、陈厝田、尾墘、宫脚、湖仔、坑头、崎坑、双架尖、险寨、坝头、牛朝坪、石皮后、石溪兜、崎仔边——〖白〗

美顶——社坛仑、石竹、大奢、土楼、坂尾、大奋——〖翁、周〗



白濑乡

民国以前隶属安溪县常乐里。民国时期分隶湖头镇、乐德乡。主要姓氏为陈。

【注:白濑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现辖6个村委会。】

白濑——白濑、草山、树脚、黄寿寮、佛仔格、大份、东坑林、洋樟岗、长潭尾——〖苏、许、黄、傅、蔡、曾〗

长基(现析为长基、五龙山)——长基、九町、五龙后——〖林、陈、柯、蓝〗

寨坂——寨兜、下坂、园潭仔、内窟——〖许、黄、钟、洪、周〗

下镇——下镇、岭兜、过溪、上寨、待御潭、内宅、七斗——〖陈、黄、董、李、周、吴〗

上格——洋上、佛仔格、大份、东坑林——〖苏、蔡、傅〗

福田乡(原为丰田乡)

民国以前分属安溪县崇信、感德二里。民国时期分属长卿镇、福珊乡。主要姓氏为陈、林。

【注:福田乡原为丰田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现辖5个村委会和福前农场、丰田林场。】

丰都——庵兜、后坪山——〖陈〗

尾洋——尾洋、陈坑——〖林、陈〗

白桃——平路、尾仑仔、内厝、白石圩、内畲、半山、山坪头、乌土、水町尾、山后尾、仙湖尾、洋当、岩仑、石堀、天湖、加池、白石——〖林、李、郑〗

丰田——尾坂洋、产坂、圆潭、沙坂寨、后溪、东岭格脚、尾角仔、内坂、中厝、洋头——〖陈〗

双垵——岭富、石墘、双垵、大丘格、增坑——〖陈〗



官桥镇

【注:官桥镇位于安溪县东南部,大多属丘陵山地和溪谷盆地,四周有千米以下高度的犀山、弥勒山、驷马山、铁峰山环抱,蓝溪干流穿腹地而过。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安溪建县,把现官桥、龙门两镇所辖地建新依乡新依里。

宋始称官桥。相传,宋·杨文广为征服闽南十八洞之一的安溪铁峰山洞,在蓝溪干流的三溪口处造一座简易木桥,此地遂称官桥。

清代后期起,官桥与龙门分开,官桥又名为新溪乡新溪里,今所辖地分属安溪县依仁、新溪二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官桥镇。

官桥镇是安溪县两大中心城镇之一。现辖30个村(居)委会。主要姓氏有林、陈、廖。】

官桥——官桥街、半天飞、铁峰岩、铁尖寨、三角坑、金厝垄、顶厝、官桥美——〖林、许、陈、苏、钟〗

仁峰——白石、吾埕、内寮、龙泉、三落、曾墘、陈厝、程厝、仓内、白石湖、旧厝、田致、平仑、拜石、林内、竹仔叶、大赊、石坝、内园、长仑、国郡、石空——〖林、黄、许、陈、王、程、卓、范、沈、董〗

莲兜美——虎形山、户厝墘、后山、顶后山、三场、陈坑、义路、深顶、塘下——〖林〗

官郁——岭后、曾郁尾、草埔山、乌冬格、许塘埔、顶厝——〖陈、许、颜、庄、王、黄、倪〗

仁宅——林埔、江仔头、长房、洋江——〖林、许、陈〗

莲美——庵内、塘后、下坂、东深、社中、资源、埔顶、乌坝、曾厝、新湖——〖林、王〗

仙都——东头畲、深垄、后坂、外份、石路、路尾前、枣脚、桥仔湾、庄顶、庵尾洋、巷口——〖林、陈、颜〗

吾宗——私祖、周厝、坂尾、下坪、溪墘、协和、埔尾——〖陈、周〗

岭头——后寮、后畲、垵尾、大岸、土楼埔、半岭、下楼、洋中——〖苏〗

内村——内村、内角、过溪——〖萧、姚、林〗

恒美——祖厝边、涂山坪、恒美、五里埔——〖王、凌、陈〗

碧一——寨脚、山门、仙景、垵头、排尾、船连头、尾寮、白沙亭、崎坑、东台——〖郭、黄、陈〗

碧二——旺孙坪、官湖、丰都、衙口、城林、高院、格口——〖陈、林、柯、郭、吴、黄〗

燎原——宫厝、枋厝、美寮——〖龚、纪、林、杨〗

草坂——东山边、草坂、田当、莲花园——〖王〗

洪塘——瓦寮、后林、过坑、奎母山、洪塘内——〖王〗

赤岭——大路街、乌目坑、地兴洋、牛栏、朱山后、横山、祖厝洋、潮岭、海丘、上洋、新厝、内洋、路宅——〖林〗

新春——祖厝、尾山、魁都、草仔尾、大山、美林、田当、大丘美、和厝后、后店、郭美、虾脚、金厝山、大份——〖林、王〗

驷岭——大路街、崎坑、驷马山、英济庙、高连、墩前、深沟、芹石、溪州、后畲、路宅头、新楼、草埔——〖林、许、钟、张〗

善坛——大墓、大格、石碣、招垵、猪母穴、崩珩头、西山、坑心、祖厝、大厝、山头、雨亭、后交垵——〖钟〗

山珍——田方宅、岩头角、后厝、洋中、祖厝口、埔尾、后溪、顶厝、土楼内——〖黄〗

善益——祖厝、西园、裕丰、洋边、东格、棋杆脚、加乐山、乌石、坝北、草坂、内院、四房、五房、凤尾厝、回龙——〖廖〗

新厅——坑园、岭后、双塘——〖廖〗

石岩——西公寮、忠仑、中墘、岩空、岩前埔、半林——〖林〗

石林——后林尾、石船、田头、粗石、官湖——〖林、王〗

益林——花湖、厝桶垵、寮顶、下埔、顶心垄、林仔脚、下畲、乌石头、土楼、仙仔垄、深坑、下寮、林脚、石壁——〖廖〗

马狮——西南庙、四村、二房、新田、西山——〖廖〗

上苑——大社、下溪、后沟、崎圳、岩头、吾州、三落、四村、尾墘、山边路、土塘、草仑头、园竹坪、堤沟、深格——〖廖、林、梁〗


蓬莱镇

民国以前分属安溪县崇善、兴一、兴二诸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蓬莱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蓬莱示范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复改蓬莱乡。主要姓氏有刘、胡、林。

【注:蓬莱镇位于安溪县西南部。现辖30个村(居)委会。有清水岩、九峰岩、李光地墓等胜迹。】

联盟——仙宫、污尾、十字路、新锦、新丰、下圳仔、张厝、石牌、大墘、三落、视头、塔垄、招厝、案山、矿内、槟林前、岭后坑、招财垵、虾垄、丘炉、铅坑、大蕉坑、溪舟尾、丘岭脚——〖刘、柯、林〗

龙溪——磜柄、福斗、五狮、外溪边坂、内溪边坂、石门垵——〖胡、魏〗

鹤厅——白厅、溪益路、新厝王、加垄、尾岭格——〖刘、王〗

上西——传边垵、岩脚、九峰岩、大丘仑、大田垵、温厝、鸟笼垵、岭兜、邦山、墓山、大份洋、翁厝洋、苏厝后、白银坑、大份边——〖胡〗

中芹——中保、芹山——〖李、陈〗

吾邦——吾邦、五邦、天马兜、土楼、内园、石任——〖林、吴〗

龙居——龙居圩、凤斗、凤山、顶寨、横路、圳兜、深内、乌石、顶土楼、大路边、大垵、大楼、苦坑、陈坑、大谋、郑厝、下土楼、中厝——〖林、胡、魏、杨、姚、郑〗

温泉——汤边、五狮、顶山尾、田厝洋、溪东、墓庵、石神、石磜头、山寮、苦汤、洋中、庵山脚、书房仔、三树兜、陈头、大园——〖唐〗

福山——格后、种菜、村后、西格、尾庵、嘉乐崎、下坪垵、中行、碗头、弯内、曾口坂、上智——〖林、吴〗

寮海——三落、寮坑、海丘、溪东——〖胡、王、郑、黄、朱〗

蓬星——大份、福黎溪、大寿、湖中、中山、尾墘、延寿院、大圳——〖傅、刘、吴〗

植洋——洋山、大石脚、城凤寮、石兜墘、厝程、墩后、横坪——〖傅、胡、姚〗

竹林——竹塔、院宅林——〖陈、李〗

上东——大云、杉垵、深格、风吹格、半岭、尾垄、酒瓮格、洋头垵、洋头墘、金田垵、前洋、后垄、洋头、正泰垵、星学、湖丘、鸡朝垵——〖胡〗

蓬溪——祖厝边、岩山、古坑、大窑尾、溪仔、下树林、协德、崎同垵、乌林、溪头——〖柯〗

彭格——田墘尾、土楼、大路、虎空、西山、湖仔坑——〖陈、林〗

岭美——祖厝边、闪洋格、内洋、鸭夏、温坑、溪洲、荣美、郁子、虎坑——〖苏、张、杨〗

岭南——埔顶、溪南、埔脚、溪洲尾、溪壁山、岭边、过溪、彭岭头、桥坑——〖苏、张、杨〗

登山——乌樟格、林口、大坂、火城、庵仔后、前墘、后垄仔、秧借坂、庵兜、下寮、牛头——〖傅〗

鸿福——格仔尾、中伯墘、函内、林尾、蔡洋、寨顶、叉路、店仔中、濠仔墘、茉莉、竹垵、后墘、格头、北墘、大山、割树垄、西墘——〖李〗

美滨——魁美、路尾、洋中、水边、大路、王屑、过溪、彭亭、打石埔——〖刘、陈、李、王、林、孙、杨、赵〗

上智——土楼仑、岭头、田中——〖胡〗

蓬新——寨脚、岩大坪、杏厝、崎头林、长源、内田、崎巷——〖林〗

新林——格仔、龙象、新楼、庙后、溪沙、增头、垄内、杭口、割内、田美洋、新岭脚、林埔格——〖王、黄、苏、胡、林、陈、钟〗

新美——新墘、美塘、玉井——〖林、马、朱〗

新坂——下坂、顶坂、内坂、内官会、官会、科港、大港头、坂顶——〖李、陈〗

联中——山母脚、塔心、下洋、大墘内、龙船岛、岭富垄、虎空、同美、矸埕尾、大墘、寮内房、红头、破厝尾、土笼墓、大路顶——〖林、刘、、陈〗

岭东——蔡厝、周堂、新胜、崎兜、庵内洋——〖蔡、刘、温、陈、杨、苏〗

鹤前——大墘墓、塔仔、瓦窑垄、桐生脚、茂林、小路、苎园、头干庭、后脊——〖刘、陈、林〗

磜内——福坛坪、函婆墘、深内、大坪头、洋垱、尾寮、尾洋、墓庵、小尖——〖林、李、陈〗


魁斗镇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崇善里和长泰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溪东乡。主要姓氏为陈、易。

【注:魁斗镇因其地貌状“魁星踢斗”而得名。该镇地处安溪县西北部,东邻参内乡,西连蓬莱、金谷镇,南接凤城、城厢镇,北与南安市诗山、蓬华镇交界。现辖12个村委会和翁后林场、黎山果场。有清风洞诸胜。】

魁斗——魁斗、龚厝、内坂、和美畲、大畲、草北、圳古、大山岩、内墘、碗厂、大份、张厝、五里榕、东洋、四丘、仙人跳、码头、格头——〖陈、龚、刘、林、张〗

镇西——岭顶、半岭、虎榜、湖顶、石碣、旧窑、碗窑、湖畲、四角、大垵、外湖、山边、通林、圳脚、湖仑、流磜岭——〖黄〗

鲁藤——鲁藤——〖蔡〗

贞洋——格顶、三厝格、顶洋、东边墘、蔡厝、岭兜、湖丘尾——〖易〗

钟山——水路尾、大训、大训头、半墘、深瓮、土楼尾、杉林、大墘头、南簿、格丘仔——〖易〗

佛仔格——鼓顶、吴厝垄、后寮、佛仔格、枫树仔、城林——〖易、郭、吕、吴、柯、萧〗

尾溪——尾溪、顶份头、林头、朱光景、猫厘、竹垵、田中洋、保和——〖易、李、张〗

凤山——洋中、大岭仑、顶洋、新山、外洋、后庵——〖林、陈、肖〗

奇观——乌长仑、尾墘、后洋、社坛垄、真人殿、高头坪、大墘头、霞垄、官湖、小路、山尾、龟山、石洞垵、上坝、新墘、寮内、深田坂、潮后、畲顶——〖陈、林〗

蓬庭——坑头、埔顶、狮墘、尾堀、光坑、荒田、尖石——〖王〗

溪东——洋中、半仑、小犁、龙斗、三光寮、顶犁——〖廖、王、吴、李〗

大岭——陈家山、牛角丘、糖苏、橄榄垵、山腰、山头、大卫、脚头仑、尾墘、抱脚、杉林、瓦头、店仔、倪厝、外厝、荒田墘、大卫桥、湖顶——〖陈、倪、张、李〗

翁后林场——翁后、湖内、磜内、草埔尾、清湖、寨岭——〖杨、王〗

黎山果场——大黎——〖王〗


桃舟乡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感德里。民国时期属感桃乡,后改属潘桃乡。主要姓氏为张、萧。

【注:桃舟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是安溪县、永春县、漳平市结合部。现辖8个村委会。】

桃舟——中洋、下炉、郭村、乌仔巷、溪尾、山前、田当、下洋、上洋、小湖、大湖、高会、松林、石佃尾、后狮宅、土门巷、内乌光、外乌光——〖张、萧、吴、陈、苏、李、王〗

莲山——莲地、上山洋、莲花山、后格山、十八贡——〖苏、王〗

棠棣——祖厝洋、三坪、五斗、大栋兜、朵仔格、前格——〖张〗

康随——上山、石碑格、南坂、阔格、赤岭、大仑、后林、大竹林、龙眼寨——〖张〗

南坑——中溪坂、南坑头、吾寮、石狮垵、产墘、破竹墘、庵后、格头、宫仔口、苦厝林、大山湖、牛坪——〖张〗

达新——达德坂、路兜坂、陈坑畲——〖萧〗

吾培——吾培洋——〖萧〗

下格——竹陈盘、清水亭、湖坑、山兜、下格、上格仑、尾路、柴桥垵——〖吴〗


湖上乡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感化、来苏二里。民国时期属清溪镇。主要姓氏有苏、林、钟、何。

【注:湖上乡位于五阆山西北麓,1987年新建乡。现辖12个村委会。】

珍地——水尾、新路、磜脚、前山、崩荇、斗井荇、祖厝——〖何〗

雪山——中洋、下洋、坑林洋、香东坑、新田坂——〖苏、陈〗

湖上——石岭头、岭尾、内畲、垵仔、公桥、龛脚、木盛林、孔桶垵、大路下、其头尾、园桥、大坑、格头——〖苏、林〗

格头——武曲、下寮——〖陈〗

飞亚——岭脚、土楼、虎空、当埔、飞鸦口——〖李、林、卢〗

长林——长坪、茶林仑、白山同——〖蓝、苏〗

横坪——横坪、五龙——〖蓝〗

盛富——格丘、浮桐垵、石帮坑、古山尾、新田、狮仔仑、磜头、五龙——〖钟〗

上路——庵尾洋、大横坑、水盛、深内、石鼻仔、寨仔尾——〖苏〗

黄武——下黄杜、前溪坂、虾角溪、黄杜、格仔尾——〖苏、李〗

沙堤——沙堤——〖陈、柯〗

飞新——十三份、鸭武曲、青内墘、溪仔坂、深垄、内厝、柴桥头、岭头山、美富、后井——〖林、陈〗



感德镇

民国以前为安溪县感德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感桃乡,今域属焉。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称潘桃乡。主要姓氏有吴、汪、王、陈。

【注:感德镇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坡,东连剑斗镇,南与长坑、祥华、福田乡接壤,北邻永春县,西毗漳平市,西北与桃舟乡交界。现辖22个村委会。】

洪佑——九斗、中甲、溪坂、垵仔、边口、布兜、高坪头、杏树、徐树、大横、大林头——〖龚、章、王、徐、林〗

潘田——洋中、寨格、角垵、大格、矿山、铁石、虎坪——〖吴〗

华地——洋中、上格仔、平田垵、后垄头、大坪仑、正行岭、白叶坂——〖吴〗

福德——福德——〖吴〗

岭西——岭富、乡岭、光岭头、大岭兜、石古坑、下场、西坑仔、尾园、困沟——〖官〗

尾厝——尾厝、山塔、小舟、新田坪、大山湖、大坪、圳头、内湖仔——〖吴、王、姜〗

岐阳——中洋、坂仔、上洋、后蟹、潮坂、大岭头、双溪——〖王〗

洋山——狮仔寨、岭头、后坪、晓菊、陈桥头、大山——〖王、苏、陈〗

五甲——五甲、帮圳、南山、熨斗、马头山——〖王、翁、苏〗

大格——内石迈、大格、外石迈、和枫头、尾园、岳圳山——〖苏、吴〗

槐川——形坑、路坑、山洋埔、高山、福溪洋——〖陈〗

霞云——灰山脚、云南坝、山狗尾、西山——〖汪〗

霞庭——三角庭、格头池、内堀、南华——〖汪〗

龙通——林东、和尚坂、西洋、虎豹岭、福堂、莲山、鸟仔巷——〖许、王〗

霞中——深仔洋、石古潭——〖汪〗

槐东——垵口、古仔头、青草洋、溪坂、下路——〖陈〗

槐植——黄厝、埔上苏、土楼、上厝、庵兜格——〖黄、苏〗

槐杨——杨厝、崎兜、上寮、大份、中心洋——〖杨〗

霞春——霞春——〖汪〗

炉地——炉地、西坑、亚口——〖吴〗

石门——中堀、石崩桥、墓龙、定坑、龙通小队、上村、大坪尾、内堀、外堀、肖宅、双溪炉、后垵、石头坂——〖吴〗

大坂——加纳坪、大坂、大山湖、许厝洋、金山行、区林、炉内坂——〖吴〗


尚卿乡

民国以前属安溪县兴一里和兴二里。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名卿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尚卿乡。主要姓氏为廖、黄。

【注:尚卿乡位于安溪县中部。现辖18个村委会。】

翰卿——坝头、祖厝、杉林、大书房、旧圩、后湖、墓头——〖廖、王〗

科洋——高厝庵、田坪、下洋、炉内、枫树垵、义路、其仁兜、坪尾、水埕尾、登林、高坑——〖黄〗

科山——火烧桥、高肥山、高厝、虎山——〖黄、高、苏〗

科名——科名圩、大坂后、大宗洋、苦竹尾、牛山、土楼、庵洋、寨仔后、加杯石、仓头、后坑、云岭头、下里、邦行兜、庵边、大岭——〖黄、周、苏〗

中兴——后宅、天云、蕉坑、山仔后——〖叶〗

黄岭——黄柏宅、五里田、狮腰、风格——〖黄〗

青洋——庵兜洋、大林埔、陈五郎脚、埔上、青洋底、寨层、坝口、草山、松柏墘——〖余、谢〗

银坑——银坑、竹仔仑、中透、坝仔头、下窑、忙仔濑——〖黄、林〗

灶坑——仓前、灶坑内、路前、岩厝坂、埔尾寨、土寨、灶坑、磜脚——〖廖、黄〗

园德——内员竹、外员竹、员竹、牛母濑——〖杨〗

中山——后山、魁梅兜、山头、狮边、吉村、陈厝前、九福、吾狮——〖朱、黄、陈、林〗

灶美——返山尾、高婆仑、石桥、尾社、大份——〖李、廖、陈、黄〗

福林——苦竹林、中掘、土楼口、尾份、仓尾、中坂、银场——〖吴〗

翰苑——陈坂洋、溪内、双溪、上山、内窑、窑脚——〖李、黄、卢、杨〗

新楼——新楼、月山、新厝埔、天师宫、苍前、溪坂、溪心、加封——〖廖、陈、郑〗

尤俊——下庵、下楼、大坂、下土楼、前塔、上土楼、室斗、墘仔尾、内炉——〖陈、谢、高〗

后福——许帽、福帽、后塘、小墘尾——〖朱、杨〗

徐州林场——徐州——〖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