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无奈去讨吃
想的是另谋生路,可这个生路怎么个谋法?是那么好谋的吗?他为难了,确实是为难了,刚刚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干点啥呢?谁愿意用呢?他想到回家,但是哪里是家,该回哪里呢?使他没了主意。要是爷爷奶奶都在世的话回三里墩是再好不过了。如今爷爷奶奶都已去世 ,回去之后该去谁家,去谁家时间长了都不行,说不定他们还要把我送到这倒霉的木匠铺里来。回韩家窑更不行,回去肯定还是个挨打受气,受苦受罪。
正在太爷苦思瞑想没个主意的时候,听的旁边的一伙大人在那里聊天聊的挺热闹,于是就有意无意地听了两句,大多数都是在谈论一些挣钱的事,有的说干这个挣钱多,有的说干那个钱好挣。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说起他给蒙古人放牛羊的事儿来了,他说他在喇嘛庙(今多伦)给蒙古人放了五六年牛羊,那蒙古人的钱最好挣,给那蒙古人放一年牛能挣一头牛的钱,放一年羊能挣十只羊的钱,还管吃管住。那人还说,蒙古的有钱男人都不干活儿,家里的活儿都是女人干,放牛羊的活儿净雇汉人。男人们整天就是渴酒,喝完酒就骑上马玩。听到这儿,他心中一亮,就产生了去喇嘛庙给蒙古人放牛的想法了。他心里想,自己也放过牛,对放牛也不外行,去了以后给人家好好的放,一年挣一头牛的工钱,十年就挣十头牛的工钱。有了钱就在蒙古地娶个媳妇安个家,再有了钱就也买一群牛,雇个人放,自己也骑上高头大马玩。他越想越高兴,恨不得马上就跑到喇嘛庙去给蒙古人放牛挣钱。
太爷面对眼前的处境,认为去喇嘛庙给蒙古人放牛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仔细一想,这喇嘛庙在哪里,离这独石口有多少里路,走多少天就走到了?远也不怕,认不的路也不怕。可是这身无分文,一路上吃饭住店该怎么办呢?为了这盘缠路费又使太爷犯了难。他想回家要钱,转念一想,又认为不行,不管是母亲还是那几个大爷们,他们谁都不会给的,弄不好还要把我留下,留在三里墩到也好说,要是留在韩家窑那可就糟糕了。
太爷为了盘缠钱思来想去动了许多脑筋也没想出个头绪来,到晌午饭时仍然一筹莫展。这时他已饥肠辘辘,口干舌燥,也顾不的想这些事了,就跑到木匠铺的伙房去吃饭,饭后,别人都回宿舍歇晌(睡午觉)了,心乱如麻的太爷没有半点睡意,从伙房出来就又跑到街上去了。起晌后,因为手疼,再加上不想见到那心狠手辣的师父,一后晌也没有回木匠铺干活,更没有去给师父斟茶倒水,到了吃下午饭的时候,太爷回伙房去吃饭,刚走到伙房门口,就碰见了那凶神恶煞般的师父,这师父也不问问徒弟的手伤得怎么样,只是一边骂一边抬起手来就要打。太爷一看情况不好,转身就跑,师父跟在后面就追,刚追了几步,那师父被石头绊了个跟头,起来一看太爷已经跑出大门了。
转载于《三里墩聂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