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族氏志 第四期

2016-01-05 12:48 聂族氏志


"天下无二聂",早已成为聂族的共识。当今散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一百四十多万宗亲,尽管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聂氏族脉分支,但都认定是源自同一位始祖。只是在各自的族谱之中,对始祖名讳之记载不尽相同而已。多数记载为"奭公",也有记载为"僎公"、"弼公"、"衡公",还有记载为"以忠公"。聂氏源流如下:



一说:聂氏出自姜姓,出自神农氏炎帝族,为春秋时姜尚子齐国丁公的后裔。山东淄博姜太公祠编印的《姜氏源流考》认为:(041)聂(nie)出自姜姓。据《姓氏急就编 》注:春秋时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其后以地名“聂”为氏。

今湖北聂姓人士多认为身系神农,尊吕尚为得姓始祖。


二说:聂姓出自姬姓,有熊氏黄帝族,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

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通志及新安志一同作卫,广韵及姓解一作楚,辨证四〇亦引作楚,但类稿五三又引作卫。 辨证四〇引作‘因以为氏’新安志同。)但是据袁义达与杜若甫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所载,卫大夫采邑地为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袁、杜二人认为古籍有误。


三说: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都城在今河北邢台。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护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亡后属齐,居者以地为氏。但是邢国亦为姬姓,还是源自有熊氏黄帝族。


四说: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代采用汉姓,其中就有聂姓;但是无法查找其后裔人员。那时北宋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汴梁,也就是现在河南开封,犹太人主要活动在汴梁;所以我揣测:现在主张源自开封的聂姓人士有可能是犹太人后裔!


五说:少数民族姓氏:清朝满洲族有此姓,世居辽阳。满洲族中有聂格里氏、聂佳氏等姓氏;这些人士在辛亥革命后将自己的姓氏转为汉姓的单字“聂”未再改回;另外藏、苗、白、回、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亦有此姓氏,其来源待查。


六说:在东北有部分也先后裔,随当地聂姓大族,改其“乜”字为“聂”,尽管发展历史不长,亦是由来的一部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