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荥经聂家大院

2015-11-04


四川荥经聂家大院

老宅内的江西后裔

“川主祠前卖戏声,乱敲画鼓动荒城。村姬不惜蛮鞋远,凉伞遮人爽道行。”中国历史上曾经发起过几次大的移民工程,其中“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尤为著名。
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的百姓就如顽强的种子一般,落在大邑通途,撒在四川的锦绣山间,直至根深叶茂。
话说聂姓一氏三脉,不堪苛捐杂税,从赣江河畔出发远走四川。经湖南,越湖北,穿嘉渝,聂姓兄弟三人一脉落户宜东镇、一脉远走西昌、而聂成坤这一支扎根荥经。七星抱月屋东面山上,先祖坟前,碑刻上曾清晰地记载着聂氏一行从江西迁徙至四川的经过,可惜已被毁损。
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孟怀乡(音)(现今的江西樟树市)成了聂氏族人抹不去的牵挂。
扎根荥经,白手起家。
明末清初经河村16组所在位置唤作丁家坝,时“丁氏最盛”,清末民初易名改丁坝。1950年解放后更名聂家坝。
民国年间,聂氏后人聂庚山当上了此地的乡长,垄断了当地的铁矿熔炼,聂家的势力由是盛极。“当年这个地方的铁厂、锅厂都是我们家的。”说到当时聂家的产业,聂光溶一脸自豪。民国时,在离七星抱月屋不远一处被唤作“金竹林”的地方,另一处七星抱月格局的宅院正在修建,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建成,但仍然能清晰地看出“七星抱月”的大体结构。
“聂姓一族历史久远,我荥经聂氏可上溯至周朝,距今已逾三千年。”提及家族源流,聂光溶摆谈道: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周武王克商,大赏有功之臣,周封列国七十,姜子牙居功至伟,受封于齐。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后聂氏散居全国各地。
“当年聂家还出了不少人才,文官武官都有。”说起自己的祖先,聂家的“80后”聂中元口若悬河。“听我奶奶讲,当年‘武官’聂子昂骑着高头大马,提着收音机,就像现在坐着小车,开着音响,可威风了。”
世事变迁,聂家后人如今大多数都以务农为主。但论及未来的发展,聂光瑗信心满满,有打油诗为证,“地球在转动,万物在发展,当地变成开发区,山沟河坝变电站,老林变成旅游区,石滓倒变龙苍镇,川西高速变开口,道子口变农家乐,大姑娘变驾驶员,放牛娃变技术员……”在聂光瑗眼中,龙苍沟一天一天变好,将来打造旅游区成功后,聂家七星抱月屋还能派上用武之地,成为龙苍沟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聂家老屋主要特点是木结构穿斗屋为主,它的建筑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非常独特。”雅安市文物管理所古建筑工程师李直祥认为,“像托峰上的蝙蝠和麒麟兽,过去寓意为‘福’和‘寿’的意思。”
      聂家大院的平面布局座北朝南为主要朝向,因为天井的存在,不需要坐西朝东保证采光,平面中心轴上以前应该还有有一个龙门,中间一进(术语:天井被称为进)为堂屋,堂屋两侧为主居室。堂屋的主要用途是家族举行祭祀、聚会、婚嫁大典等大型活动,是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主要场所,主居室为一家之长或长辈才有资格居住,厢房主要供子女居住或接待客人。这种布局设计体现了古时“正堂宽敞出贵人、堂屋有量不出灾”的建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