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源流 得姓始祖

2016-01-05 12:48 聂族氏志

聂姓的得姓始祖书姜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齐太公,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垂钓渭水河边,被文王礼聘为相。后佐武王伐纣,居功至伟,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他们尊姜尚为聂姓得姓始祖。


"天下无二聂",早已成为聂族的共识。当今散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一百四十多万宗亲,尽管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聂氏族脉分支,但都认定是源自同一位始祖。只是在各自的族谱之中,对始祖名讳之记载不尽相同而已。多数记载为"奭公",也有记载为"僎公"、"弼公"、"衡公",还有记载为"以忠公"。

  例如:

1、"姜尚封于齐(齐丁公)封支子于山西聂城,以邑为氏,郡河东,聂受姓始祖弼。"( 湖南娄底印渓《聂时族族谱》)

2、受姓始祖奭,齐大夫食采于聂,因以姓为焉,地属河南开封原武县,(江西吉水县大巷《聂氏族谱》)

  3、"奭--以忠--丰--铭--春……我姓实始春秋,卫大夫有功于王室,周天子录其功食采于聂邑,因以为姓,肇自河东,受姓始祖奭。"(江西川塘《聂氏族谱》)

  4、"据厥族之源流考之,聂之受姓,粤自春秋时,以忠公食采聂郡始,数传讫昭公,为汉代王太傅,后王入继大统,恩封河东郡,公斯又为聂氏得郡之由。迨晋武帝左相假节公……"(江西吉水下欧乾隆二十二年《大成聂氏宗谱·增田五修族谱老序》)

  5、"以忠公承厥考僎公卫大夫爵,食采聂邑,甚得属地之民心,时犾人侵侮,我祖奋神勇,秉斧钺起义,师佐文公以中兴,君录其功,周天子赐姓以聂,故以公为一世祖。"(永丰《大成聂氏族谱》)

6、受姓始祖奭,齐大夫食采于聂,因以姓为焉,地属河南开封原武县,(江西吉水县大巷《聂氏族谱》)

  7、"聂氏之先本姜姓也,盖自太公股肱周室,始封于齐,因以齐地聂城,封其支子为齐附庸,后遂以国为氏,此聂氏得姓之源也,奭(齐丁公支子,名衡),周平王时为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此为姓之源也。"(湖北黄梅《聂氏族谱》)

  8 、吾族得姓之始曰衡大夫,是姬姓之裔胄也,食采于聂,是聂为卫邑以邑为氏者也。(安徽太湖于乾隆五十六年《聂氏宗谱·聂氏得姓辨》

  9、"考我聂氏肇自周时卫大夫奭食采于聂,以地为姓,今山西晋阳之霍州也。"(湘南光裕堂聂氏五修族谱《聂氏谱姓说》)

10、"奭……左传杜注,聂北邢地,姓氏谱云,河东郡系出姜姓,齐丁公封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后以国为氏。《传书汇纂》云,今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东北有聂城,齐之西界近邢地也。"(萱州《聂氏宗谱》)

11、"……及考先大夫所授,乃知我聂氏始于卫大夫奭,食采于聂,因以得姓聂,即今晋阳之霍州也。"(《永丰聂氏族谱·谱源》)

  12、"河东郡糸出姜姓,周武王有天下,封姜太公丁公支子奭于聂城,为齐附庸,以国为氏,而姓始焉。"(湖北通城《聂氏族谱》)

  13、"聂氏之谱以卫大夫奭为始祖,世居霍邑。"(永丰《聂氏三修谱·旧序二》)


明日将重点讲述聂氏始祖讨论及论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