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聂姓只有一个出处,没有第二个来源,“天下无二聂”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只要你的姓是聂,就是一家人。天下聂姓皆来自同个祖宗——聂奭(shi)。聂族共为神农后人。
一.聂氏源流
因为中华文化(包括族谱文化)源远流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一文化之根存在多种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述形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厘清各自的族脉传承系统,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历史进入近现代,很多人都在运用社会历史进步提供的文化便利条件,经过认真考证,尽力对族谱的各种文化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进而厘清自身的族脉传承系统。
在现今可见的史书、谱志中,大都认定始祖聂奭公是春秋时期某诸侯国的大夫,所享受的采邑在聂地,因其功勋卓著受到西周天子的特别奖赏,赐以采地名字为氏,后代子孙以聂为姓。只是对所属诸侯国名、氏族背景、生活年代以及聂地的具体方位,有着多种不同的论述,例如以下:
(1▪ 出自姓氏
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丁公给其支庶子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出自春秋时期卫大夫食采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2▪ 出自地名
...《元和姓纂》记载: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为氏。又汉代学者史游在其《姓氏急就篇》的姓字注也指出聂本地名,因以为民。换言之,我国的聂氏家族最初出现于卫国,以地为氏,迄今大约3000年的历史。但追究其姓源,则系出姜姓,望出河东。齐丁公封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后以国为氏,于亡国后迁至卫。卫国本是姜太公的子孙所建,因而他们的老祖宗应该是姜子牙。...
(3▪ 出自改姓
出自他族有聂姓或改聂姓: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采用汉姓,其中有聂姓。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今满、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4▪ 出自他族
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采用汉姓,其中有聂姓,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今满、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详情点击《聂氏起源之名族说》
二.释义图腾
相传在远古的炎帝部落里,有一个耳朵长得比一般人要长的族群,他们与人说话言语时需要用手扶持着耳朵,像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样子。久而久之,人们就用三个“耳”字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象形字“聶”字来形容这个族群的特征,后来这个族群便以“聶”做为氏族的原始图腾。
由此可见,聂氏最早的图腾是在炎帝部落出现的。据初步考证,在湖北炎帝博物馆成列有最早的聂字图腾,据此推断,聂氏族群最早应该出现在炎帝部落,而炎帝姓姜,所以聂氏应该是炎帝姜氏的苗裔无疑,这群带有“聶”字图腾的人就是聂氏家族最早的祖先,只是他们当时还没有受姓而已。
三.宗族特征
聂姓家族优异无比,人才济济。不但节义之士满载于他们的家谱之中,而且出了不少的名臣良吏和饱学之士,留给千秋万世的子孙以无尽的光辉。
聂姓人与生俱亲亲之道,并坚毅豪爽。聂族虽小,但大都目慧耳聪,不落俗庸。聂氏男子刚强正直,更大度稳健,聂家女子,聪颖伶秀,才思如河。
四.迁徙分布
见诸史册的第一位聂姓人是战国时的聂政,为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人, 如今全国聂姓人口达150万之众,在中国百家姓人口中,排列第126位,尤以湖北居多,其次为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山东等地,中华聂姓乃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万古长盛的大望族也。
五.历代名人
(1.▪古代
望族居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北)。战国时韩国有侠客聂城,因杀人避仇,偕母、姐赴齐,隐于市屠,后刺杀韩国相侠累,已亦自刎。三国吴有丹阳太守聂友。唐代末有诗人聂夷中,作品多表现关怀民生疾苦和讽喻时世之情,语言朴素流畅,言近意远。宋代时临州人有聂昌,由太学上舍累官户部尚书;新安人有翰林院侍读学士聂冠卿;绍熙进士有南城人聂子述,为史部侍郎。明代清江人有洪武进士、广宗丞聂铉;吉安永丰人有正德进士聂豹,为平阳知府,后拜右佥都御史、太子太保等职。清代衡阳人有聂缉规,为曾国藩之婿,历官江苏巡抚;长山人聂际茂,通五书,尤工篆刻,官至京师,
(2.▪近现代
现今当代聂姓多将领。除音乐家聂耳外,共和国共有四位聂姓将帅。大名鼎鼎的聂荣臻元帅,还有中将两位,他们是湖北省礼山人聂凤智,安徽省阜南人聂鹤亭,巧合的是,此三人均卒于1992年。另有少将聂济峰,河北省晋州人。。
(3.▪ 现代
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2005年6 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他就是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
六.郡望堂号
(1.▪ 郡望
聂族的郡望--河东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推行郡县制,先后把全国划分为40多个郡,河东郡乃其中之一。当时的“河东郡”在今山西省西北禹王城,后来聂姓族人又有分迁“新安郡”和“清河郡”落户者。
(2.▪ 堂号
聂族的堂号以“河东堂”为总堂号。河东堂源自于汉惠帝年间,因聂奭公之十三代孙聂昭(公元前236--公元前157),乳名爵,字淑平,被汉惠帝刘盈封为代王太傅,后授赐山西霍州田宅,并号“河东大夫”,其子孙为念昭公之德,始以“河东”作为本族的堂号。后来由于聂族枝繁叶茂,人才鼎盛,河东堂之后裔分播各地后又另立了许多分堂,如:悯农堂、三礼堂、三听堂、垂裕堂、光裕堂、礼图堂、理学堂、崇礼堂、崇本堂......等等约40多个分堂号。
七.文物古迹
(1.▪ 家谱文献
族谱,也称家谱、宗谱、家牒、家乘、房谱、世谱、谱事等,被誉为“传家宝”、“命根子”、“传世宝典”,与祖坟、祠堂共称为家族的三大宝,成为家族繁衍发展的灵魂与皈依,在社会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聂氏宗祠
宗祠又称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
(3.▪ 其他古迹
古迹(文物保护单位)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政治、防御、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历史等纪录之不足。
八.字辈排行
字辈,又称班辈、行辈、派语,是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如安徽六安寿县邱派语:林修成云桂,维宗盛世传,绍芬方学典,德厚庆多全。续修:昌浩良泰裕,景康正家先 群润聚贤坤,善纯光汉元,尊延宏祖范,文耕义济田.安本瑞仁业,匡辉君华兰。
九.通用联
宗祠联是汉族宗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宗祠楹联中,几乎所有的宗族祠堂都有追本溯源、不忘故土祖根的寻根联,这在强化宗族意识,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中作用很大。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十.聂氏家训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