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遵鹏】讲述聂姓
聂兴,原名聂荣宗,江南应天府(今南京)小桥白石街人,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元惠宗至元年间,元末,以苏国兴之名从军。
聂兴公为中华姓氏大家庭成员中的聂姓。关于聂姓,据《元和姓纂》和《中华聂姓源流考》记载,聂姓姓源较多,有源于西周初及春秋战国时期以封地得姓的,有源于齐国姜姓的,有源于卫国姬姓的,有宋元明清时期一些少数民族改为汉姓而姓聂的。聂兴公之受姓,则源于西周初姜姓封地的齐国聂地,以聂地为姓。
聂,古写作聶,俗称“三耳聂”,此字旧作地名解。据《春秋·僖公元年》记载:“‘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杜注:邢地。”聂北,即聂之北,据此则当有聂地也。此聂地,应为最早之聂地,而且在西周初疆域应比较广袤,地界可直达齐国封地最西的北端,与邢地接壤。古代,“聂”与“摄”相通,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齐国上大夫晏子曾说,齐国疆界“聊摄以东,姑尤以西。”聊为齐国最西之南端,聂为齐国最西的北端。西周初,邢地在黄河西岸,齐国在黄河东岸。《管子·小匡》在记述齐早期疆域时又说:“地南至贷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地方三百六十里”,西境只抵济水,未达黄河。西周“三监之乱”后,周成王才越过济水,割武庚封地之卫邑予齐,使齐界西抵黄河东岸。在齐与邢之交界一带,是古黄河要津,为商周时期南北水陆交通之要冲,此处即是聂(摄)地,聂地属齐国的疆土,由齐国王齐丁公(吕伋,又叫姜伋)之子支子(又叫聂奭)率兵把守。由此,便可知《春秋·僖公元年》记载的“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的军事地理状况。
据史料考证,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在聂地进行户籍调查时,发现聂地境内有地名叫聂山固、聂楼、摄城的村镇,而且在齐国西部边境的聊邑附近也有聂城。可知今河北清河、邱县一带乃是聂地,有的资料又叫聂国。聂国的消失可能较早,大约到春秋时就仅剩下聊邑附近的聂城。
据《黔毕聂氏族谱》记载,入黔聂姓始祖聂兴公乃齐丁公之子支子(聂奭)的后裔,属以聂地(聂国)而得姓。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克商后,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子牙)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同时,将商朝京畿内地包括朝歌方圆千里的邶、鄘、卫三地封予商纣王之子禄父(即武庚),并由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姬鲜、蔡叔姬度、霍叔姬处分别监管邶、鄘、卫三地,合称三监(其中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邶)。周武王病逝后,按照殷商时期形成的“兄终弟及”传位制度,应由管叔姬鲜继承王位(周武王之母太姒,生子十:长曰伯夷考,为救父周文王已早去世;次曰周武王姬发,三曰管叔姬鲜,四曰周公姬旦,五曰蔡叔姬度,六曰曹叔姬振铎,七曰成叔,八曰霍叔,九曰康叔,十曰冉季),但周公姬旦、周武王舅子吕伋(姜伋)、召公姬奭(燕、邵等姓氏的始祖)等重臣却拥立武王子姬诵继承王位,史称周成王(自周朝开始,历史上父死子继的封建宗法制度创立)。周成王年幼(仅7岁),由周公摄政,管叔姬鲜不高兴,遂与武庚禄父、蔡叔、霍叔,联合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发动反周叛乱,史称西周“三监之乱”。面对严峻形势,周公和吕伋东征讨伐武庚和“三监”,吕尚(即姜子牙)则从齐国出兵向西夹击,历经三年征战,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镇压了“三监之乱”,且一举平定了奄、徐等十七国,使西周实现了“成康之治”。
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将管叔监督的卫地封给齐国国君姜尚(称姜太公、又称齐太公),姜尚去世后,由子吕伋(姜伋)继位,号齐丁公。此时,齐国的疆界达到“南有泰山,东有琅,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所谓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里。”(《战国策·苏秦》),成为周初第一个诸侯大国。吕伋继位时,年已52岁,为了齐国江山社稷,吕伋立长子吕乞(又叫姜乞)为太子,次子吕奭(又叫姜奭,字衡)被派驻古黄河要津聂城把守。吕奭在聂地建立聂国,且以聂国作为齐国的附庸国,为齐国西部屏障。吕奭(姜奭)即以国为姓,改称聂奭,世代传之,聂奭从此成为此系聂姓的始祖。
以聂奭为1世祖,聂兴公则属聂奭的第96代孙,为入黔聂姓始祖。其世系是:聂奭生高,高生芳,芳生章,章生茂,茂生安,安生朋,朋生颢,颢生政,政生祈,祈生良,良生琦,琦生昭,昭生良,良生尚,尚生琳,琳生华,华生俊,俊生达,达生沧,沧生洪,洪生演朝,演朝生铎,铎生奇,奇生德新,德新生积,积生尚礼,尚礼生文宽,文宽生璞,璞生永兴,永兴生怀珠,怀珠生泰,泰生谦,谦生抑,抑生玲,玲生高,高生卓,卓生昌,昌生璇,璇生绍,绍生江,江生俊,俊生辉,辉生忠仁,忠仁生存泰,存泰生奎,奎生伯颜,伯颜生定荣,定荣生宏道,宏道生谷福,谷福生可舜,可舜生济叔,济叔生明环,明环生晟,晟生文海,文海生方正,方正生宾,宾生模,模生皓,皓生廷玉,廷玉生尚,尚生应龙,应龙生回春,回春生良辉,良辉生希贤,希贤生君佐,君佐生滔成,滔成生万明,万明生正轩,正轩生彦宽,彦宽生清芳,清芳生志忠,志忠生福广,福广生受商,受商生辇,辇生信行,信行生俊英,俊英生正智,正智生穗,穗生宗缋,宗缋生环,环生仲富,仲富生成朴,成朴生汉清,汉清生宏,宏生行道,行道生文翰,文翰生璜元,璜元生国栋,国栋生辉先,辉先生维藩,维藩生治光,治光生士林,士林生启我,启我生肇兴,肇兴生聿文(字彩章),聿文生兴。
兴即入黔聂姓始祖、武略将军、千户聂兴公。聂兴公原名聂荣宗,明代以苏兴国之名从军。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聂兴公在严文贵部下任先锋。洪武二年(1369)正月,授官军百户。三年(1370),复聂姓,改名聂兴。十二年(1379),奉命征永平(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旋调湖广永州镇守。十四年(1381),随傅友德南征。十七年(1384),调毕节卫,任后所(今七星关区二龙关)百户。十九年(1386),征云南直都山寨箐,克大姚,任大姚县丞;是年五月,升毕节卫中所千户指挥,并获赐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给功臣使其后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允子孙世袭其职。旋迁居毕节卫西长春堡清水塘大岭坡山麓,于此置田屯耕。二十年(1387)八月,授武略将军、任毕节卫指挥佥事。
自明以降,聂兴公之子孙凡五代皆世袭千户职,受享大明爵禄。第五代孙聂时公,于正德十六年(1521)二月五日袭毕节卫中所千户。
据《黔毕聂氏族谱》记述,聂兴公子孙较多,分布于西南诸省及其他各省市,有的甚至在海外定居发展谋业,其后人也多国家栋梁之材。
来源于:凯碑山人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