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聂官屯
2016-02-02
聂族氏志
从天津武清城区沿京津公路北行3公里,在北运河畔坐落着一个村庄名叫聂官屯,俗称聂嘴。
有史料记载,聂官屯元代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蒙古各部落后,兴兵伐宋,将国号定为大元,并将国都迁定北京,古时称元大都。为保证京师粮米之需,疏通漕运,选派当时水专家郭守敬勘察设计,改道重修北运河(古时称潞河),并派兵屯田。一则开垦荒田,种植粮谷,供军队粮米之需;二则保卫漕运、漕船安全。聂官屯就是一聂姓营官,首先到此垦荒种田年久而形成聚落。到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重建皇城迁都北京。为充实京都地面,推行移民政策,强令山东、山西及江南百姓迁居于此,从此渐成村落。先民为沿袭立村历史,就叫聂官屯了,同时聂官屯还有一个俗称“聂嘴”。关于“聂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在勘察设计北运河流向时,由于地势平坦和海拔高度等原因,让郭守敬费了不少脑筋。要使漕船能顺畅通行,使水缓流是头等考虑,郭守敬凝思苦想也想不出良策来。一天晚上,时过子时他昏昏欲睡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白发长须长者身穿道袍,手握拂尘和他说道:“河间行船水为大,减缓流速方可佳,要使漕船达通顺,用以三弯顶一闸。”说完呈S行飘然而去。郭守敬一梦醒来恍然大悟,将京津间北运河设计成九曲十八弯。后来由于年深日久,河道冲刷,加之此段运河呈90°弯曲角,折向东北,使聂官屯村北老堤头东河道变窄,形成了壶嘴状。渐渐地,漕运船工在船行到此时,就叫“聂家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