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好人】聂文芬:守护病床30年用爱撑起一个家
守护病床30年用爱撑起一个家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延续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聂文芬,安丘市石埠子镇东长相村一位55岁的普通农村妇女,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是村里尊老爱老的表率。
在聂文芬家,几件破旧的厨具昭示着这个家庭的贫穷。房间尽管十分简陋,却收拾得十分干净,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穿着简朴的聂文芬在厨房里忙碌着,婆婆吃完饭,她泡好糖水,小心翼翼的端到婆婆床前,拍拍背,柔声的要婆婆慢点喝,帮母亲梳理好头发,帮公公整理被褥,动作娴熟之极,而这么一个动作聂文芬已经做了三十年。虽然老人患病这么多年,屋里却闻不到一丝的异味。为了让公公、婆婆睡得舒服,聂文芬在老人的床上都铺了棉被,而自己的床上仍然是一床薄褥一床薄被。
母亲30多岁时就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在家只是打理一下日常零活,不能干体力活;父亲患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稍微干点体力劳动就憋得难以忍受,父母身体虚弱,每天都离不开中药,早早辍学的聂文芬自幼在朦胧的心灵上埋下了孝敬父母的种子,父母给自己留点好吃的总是推来推去让给他们,帮家里做饭洗衣,起早贪黑帮父母忙地里的庄稼活,一个柔弱的身躯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1973年2月聂文芬嫁进了董家不到一年,公公患上了支气管炎、肺气肿,除了照顾好公公忙地里的活外,还要抽出时间往返三十里路回家照顾自己的父母,日益穿梭可以看出她生活的艰辛。为了便于照顾老人,她与丈夫商量,把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共同照顾,既不耽误地里的农活,又便于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天有不测风云,次年婆婆却换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突发性大面积脑梗塞,老人不能起居、不会说话,随时都要有人在身边照料,对于一个靠劳动生存的农民来说,无疑是给这个饱经灾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四位老人的饮食起居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久病床前无孝子”,在村民的眼里,聂文芬却没有一丝怨言。每年春、秋两季老人都要疏通血管,甚至都要轮流住院,尽管家庭情况再苦再累每次她都是坚持陪护到病情稳定。
如今,聂文芬年近90岁的母亲(86岁的父亲已病故)、88岁的婆婆和84岁的公公,三位老人长期患病在床,丈夫常年外出打工靠微薄的收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孝敬父母,在冰冷的水中为老人洗尿布,却一直坚持着,多年的劳累使自己身体有些力不从心,但她仍难以割舍照顾老人的那份孝心。
2012年12月聂文芬的公公、婆婆、母亲三人同时住进了石埠子镇卫生院,她放下所有的事情,守护在老人身边,给他们洗脸擦身、喂汤喂药、端屎端尿;从卧床到能坐起、从要人搀扶到能独自行走,直到老人康复。
三十多年来,聂文芬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是她的高风亮节、孝心举动大家庭的和睦幸福让邻里羡慕,同时也给邻村的人竖起了爱老敬老的丰碑。
来源:潍坊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