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厚聂氏族源初探(十八)
6,聂姓江西阶段表Ⅵ
世系 | 支脉 | 纪元 | 名讳 | 字号 | 附 注 |
四十七世 |
大成谱 |
840-- 910年 | 聂卿贲 836-- | 名贲, 字赍予 行震一 | 名昭公之子大唐文宗开成丙辰(公元836年)八月初七生。妣马氏,开成庚申二月初九生,殁合葬宝塔,蛇形。 子二:诚服,诚肱。 |
聂卿贺 837-- | 名贡, 字锡予 行虞二 | 名聘公之子大唐开成丁巳三月十九生。妣戴氏,开成己未四月十八生,合葬宝塔门首,蟹形,巽乾向。 子二:诚期,成望。 | |||
聂僎爵844年生) | 名袭, 字光大 | 书云公之子,寿五十。唐文宗会昌甲子正月初一生,葬石厫头。妣李氏,李宏达女,名傅姑,大中己巳2月18生,寿49,葬门首。 子二:伯埙,钟篪。 | |||
娄底谱 | 聂致禹 (896) | 隆回县(原新化县)高坪元光公四子敷四郎一支生致尧、致舜,尧生承龙(念四郎)承虎(念二郎),舜生承富(念一郎)、承贵(念三郎) | |||
太湖谱 | 聂 传 | 生子:预 | |||
聂 伦 | 生子:贡。 | ||||
聂元宪 | 进士,官华阴尉。 | ||||
通城谱 | 聂彦国 | ||||
四十八世 |
大成谱 |
870-- 950年 | 聂诚服 | 名悦,字自近,行博一 | 卿贲公长子。妣吴氏,大唐咸通壬午12月初八生,光化己未四月初六殁,合葬大坑,牛形,辰戌向。子一:正观。 |
聂诚肱 | 名敬,字存诚,行博二 | 卿贲公次子。 | |||
聂诚期 861-- | 名信,字自实,行诚三 | 卿贺公长子,大唐(懿宗)咸通辛巳(公元861年)七月十七生。妣孙氏,大唐咸通庚辰五月三十生,合葬宝塔猪坑,人形,壬丙向。子一:正视。 | |||
聂诚望 864-- | 名佑,字若云,行博十 | ||||
聂伯埙(873年-936年)
|
名廓, 字慎廉 | 僎爵公长子,大唐(懿宗)咸通癸巳正月二十五生,葬槐花树下。妣黄氏,黄无逸女,名断姑,大唐咸通癸巳十月初一生,寿六十二,葬延祥院背土中,西向。 公资财钜万,户租八千余担,好行仁义,周贫济乏,出谷赈荒,郡县旌。其闾西起芳亭,引流注沼,植花种果,延师教子叔,子夷中登唐进士,故当时有“千金延师,一经教子”之称。 子四:文中,义中,夷中,评中。 | |||
聂钟篪(883年-940年) |
名慎靖 | 僎爵公次子,唐(僖宗)中和癸卯生。晋天福庚子八月初一殁。妣李氏,李白梅女,名祺姑,大唐光启丁未2月15生,(五代十国)晋开运丁未十月初三殁,葬屋后园. 祖父业户租万余,出谷赈贷饥荒,郡邑上其事,勅赐旌表尚义。子三:信中,德中,存中。 | |||
娄底谱 | 聂承龙922-987) | 霞飞 行十一郎 | 法名宗武。有道行。 | ||
太湖谱 | 聂 预 | 生子珍 | |||
聂 贡 | 生子賿。 | ||||
下辛店宗谱 |
聂师道855-933 |
又名慰宗 字之度,号绿野史 | 唐宣宗大中九年乙亥(公元855年)三月十一日寅时生。年二十五(?)中乾宁乙卯(公元895年)进士。以唐乱避。淮南吴主奏为判官,公不受。吴主爱其才识留之,尊曰国师,号问政先生。享年九十(应是七十九),卒于后唐明宗八年(公元933年)癸巳三月二十九日。葬(江西)婺源。 子五:诚,谏,诗,识,试。 | ||
通城谱 | 聂九瑯 | ||||
史载 人物 比较 |
聂师道 |
字通微 | 新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性聪淳直,言行谦谨,养亲以孝闻。十三岁入道门,十五岁授符篆。后出游各处访道。游绩溪山、南岳、九嶷山、玉笥山。据称遇异人授以《素书》。后居广陵(扬州)三十余年,传上清法,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七世孙为聂冠卿。 | ||
【自我提醒】双厚聂族寻根,当从此代江西各支后人中搜寻,同名者为先,同年代迁外者为先,略记无考者为先。又鉴于为厚帑迁徙,为官或殷实之家为先。 查各支谱,娄底谱中正、大、明三公有子在江西,但无谱载迁徙情况,下辛店系不符,师道之后也,如此名人其后岂无家传?大成谱中弥高系后裔记载较详,然再传又不详,洪英系有两子无后裔记载,但不云迁。 |
6,聂姓江西阶段表Ⅶ
世系 | 支脉 | 纪元 | 名讳 | 字号 | 附 注 |
四十九世 |
大成谱 |
900-- 970年 |
聂正观(879年) | 名眸,字了然行通一 | 诚服公之子唐僖宗乾符己亥正月二十七生,妣张氏,大唐宝庆壬寅六月初九生,合葬大坑,凤形,寅申向。 子一:敦厚。 |
聂正视(883年--949年) | 名睨,字为远行通二 | 诚期公之子唐僖宗中和癸卯二月初二生,(五代十国)(后)汉隐帝己酉三月十八殁,妣徐氏,大唐光启丁未十一月二十八生,后晋开运丙午六月初十殁,合葬村头,金钱钓葫芦形,巳亥向。 子三:敦重,敦伦,敦睦 | |||
聂文中(893年) | 克诺 | 伯埙公长子。生女一:未姑,适大义。 | |||
聂义中 | 克从 | 伯埙公次子(897年-951年)。 子(女)二:崇松,崇高。 | |||
聂夷中(909年--959年)
|
名顺,字克俭 | 伯埙公三子(五代十国)(后)梁(太)祖开平己巳二月二十生,(后)周世宗显德己未七月初三卒。葬新淦拏埠傍祖。妣唐氏,唐素成之女,名嬉姑,梁祖乾化辛未8月初9生,宋祖乾德甲子3月11殁,寿54,葬石窟口九曲水,裁刀穴。坟山一嶂,东至山岭,西至坪,南至九曲水,北至坑。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举进士,第遭时弗造,隐居不仕,以山林诗书自娱,新谷新丝之咏,中书令冯道引以箴君曰:言虽鄙俚,曲尽田家情状,明宗手录,时时吟诵,孙光宪亦称其有三百篇之旨,有诗集传于世。治家以诗法绳子孙,置下马台于里门外,戒子孙不得驰驱入里门,故至今有下马台之名尚存。子二:崇义,崇德。 此夷中断非晚唐诗人夷中,籍贯、年代不对也。 | |||
聂评中 | 伯埙公四子 | ||||
聂信中 | 钟篪公子。户租万余担,其后竟无记载,迁泰和? | ||||
聂德中 | 同上。 | ||||
聂存中 | 同上。 | ||||
娄底谱 | 聂贵珍 942--1000 | 权云 | 后晋高祖天福七年生。叹缺江西资料。 | ||
太湖谱 | 聂 珍 | 生子一:舍。迁黄墩。 | |||
聂 賿 | 生子二:嵩、岳。迁**府。 | ||||
下辛店宗谱 |
聂 识 903--969 |
字南安 | 聂师道二世。生(唐昭宗)天祐〔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五月初六日辰时。为后唐镇南节度使,以孙金赠大傅。年七十一,(卒于北宋太祖)天〔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六月十三。卒谥曰献后。 妣程夫人,生(唐昭宗)天祐〔复〕二年壬戌(公元902年)十二月十三日寅时,卒(北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年七十三(?)。 子五:崇义,崇道,崇永,崇礼,崇德 | ||
通城谱 | 聂愈麟 | ||||
史载 人物 |
聂夷中 (837-907年) |
字坦之 |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年)进士。出聂夷中生不逢时,那时的大唐已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好不容易才补得华阴尉。聂夷中家境也不好,去上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 聂夷中是晚唐重要诗人,著有诗2卷,已失佚。《全唐诗》收其遗诗30余首。其诗一反晚唐士大夫靡丽诗风。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谴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惨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唐才子传》谓其“伤俗闵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出身贫寒,备尝艰辛。 史载夷中可信,大成谱夷中非史载夷中,非一支人也,况年代隔60年,拟将大成谱夷中名检校为克俭。 | ||
聂知遇 | 后周名将,宋歙州聂氏 | ||||
【考证】从此代人物看,大成谱系有个大繆误,即将北方聂姓名人错认在自己家中。这是弥高系的错。同理,在下一代,将崇义列为夷中之后也不当。崇义乃安徽人也。此处宁可相信下辛店谱(崇义)。但若系家族同辈,攀附又有何不可?!念前贤双江公之集大成功,不亦幸哉。因家族史料奇缺,双厚聂族寻源实不能脱开弥高系、洪英系、娄底系族谱所记,下辛店系也当视为珍宝参考之。 此代当为双厚聂氏迁泰和之始。评中、信中、德中、存中俱不记后嗣,是不是迁泰和别祖为宗?肇辟是不是出自其中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