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客家姓氏【聂姓】
聂 姓
大余客家姓氏
聂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其源可分两支;
一是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聂(今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以聂为姓,称聂氏。
二是出自姜姓。据《姓氏急就篇》所注:春秋时齐国有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聊城聂城)为齐国附庸,即聂国。其后人以地名“聂”为氏。尊丁公之子奭为得姓始祖。
见诸于史册的第一位聂姓人是战国时的聂政,为韩国(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人,世称侠士,因刺杀韩相侠累,后毁容自尽。聂姓家族常用楹联“贤士得人,悯农有咏”,乃典出聂政。后至西汉有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人聂壹;东汉有颖川襄城(今河南省襄城)人聂季宝,另有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太守后为廷尉的聂尚。这说明,东汉之前,聂姓就在北方一带繁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聂姓在今山西的夏县一带有很大发展呈现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是时,形成了聂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河东郡。后南迁至江南、落籍于浙江新安江流域的聂姓,经世代衍传,又形成了第二个郡望---新安郡。隋唐之际,聂姓以河东郡、新安郡为中心再向周边地区播迁。此时,聂姓不仅在北方继续繁衍,而且已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一带。两宋时,见诸史册记载的聂姓人氏以南方居多,今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尤其是南宋偏安临安之后更甚。延至南宋末期、元代之间,由于战乱、瘟疫流行,聂姓由北而南迁徒的后裔更多,江西、福建、广东等地都有聂姓迁入。明清时期,聂姓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又往西南一带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迁徒,也有聂姓自广东、福建迁徒台湾。现今全国多省市都有聂姓分布,其中以湖北居多。少数民族中藏族、回族、苗族、白族、土家族、布依族等亦有聂姓。聂姓人口在中国汉族姓氏中排位为126位。
大余聂姓,追溯上源均为福建武平聂鉴衡一脉所传。聂鉴衡为入闽始祖。据族谱记载,聂鉴衡在武平生有聂亿仁、聂亿培、聂亿埙和三子。长子聂亿仁留居武平,其后裔在武平一带繁衍;次子聂亿培和三子聂亿埙离武平辗转迁徒广东,在始兴境内立基。数传之后,亿培、亿埙两房后裔又分迁至南雄、仁化和赣南、湘南数县。其中迁入大余的聂姓主要来自仁化、始兴,居住地人数较多的是内良乡的白井村,为内良乡大姓之一。南安镇新华村、新珠村,黄龙镇灵潭村也有部分聂姓居住。全县聂姓人口1000余人,尊奉堂号为“河东堂”。现依宗系简要介绍如下:
聶聂亿培宗系
聂亿培宗系后裔是由广东始兴迁徒仁化胡坑,再从仁化胡坑迁入大余,迁入时间约在清代初年,立基地为白井村茶头,开基祖名讳待考。后族人再分迁至糯龙、聂屋,已下传十四代。南安镇新珠村下东坑聂氏与黄龙镇灵潭村聂氏也为聂亿培后裔。聂亿培一支后裔现有900余人。
聶聂亿埙宗系
聂亿埙宗系后裔是由广东始兴迁入大余,初居南安镇新华村枫树排,后迁徒南康西华坪岭,数传之后又由西华坪岭返迁新华元头、盏上、垇头等地,与他姓杂居,现人口100人左右。
天下无二聂,三耳一家亲。1998年,赣、粤、湘三省数县聂氏宗亲代表汇聚广东始兴商议重修族谱。经聂氏宗亲共同努力,历经数年,已成功编纂了《聂氏五修族谱》。经《聂氏五修族谱》确定的字派排行是:
亿万志宗子,润贻祖泽长,
祥开应淑世,荣发兆齐邦,
复郁金兰秀,琼英玉树芳,
祚传华绪萃,庆衍贤嗣昌,
忠信尊庭训,谋谟作殿梁,
箕裘诚克振,嘉誉永旆常。
尊亿培、亿埙为始兴始迁祖。现聂氏已下传至“琼”字派
聂郁炳,内良乡人,县粮食局离休干部
聂兰斌,内良乡人,内良九年制学校教师,2008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教学)
聂 明 南安中学教师,2009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英语)
(聂卫兵 聂郁平供稿)
本文特别感谢微信网名为“堡贝王子大余店”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