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林甸聂氏后裔一封信

2016-01-22
致林甸聂氏后裔一封信
聂族氏志

有人形容,族谱是传统中国人的命根。这话也许有些夸张,但却说明了一点,族谱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有极大的作用。其实,族谱只是记载一个家族甚至整个姓氏的史籍。族谱是宗法社会的产物,但即使在现代社会,他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族谱不是中国人的专利,但是中国人相对其他民族来说,似乎更加看重这种宗族史籍。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编修族谱的传统,而且把族谱提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家族之有族谱,犹如国家有正史,州县有方志”。因此又有“30年不修谱,是为大不孝”的提法。

  早在远古三皇五帝时代,各个部族就有专人记录本部族传递世系。到夏商周三代时,国家还设有史官,专门记录王室以及各贵族的世系,并汇集成书,如周代的《世本》,就是一部各姓世系总谱。魏晋时期,家族修谱之风盛兴,于是在皇室和贵族世谱之外,又涌现了大批各姓的宗谱和各家族的家谱。此后数千年来,修谱之风在中国长盛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的工作一度中断,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渐渐有所恢复。

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里就不再探讨了。此次撰写家谱并非头脑一热。是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那时奶奶还活着,我每天就愿意听奶奶讲她年轻时候的家族旧事。1988年奶奶走完了64年的人生路,我又开始让父亲讲太爷爷、二太爷爷、爷爷的家族事。记得父亲长讲的就是二太爷爷(先祖聂显臣),因此人一生以做小买卖为生(当时就叫货郎),经常卖一些小货,其中不乏有小孩爱吃的一些食品。父亲讲二太爷爷心眼小,一般不给父亲吃,父亲就偷他的东西吃。每讲到这里,父亲都会带着童年的幸福在讲述。最后,二太爷爷去世时在我家。因为那时二太爷爷和我们住一个村,那时父亲十几岁。每次讲完这些事,父亲就说咱们老聂家这么大一个家族,现在都四散了。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有能力,都找到那该多好。正是为了父亲的这句话,更为了聂氏家族的明天更美好、富强、和睦,尽一份聂氏子孙应尽的义务。

这次撰写家谱个人感悟收获很多,通过这次寻亲、撰写家谱,我亲自走访了聂氏家族很多后裔,大家对亲情都很珍惜。这一点恰恰体现了聂氏家族的家规、家风。回望过去的寻亲日子,既有回味又值得写几笔。记得1990年(17岁),我们村里一户姓朱的人家,请一班吉林农安来的艺术团(唱东北二人转),因为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讲老家是吉林农安的,最早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也叫逃荒)。山东老家在登州府,祖宗叫聂龙、聂虎。虽然当时信息不多,但是已被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当时和剧团里一个人聊天,那个人听我说老家是吉林农安的,记得他当时非常热心,告诉我他们村就是吉林农安龙王庙。正好我的先祖也是从龙王庙搬过来的。他当时讲认识一个人叫聂景宽是人民教师,他把地址告诉了我。回到家,我当时就给聂景宽写了一封信。没过多长时间,聂景宽就回信了。去年回家过年,我还找那封信,但是找不到了。我还记得最主要的内容是她的曾祖父叫聂万良。咱这支族人我父亲的曾祖父也是万字辈(聂万财)。这些后来在与鸡西市大爷(聂金生)取得联系后得到证实。因为大爷家供奉着家族神龛,在万字辈有六位先祖的名字,具体是不是亲兄弟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是同祖同宗。

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找到九爷爷(聂福仓)的后人,大叔(聂柏川)的消息。寻找四川九爷爷一家一直是父亲的一个心愿,当时我电话告诉父亲找到九爷爷一家人了。父亲激动得连连说好、好、好。记得在我几岁的时候,九爷爷回老家看望家人,也是在那一次我见到了九爷爷,还有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奶。虽然那时小,但九爷爷的高大形象却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父亲讲九爷爷是聂家老辈里最有出息的人。当过兵、也当过干部。大概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齐齐哈尔市举家搬到四川省青神县。进工厂当工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后来又当了干部。去年去四川看望九爷爷家人时,大叔讲九爷爷是做事非常认真的人,为此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历了很多坎坷、苦难。每次在家里聊起家族的旧事,父亲首先提到的是九爷爷一家。父亲长讲的一句话是:“你九爷爷应该是不在了,要不然早回来了。”父亲讲这句话也不无道理。因为九爷爷在离家时就讲过“只要我在,十年回一次家探亲”,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到四川和大叔一聊证实了父亲的说法,九爷爷在1994年就去世了。按照九爷爷的承诺,他老人家离世的那一年就是应该回家乡的时间。说起九爷爷就要说说九爷爷的家人。九奶姓卢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长子(聂柏川)、次子(聂柏林)、三子(聂柏松)。去年在四川和大叔聊起家族旧事。我提到九爷爷在给三个叔叔起名时,一定有不忘家乡的意义在里面。在这里给大家剖析一下。大叔(聂柏川)取“川”字意在不忘养育的四川沃土。二叔(聂柏林)取“林”字意在不忘祖籍林甸县。老叔(聂柏松)取“松”字意在不忘养育黑土地、龙江人的松花江水。这只是我的一个推测,具体对不对也无从考证。他老人家离世前对于家乡的事很少提起,更没有和后人解释过三个叔叔名字的起因。愿我的解释能合他老人家的最初心愿。

此次组织聂氏家族后人修缮祖坟、撰写家谱得到了聂氏后代子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家积极参与的代表。三奶隋氏(聂福权妻)。八奶刘氏(聂福玉妻)。老爷爷(聂福贵)。妹妹(聂伟娟)。二爷爷(聂福禄)之子大爷(聂金生)。三爷爷(聂福全)之子大爷(聂景文)、大哥(聂海军)。父亲(聂景武)。八爷爷(聂福玉)之子四叔(聂景国)。九爷爷(聂福仓)之子二叔(聂柏林)。老爷爷(聂福贵)之子四叔(聂景辉)。

斗转星移,林甸聂氏子孙后裔在祖国各地创业、治家,富民、强国。你们承先祖之遗志,继先祖之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兴族富民,繁荣家乡。此乃先祖之夙愿,更为吾辈之重任。

入秋的北京还无凉意。时间的指针已到深夜十一时。最后,有一心愿在这里借几句心里话表达。愿聂氏家谱能世代相传,久远久远。愿聂氏家族亲情更加厚重,继承发扬。愿聂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荣富强。

吾先祖功德永垂

           聂海波于北京怀柔

             2010年8月16日

《林甸县聂氏家族祭祖、族谱编写活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