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厚聂氏族源初探(八)

2014-08-02
湖南双厚聂氏族源初探(八)
 
 
 
 
 
 


   七、山西聂姓来源于聂城


山西霍邑之聂源于哪里?有说霍邑有聂地者,但更多的传说都是源于齐国或卫国的聂地、聂城、聂国。

(一)名人聂政

    查正史记载聂姓出现最早者,是为聂政,生活年代约为公元前420年--前397年(或前374年)。《史记》云:“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又言:“烈侯三年(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韩国相国侠累)”。《资治通鉴》记载前374年严遂指使杀手在朝中刺杀韩廆,韩廆走到哀侯处,哀侯抱之,结果杀手刺中韩廆时也连带杀了哀侯。

    考轵地,据史书和《济源县志》记载:轵原属东周畿内地,公元前635年被周赐予晋国,后属韩。公元前358年(魏惠王十三年),韩国与魏国以鹿易轵,成为魏之重镇。秦置轵县。西汉至南北朝,李朝、薄昭、李寿、寇赞先后被封为轵侯,建侯国,故有“古轵国”之称。西晋时,又置轵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并入济源县。聂政在世之时,轵地属韩国。

说聂政是轵人,则聂政有韩国户口(战国时期已实行户籍制度了),就是说聂政是韩国人。那么聂政家在韩国生活就不一定只一代人,也许生活了几代人。但查聂姓族谱,虽然都认为聂政是其先祖,却都不认为聂姓出自韩国,而是出自聂国聂地。那么聂政家就是从外地或外国迁来的。那么,聂姓发源地到底在哪里?

(二)聂姓发源

    查目前公布于世的聂姓族谱与姓氏典籍,言聂氏得姓者主要有十个源头:①齐丁公支子夔的后人以封国得姓--湖北通城、湖南娄底印溪聂氏;②齐顷公儿子吕鉏的孙子以封地得姓--江西鄱阳双港利池湖聂氏;③姬姓卫康叔的后人以封邑得姓--安徽太湖聂氏;④卫文公的亲族礼致的兄弟以封地得姓--江西永丰、楼源聂氏;⑤卫大夫遽伯玉支子以地得姓--江西修水聂氏;⑥姬姓楚国的后人以地得姓--重庆云阳聂氏;⑦姬姓魏国人以地得姓;⑧摄、乜姓氏改聂姓--河北故城聂姓;⑨炎黄少数民族改姓聂--回、满、蒙古、土家、仡佬、侗、羌、彝等民族皆有;⑩以色列民族改汉姓聂。以上十个源头,说明聂姓血缘并不单一。如果采取包融态度寻根,则诸如改姓者,因年代较近不是最古源头者,不必在此探究。以封国封地得姓当是比较古远者,则是探究重点。聂国聂地在哪?或者说聂姓是从哪里搬迁到韩国轵城的?一疑为齐,二疑为卫。疑为齐者,齐封聂国、聂地,疑为卫者,卫亦封聂地。还有一个可考虑的,就是楚封聂地。

  1、历史上的聂国、聂邑、聂城     

    (1)历史上的聂国

    齐国的史书《齐乘》已消失了,这既有田齐毁史的罪责,也有历史太久远的原因。言齐建聂国者,但见于姓氏著作和聂姓及姜吕部分姓氏的传说。据考证,聂国在现今清河、邱县、冠县一带,方圆不过100多公里。西止故黄河,北抵古城营乡聂山固,南达乜城,东抵摄城,就是说聂山固、乜城、摄城都是聂国的村镇。现还存有聂姓族谱言及得姓地为清河,且清河为郡望者。但聂国情况史册未见,估计消失很早,可以说是一败再败。一衰于公元前868年。纪侯在周夷王面前大进谗言,说了齐君吕不辰不少的坏话。周王借机将吕不辰烹杀,并打压姜吕家族其余大臣,聂国被削为邑。聂国土地有被晋占者,有被邢卫占者,齐聊邑、博陵邑、高塘邑等亦有分割。二毁于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黄河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原黄河以东,新黄河(河南夏津县)两岸的聂国地区成为一片泽国黄泛区,聂邑荡然无存,聂邑之人不得不向东南迁徙,聚居于聂国东南一隅,号曰聂城。此城已为聊邑或博陵邑所辖。

    (2)历史上的聂城、聂北

    聂地可以见诸史册。如:

 〔春秋?僖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聶北救邢。【註】聶北,邢地。

 〔后汉?郡国志〕东郡有聶、戚。

 〔后汉书?郡国三〕〖聊城〗有夷仪聚,有聂城。

    从史书上对聶(聂城)位置的记载和今人的考证综合来看,聂地的具体地址有两说。一说在现聊城附近茌平县北,现地名为茌平县肖庄乡王菜瓜村(西1公里)。这里原为聂北,春秋时并入齐国,改称摄城。(注:唐杜佑《通典·郡县·博平郡》:“博平:齐之博陵邑也。有摄城。汉博平县故城在今县东界也”)。二说在河南清丰县高堡乡南乜城村和北乜城村。乜是聶的简写,乜城即聂城,且载入地方志。《大名府志》十六卷记载(清丰县元、明、清时期隶属大名府):“春秋僖元,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志以为即此城也。”这段话里就是把聂看成乜的。《寰宇记》:干、聂,并卫大夫食邑。

    不论聂城在茌平县北,还是在清丰县高堡乡,其实可看成一地。因为清丰曾经长期归聊城管辖,且两者相隔仅100公里而已。但当时茌平属齐,清丰属卫,受辖不同,对于聂姓人找聂源来说,具体在哪里血缘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属齐则姜吕血脉,属卫则姬周血脉。

 (3)聂地的不断南移

    叫聂的地方有一个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由北向南移动的现象。即最早在河北清河,后移到山东聊城(或者还有河南清丰),再后西移到山西霍州,再南移到湖北武汉,再过长江移到江西崇义县。

    公元前900年:聂国,河北清河。

    公元前600年:摄城,山东聊城;聂城(乜城),河南清丰。

    西汉时期:聂地,山西霍州(特例)。

    东汉时期:聂源,湖北武汉。

    两晋时期:聂都山,江西崇义县。

    聂地往南移动,都是因人(聂姓人)而取地名。如《隋书地理志》解释江西聂都地名时指出:相传昔有聂姓者开都以聚民,故名“聂都”。但聂姓是以地得姓,则只有最古老的聂地,才是聂姓人因地得姓的地方。那么,与聂北有关的“聂”,与聂国有关的“聂”当是最古老的叫聂的地方。

    2、几种聂姓来源传说

说聂得姓时间最早的有两个系统,现罗列于下:

(1)、姜吕姓齐公族后人。姜吕姓后人得聂姓者有两支。具体细分如下:

    (1.1)姜吕姓齐丁公支庶子夔的后人。有三个依据:一是数支聂姓人的族谱。以《河东聂氏显荣仕籍本末概述》为例:“鼻祖讳奭公名衡系齐丁公支子(后人),周平王时为卫大夫官,食采于聂地,因以地赐姓,故为聂氏得姓始祖。”二是外姓人族谱。姜吕姓分支的齐姓族谱记载:“四十九世:吕尚(姜太公):重次子。字子牙,号飞熊,太公望。太公墓或今咸阳文王墓东侧,山东临淄似他地衣冠冢。五十世:丁公,尚长子,又名吕伋,似丁、丁若、伋姓始祖。五十一世:聂叔,丁五子,封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似聂姓始祖”。三是姓氏专著。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1.2)姜吕姓齐公族吕僎的后人。江西鄱阳双港利池湖聂氏称:齐顷公儿子吕鉏的孙子(僎公之子奭)以封地得姓。

    (2)、姬姓周王族的后人。姬周姓后人得聂姓是在春秋晚期,细分也可分成两支。

    (2.1)姬姓卫康叔的后人。这种说法也有三方面依据:一是数支聂姓人的族谱记载。以《安徽太湖聂氏谱》为例:“我祖衡公为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为氏,故卫康叔之裔也。卫康叔周武王同母末弟也。”二是外人著作记载。《路史》:聂,“卫国侯君同宗之后”。《周源流史》:“卫国亡后,其子孙以卫氏,又有……及、辄、聂、戚、石伯、石骀等110氏”。三是姓氏专著记载。《中国人最常用的100种姓氏》:“聂——姬姓子孙,源自聂国”。

    (2.2)、姬姓楚、魏国公族的后人。这种说法也有依据:一是一些聂姓人的族谱。有重庆云阳聂氏族谱说:聂姓源於楚地聂北(今山东聊城境内),楚大夫食采於聂,因以聂姓。二是姓氏专著。《姓解?四》:“楚大夫有食采于聂者以为氏,史有聂政,吴有将军聂友。”楚、魏公族本为姬姓(楚为姬姓依据: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姬姓)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其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成熊姓,周成王分封熊绎建楚国姓芈氏。魏为姬姓依据:不论周初所封魏国,还是战国时新起的魏国都是姬姓后人)。   

  3、齐、卫两说的聂姓源流世系

    (1)、聂姓源于齐说源流世系。

    江西吉水县大巷的聂氏族谱中,对得姓后的各代名字记载如下(《中华聂氏历代本源总图》):

    第一代 奭(应该就是在聂城扎根出生的第一代人集)

    第二代----幼子有恒(与聂国第十七代同名)

    第三代----次子宜春

    第四代----长子汉青(仕正乐大夫)

    第五代----长子谦顺

    第六代----应逊

    第七代----长子帮济

    第八代----幼子光华

    第九代----次子崇盛

    第十代----懋卿

    第十一代--幼子纯心

    第十二代--长子广学

    第十三代--次子昭(讳叔平,惠帝六年为代王大傅,文

                      帝十五年告老还乡里,赐河东

                     霍州田宅,号曰河东大夫,为霍州

                     始祖)。

    这个记叙,是叙述聂姓来源于齐的一种。持这种观点在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聂姓中大有人在。这一世系无聂政。

    (2)、聂姓源于卫(魏、楚)说。

    江西永丰楼源、川塘、邵隆聂姓持此观点。近几年有人说是公元前635年,卫国灭掉邢国(《左传·鲁僖公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聂成为卫国疆域(聂地本来是齐国的疆域,狄亡邢后,齐国在齐的地盘聂地夷仪重新建筑一座城市安置了邢侯,保存了邢国,聂遂为邢地)。齐衰后,卫国中兴灭掉了邢国。卫国在进攻邢国之前,就派了亲信到卫国卧底(《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礼至是卫国的大夫,他的兄弟以忠被推荐派往邢国当卧底,灭邢后封为聂地大夫。当年(卫文公二十五年)文公逝世,其子成公姬郑继位,执政三十五年,政绩卓著。正是此时间,以忠的儿子奭也因功勋昭章,受到西周天子褒奖,赏以地名为姓氏。故聂奭公以地得姓。江西永丰聂氏的源流是:

  【1】 奭

  【2】 丰

  【3】 铭

  【4】 春

  【5】 安

  【6】 训

  【7】 敏[敏,政]

  【8】 达

  【9】 睿

  【10】泰

  【11】建

  【12】揖

  【13】昭[字叔平代王太傅.河东大夫]

    这支聂姓在第十三代聂昭与前述聂姓合流。两支聂姓,各有源头,别于聂政,但又合于聂昭。从脉络传承来看,前一支还有追溯到齐丁公的记录。寻源当辩流,重在找主干。采信源流最长者,亦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故聂政为其同辈代表人物。聂奭为得姓代表人物。聂奭之前的源流当择最清晰者为上。双厚聂族源流当采源于齐说。


聂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