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姓氏考略》“聂姓”

2016-01-05 12:45 聂族氏志

《三明姓氏志》“聂姓”

目 录

第四十九章 聂姓


第一节 源流

一、渊源

二、入明与定居

三、迁移


第二节 分布

一、三明市区

二、明溪县

三、永安市

四、清流县

五、宁化县

六、大田县

七、尤溪县

八、沙县

九、将乐县

十、泰宁县

十一、建宁县


第三节 谱牒

二、明清及民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节 文物

一、祠庙

二、墓葬

三、其他


第五节 人物

一、古代

二、现代

1源流

渊源

聂氏出源有五

(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

(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

(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居者以地为氏。

(五)其他民族中有聂姓。宋时,犹太人进入中国,用汉姓姓聂姓。清满洲人有姓聂的,世居辽阳。土家等少数民族均有聂姓。

聂氏出源虽然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聂姓族人都姜尚(字子牙)为始祖。妆子牙以灭商建周的盖世奇功,受封于齐。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尊姜尚为聂姓先祖。聂姓最早的发源地在豫鲁一带。战国时,著名侠客聂政就是韩国轵(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人。战国韩哀侯时,严仲子与相侠累争权受挫,遂闻名拜访聂政,献巨金为他的母亲祝寿,并恳求代为报仇。聂政以老母在,不许。母亲病故后,聂政为了报答严仲子的情义,仗剑直闯相府,刺杀侠累后自杀,成为侠胆忠义的侠士被人称赞。

两汉时,聂姓主要的繁衍地在河南、山东、山西、四川一带。西汉初,聂氏已进入山西。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匈奴请和亲。边塞将军王恢反对和亲。马邑(今山西省朔州)豪帅聂壹(有作聂翁壹)向大行令王恢献破匈奴之计:由他去设法诱匈奴单于入塞,王恢率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以图全歼匈奴军。匈奴单于相信了聂壹,率师l0万人入塞 ,当正走到武州塞(今山西朔县北至大同市西一带)时,得悉有伏兵,急忙撤退。王恢率军追击,又故虑为匈奴军所败,只好睁睁地看着匈奴军退回。汉武帝大怒,责备王恢为什么不出击匈奴辎重。计谋是聂壹出的,失败了,只好由聂壹抵罪。于是,聂壹被诛,王恢也在狱中自杀而死。聂氏家族为了避祸改姓张。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张辽就是聂壹的后裔。《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件东汉时的事:河南尹李元礼“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虽然,聂李宝后来怎样成为国家大才没有历史资料记载,但可以证明一点,东汉时颖川襄城(今属河南襄城)已有聂氏族人居住。永元四年(92年),聂尚为蜀郡太守(今四川省成都)代训为护羌校尉。聂氏也已进入四川。三国时期,聂姓也已进入江南一带。吴国丹阳太守聂友就是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他初为县吏,虞翻推荐于太守谢斐,用为功曹。他与诸葛恪交往颇深,奉命率兵攻打儋耳(海南岛)。平定儋耳诸岛后,拜为丹阳太守。


魏晋时期,聂姓在山西夏县一带发展成为庞大的名门望族,因此,河东也成了聂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地。“永嘉之乱”后,聂姓族人也随着中原士族的移民潮渡江南下,迁徙至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迅速在江南立足,并以新安(今浙江省淳安西)为新聚集中心,发展成为另一个庞大的新的世系家族——新安郡聂氏。

至唐代,聂姓在全国的发展仍然北以河东,南以新安为中心,向周边扩衍。聂姓虽然作为一个古老的族系,但因中国社会动荡,也严重影响其的发展。所以,在唐代聂姓在历史留名的并不多。而聂夷中是为这不多中的皎皎者。

聂夷中(837~907年),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二年(871年)进士。出聂夷中生不逢时,那时的大唐已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好不容易才补得华阴尉。聂夷中家境也不好,去上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由于,聂夷中接触社会低层比较多,对连年战乱造成人们造成的痛苦感受较深,所以他的诗风平易而内容深刻,独树一帜,一反晚唐士大夫们的靡丽的诗风。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谴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惨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唐才子传》谓其“伤俗闵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聂夷中是晚唐重要诗人,著有诗2卷,已失佚。《全唐诗》收其遗诗30余首。聂氏后裔以这位诗人先祖为荣,用他著名的《悯农诗》的“悯农”二字作为堂号,纪念这位同情百姓疾苦的诗人。至宋代,北方聂氏族人大规模迁徙至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聂祥发从江西吉安泰和县早禾村迁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石坳,开基繁衍双厚聂氏一族,现聂氏人口已有5万多人。


由于江南相对稳定,聂氏族人在南方发展条件优于北方的态势逐渐显现出。在北宋时期,聂氏族人两位青史留名的人物都在南方。

聂冠卿(988~1041年),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北宋著名诗人、图书馆官员、校勘学家。

他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中进士,授连州军事推官。当时为翰林学士的杨亿爱惜他的文才,推荐他入学士院,任馆阁校勘官。他点校馆阁图书,校雠甚精,被擢升为大理寺丞,不久又进集贤院校理。后来擢升为尚书工部郎中。他奉旨出使契丹国,契丹王看了他所著的《蕲春集》,十分欣赏,对他礼遇极厚。出使回来后,聂冠卿被召为翰林学士。聂冠卿的《蕲春集》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一首《多丽》词:“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然绛蜡,别就瑶席。”词句的确清丽,有“才情富丽,盖北宋慢词始于此篇”的说法。稍后一点,江西抚州临川的聂昌反对与金议和,坚持抗金,受到国人的敬重。

聂昌(1078~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江西临川嵩湖上聂村人,

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初授相州(今湖北黄安)教授,累官至兵部侍郎、伺知枢密院事,总管全国军务。

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兵大举南犯,朝野震恐。王黼、蔡京力主和议,并且压制和打击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聂山冒死上书,呼吁“诛王、蔡以谢大下”, 坚决主张抗战。连钦宗都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因此,聂山将改名为聂昌。钦宗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派聂昌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议和的任务。聂昌不敢违抗君命,但始终保持使者的气节和大宋尊严。他巧妙地与金国周旋。借故拖延,为大宋部署军事争取时间。后来,金国发现上当,将聂昌杀害。聂昌在临死前,用鲜血写下一首诗:“星流一箭五心推,电掣双眸两臂开。车马践时头似粉,鸟鸢啄处骨如灰。父兄有感空垂涕,子弟无知不举哀。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空筑望乡合。”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高宗赵构追封聂昌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李纲特为聂昌遗像题词:“奋舌骂虏,刺血书壁。伟绩英功,垂天贯日。义胆忠肝,唯精唯一。持生死之书,存古分之纲,堂堂遗像,日月争光。”聂氏后裔为了纪念聂昌,以临川为堂号。宋室南移后,中原一带的聂氏族人更是纷纷南下避乱。尤其是江西成为聂氏族人主要的居住地。聂致尧为避金兵之扰,由山西迁居江西吉安府。聂定可从江西永丰磊源迁徙至江西泰和县塘州桃源聂家。

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江西临川县战坪人聂巨源任江西丰城县教谕,即官居丰城穆湖。传至第十世、第十一世由丰城迁湖南共39支,散居武陵、桃源、汉寿、沅江、澧州、安福、慈利、永定、桑植、龙山、沅陵、益阳等地。在江西的境域,聂氏的堂号就的丰城一带的光裕堂、樟树一带的崇德堂、泰和一带的崇本堂。元末明初,聂孟坚、聂孟和兄弟从福州城北的凤凰山迁居福建闽清县的下祝乡的“厚仁村”,繁衍为厚仁聂氏一族。相传这一支聂氏宋时从河南中洲迁徙至福建。同期,聂希愈从江西南昌府南昌大粟树迁徙至湖北宜都聂家河聂族。明初,山西聂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聂仲楚从双厚迁居湖南湘常宁松柏镇朱陂村。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聂氏的太祖母(佚名)携子六人(聂江、聂淮、聂沦、聂濂、聂湘、聂瀛)从东海云台山麓(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一带)迁居山东莒南县鸡龙河北岸立村(号曲流河)。据曲流河《聂氏祖谱》载:六房的后裔分衍至莒南县的大山前、大河南、尤家庄子、聂(解)家岭、聂家庄、聂家庄子、前道口、聂家(前)介脉头、刘山前、温水泉、十字路、板泉东新庄、大屯、严家庄、燕泥子、官坊等,莒县的莒中葛杭、莒北茅埠等,沂南县的聂家洼,前介脉头、官坊及沂南县等地,日照市,江苏连云港孔望山等地各村。

嘉靖年间(1522~1566年),聂仕贵从江西丰城梅仙乡夏阳里城大巷堡迁徙至湖南湘永州市(原零陵地区)祁阳县文富市镇南河岭。


明末清初,聂聚五入住福建省福州城北凤凰池,本支相传为旗人,但其祖传为“望出河东”。这一支聂氏叫升山聂族。


清初,清王朝的湖广填四川政策,又促使两湖大批聂姓族人迁徙至四川。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山东高密姜庄镇聂家庄的聂姓族人以高密“三绝”之一的泥塑闻名于世。聂家庄分东西聂家庄,以聂姓为大姓。据《聂氏家谱》载,明代时,聂成富从山东省蒲台西关(现在的滨州市蒲城)迁居山东高密姜庄镇聂家庄。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可作为礼花点放)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到了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族人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嘉庆年间(1796~1820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如民谣所说:“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泥塑技艺也由简单造型到复杂结构的演变,逐步形成具有声、形、色、动的艺术品,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

聂姓在长期的繁衍和迁徙中形成河东、新安二个郡望地;主要堂号有:赐书、三礼、环溪、河东、临川、悯农、垂裕、崇本、光裕、崇德等。如今,聂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聂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聂姓总人口的15%。聂姓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列第126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1%。

入明与定居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江西白露树下的聂龙德父子游学入闽,卜居穹宁化石壁滑石聂坊,为宁化聂氏开基始祖。据宁化曹坊罗溪《聂氏族谱》载,文书先祖始发于山东茌平县,并设河东郡,后发至江西白露树下,宋景佑二年入闽卜居宁化石壁。至第九世孙迁居龙坪。至第十三世孙聂树再迁至大塘尾(今罗溪);其后裔播衍至长汀、邵武、明溪以及广东、台湾等地。

宋时,聂念三迁徙至泰宁的衫阳,为泰宁聂氏开基始祖。泰宁聂氏从何处迁入因先谱毁于兵灾无法考证。

宋末,聂姓从邵武禾坪迁入建宁。聂姓原姓张,后改姓聂。聂姓迁徙至建宁后,始居于金溪乡水西;后徙

迁城关、大元、邱家地。

明建文三年(1401年),聂智观(字上周)从江西临川县松湖迁到永安贡川经营药材,并定居贡川,为永安聂氏始祖。清顺治二年(1645年),聂大荣迁到永安新街后人丁兴旺,人称“聂半街”。 清嘉庆三年(1798年),聂家炎迁居今三元区莘口镇;后裔播迁到三元区岩前镇星桥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聂大勋的后裔迁居莘口镇沙阳;后裔播迁到台湾。

迁移

明代始,建宁聂姓后裔播迁全县各乡,并有少量迁往江西、闽清。

2分布

分布

三明市有聂姓人口4239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88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16%;其主要集中建宁县。其中,建宁县有聂姓人口1500人,占全市聂姓总人口的35.39%;其他依次为:永安市 400人,沙县 人,建宁县1500人,将乐县352人,泰宁县376人,尤溪县23人,宁化县 人,大田县 人,明溪县347人,三明市区 人(其中梅列区62人),清流县 人。

三明市区

三明市区有聂姓人口+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 .%.其中,

三元区有聂姓 人口+人,分布于城东乡 人,中村乡+人,莘口镇+人,岩前镇+人,城关街道+人,富兴堡街道+人,白沙街道+人,荆西街道+人。梅列区有聂姓人口62人,分布于列东街道39人,列西街道14人,徐碧街道8人,陈大镇0人,洋溪乡1人。

明溪县

明溪县有聂姓人口3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0%;主要集中在胡坊镇,有211人,占全县聂姓总人口的60.81%。其具体分布为:城关(含雪峰镇)94人,沙溪乡23人,夏阳乡2人,枫溪乡0人,夏坊乡 2人,盖洋镇0人,瀚仙镇10人,胡坊镇211人。

永安市

永安市有聂氏人口4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13%。其主要分布在城内和贡川镇的攀龙、观成村。

清流县

清流县有聂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东华乡 人,林畲乡 人,沙芜乡 人,赖坊乡人,余从乡 人,邓家乡 人,李家乡 人,里田乡 人,田源乡 人,温郊乡 人,龙津镇 人,嵩溪镇 人,灵地镇 人,长校镇 人,嵩口镇 人。

宁化县

宁化县有聂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城区乡 人,城南乡 人,济村乡 人,湖村乡人,淮土乡 人,方田乡 人,安乐乡 人, 曹坊乡 人,治平乡 人,中沙乡 人,河龙乡 人,水茜乡人, 安远乡 人,泉上镇 人,石壁镇 人,翠江镇 人,泉上镇 人。

大田县

大田县有聂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华兴乡 人,屏山乡 人,济阳乡 人,武陵乡人,谢洋乡 人,吴山乡 人,文江乡 人,梅山乡 人,湖美乡 人,前坪乡 人,均溪镇 人,上京镇 人,广平镇 人,桃源镇 人,太华镇 人,建设镇 人,石碑镇 人,奇韬镇 人。

尤溪县

尤溪县有聂姓人口23人;其分布于城关镇有11人,其他乡镇均不足10人。

沙县

沙县有聂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南霞乡 人,南阳乡 人,郑湖乡 人,湖源乡人,青州镇 人,夏茂镇 人,高砂镇 人,高桥镇 人,富口镇 人,大洛镇 人,虬江街道 人,凤岗街道 人。

将乐县

将乐县有聂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光明乡人,漠源乡人,南口乡人,万全乡人,安仁乡人,大源乡人,余坊乡人,古墉镇人,万安镇人,高唐镇人,白莲镇人,黄潭镇人,水南镇人。

泰宁县

泰宁县有聂姓人口37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下渠乡3人,开善乡3人,上青乡8人,新桥乡5人,梅口乡18人,大布乡5人,大田乡27人,杉城镇113人,朱口镇194人。

建宁县

建宁县有聂姓人口15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3%;其分布在金溪乡500 人,黄坊乡500人,溪口镇500人。

3谱牒

明清及民国

永安贡川《聂氏家谱》始纂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贡川聂氏第三世孙聂奠和以笔记形式记下家谱。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第七世孙聂端淳、聂会祖编纂成谱。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第十世孙聂应齐主编。谱中有新旧谱序、世系、世录、祠图、坟图、圣谕、世传、蒸田、科田、家规、服制、寿文、谱跋等内容。1997年秋,由第十三世孙聂诗易倡议,聂诗简督理,聂书职、聂书木、聂书同、聂书流、聂报钦、聂振竹、聂振秋采访,聂书授、聂书烈主编对该谱进行续修。


建宁《聂姓家谱》始修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记录不详;至民国共有六修。1993年,聂姓后裔在水西村对《聂氏族谱》进行七修。全谱共二册,约5万字;主要内容仍旧序、祖产山场、祖墓图、各房子孙名录等。


泰宁《聂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先世谱谍毁于兵灾,现存族谱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三修谱。


宁化曹坊罗溪《聂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其先祖聂龙德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从江西白露树下游学入闽,卜居穹宁化石壁滑石聂坊。

4文物

祠庙

永安贡川聂氏家祠:位于永安市贡堡南郊(巫峡头)。该祠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由聂升捐资重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又一次重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该祠门表被毁,1989年重建。


建宁聂姓祖庙:位于建宁县金溪乡大元村。该庙始修于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在大元兴建祖庙一座;1979年重新修理。

墓葬

永安贡川聂氏开基始祖聂智观墓:座落在贡堡西坑大墩后坟,已山亥向。有坟誌。

其他

永安贡川锦墩:位于贡堡北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聂升倡建。

5人物

古代

聂渊潜,尤溪人,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进士。


聂彦龙,尤溪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


聂古,尤溪人,聂渊潜的次子,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进士。


聂继聚,建宁人,元代进士。


聂子端,建宁人,元代进士。


聂文潭,永安贡川人,明万历年间(年)举人,曾任江南留守伟仓大使、淮安府清河县主簿。


聂儆(1660~1743年),字允功,号桐川,永安贡川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举人,康熙三十七年授河南开封府荣阳县知县。聂儆一上任便下令革除“规贽仪”等陋规和弊政,振兴该县教育事业。康熙三十九年,聂父病故,聂儆离任返乡守孝。康熙四十三年,聂儆任山西平阳府河津县知县。仍如在荣阳时一样,除陋规,并审核丁粮,凡有空丁虚粮,即豁除免征。康熙五十二年,他为文林郎,升任户部广西司额外主事。离开河津县时,百姓欢送,立“长思碑”纪念他。同年,聂儆奉户部命,前往直隶迁安县监督赈济,他不怕得罪人,对“豪猾旗民”冒领赈济者进行严格清理。他在城乡分设赈场数处,轮流发放。对极贫困户,给予加赈。经过数月,使饥民均能得到实惠。回京复命后,他被授刑部江南清吏司主事。他整治西曹,平反数件大冤案,但终因积劳成疾,患了眩晕病,久治不愈,即请假调治。刑部尚书曾联衙保荐他任新职,聂儆陈情力辞,终于蒙准归里。卒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


聂升,字初晖,永安贡川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举人,勅赠文林郎山西平阳府河津县知县。平生好善乐施,茸先贤祠,建锦墩,造砂笔,为枌榆计不惜巨资。尤精医。


聂大勋(1685~1742年),字元昭,号东岩,永安贡川人,聂儆次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贡生,雍正二年(1724年)任宁波府通判,同年调常州府通判。他在任内整顿地方治安,扶善锄强,严缉盗贼,治理一年,上司拟将他升任南汇县知县,又命他先押解银36万两进京交清。朝廷评价聂大勋为人明白,即被怡贤亲王和大学士朱轼选中,命聂大勋到直隶兴修水利营田处办事。他“河曲处开直,太浅处挖深,太狭处挖宽,疏通淤积”,消除水患。当地农民称他建闸之处为“聂公围”,以志纪念。王村水利竣工后,大勋又奉命赴丰润县横沽庄开种稻田。他在望马庄建闸引水,在横沽挖渠、筑围,用“寓赈于工”的方法,由当地贫民出力兴修水利,结果,将40余顷荒脊土地改造成良田。怡贤亲王见聂大勋公正勤练,又委任他到天津审核工程,清查报销,他“不徇不苛”,核实造册,据实报销。清雍正七年,吏部又派他任湖北安陆府通判。雍正十一年升任德安府同知,雍正十二年又升任广东高州府知府。清乾隆三年(1738年),聂大勋被授予中宽大夫,加三级,并署高、雷、廉兵备道印务。聂大勋以“实心行实政”,做了不少对民有益的实事

。清乾隆七年,他因公赴广东省城,于十二月二十三日病卒于羊城公署,年仅58岁。


聂奕隆,建宁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进士。

笃忠

聂笃忠,清代永安贡川人,署四川邓井关、葫芦溪县丞。


聂陞,宁化人,清武举人,曾任钦州游击。

现代

聂诗维(1882~1943年),字少川,永安城内燕东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取拔贡。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曾出任永安县教育会会长、永安县立培根、集成小学校长及中学校长。早期留法博士黄曾越、曾任永安县长陈文孙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一生爱好诗词,精工书法,赋有手抄《课余吟草》18本。省会在永安期间,海军上将萨镇冰曾书写“柳絮狂风疑雨雪,香风徐动觉开梅”赠他。


聂小奴(1899~1934),建宁县溪口公社桐源大队店前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9月被捕后死于监狱。


聂寿宝(1904~1934年),建宁县城关公社大源大队大坑口人,民国21年(1932年)11月参加革命,任赤卫队队长,民国23年4月在蕉坑黄天岭被大刀会杀害。


聂炳光(1909~?),建宁县溪口公社溪口大队华山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游击队,翌年6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聂福庆(1911~?),建宁县黄坊公社陈岭大队邹家地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游击队,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65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聂柳春(1912~1934年),建宁县黄坊公社陈岭大队邹家地人,民国21年(1932年)5月参加游击队,民国23年5月在驻马寨战斗中牺牲。


聂赤古(1914~?),建宁县溪口公社桐源大队王泥湾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聂炳祥(1915~?),建宁县城关公社高峰大队坟背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游击队,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56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聂小奴仔(1915~?),建宁县城关公社大源大队龚家庄人,民国21年(1932年)11月参加游击队任副班长,民国23年10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65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聂百福(1915~?),建宁县溪口公社桐源大队店前村人,民国22年(1933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1982年6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三明姓氏考略★简介

三明地处闽西北部,环境优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旧石器晚期,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及至西晋开始,中原汉人因躲避战乱,由北而南辗转迁移,其中一部人进入宁化石壁定居,逐渐演化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孕育了包括族群姓氏文化在内的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客家人的主要姓氏中,有150种以上由宁化石壁播衍于海内外各地。新的历史时期,拥有25个民族、520个姓氏、268万人口的三明,已融合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大家庭。


《三明姓氏考略》采用章、节、目结构;章下设源流、分布、谱牒、文物和人物等五节;节下设目,章末设附录,按本末体记述。全书共57章,记述了三明市100个姓氏,全书约120多万字。这部地方性文化典籍,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重要功能


聂族氏志



聂族氏志简介

聂族氏志”隶属于“聂族文化”,成立于2014年,主要负责收集发布聂族文化,古迹,族谱,家族新闻等一系列文章。将我们的聂族文化与精神传播更广。

“聂族氏志”依托有赞微商为平台办设一个微商店,其内容以商品方式分布,有些聂氏宗亲误认为是收费网站,我们很抱歉。现在编辑部将重新筹划创办“聂族氏志”新网站,目前正在筹划建设中。建设成功后“聂族氏志”将发布手机APP软件。

如果你对“聂族氏志”感兴趣也可以加入我们或者投稿于我们。

联 系 我 们


★官方微信:nie936745881

官方邮箱:nie936745881@qq.com

官方QQ群:98300880

官方QQ号:1878157810

微信订阅号:聂族氏志

获 取 更 多 资 讯

(仅限于微信回复)

回复“1”:获取:“聂氏族谱”

回复“2”:获取:“聂氏字辈”

回复“3”:获取:“聂氏书刊”

回复“4”:获取:“聂氏宗祠”

回复“5”:获取:“手机软件”

回复“6”:获取:“各省联谊”

回复“7”:获取:“我要留言”

回复“8”:获取:“协助调查”

回复“9”:获取:“更多回复”

回复“0”:进入:“聂族氏志官网”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