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族氏志 第五期

2016-01-05 12:48 聂族氏志

在中国的历史上大的迁民有五次

一是、永嘉之乱,中原汉族下江南、湖南、湖北。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国号汉。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聪遣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鹿邑),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又遣刘曜破兵洛阳,俘虏怀帝,杀士兵百姓三万余。史称“永嘉之乱”。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

二是、安史之乱,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下江淮,入四川。

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於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战争使得中原居民迁往江淮,入四川。

三是、靖康之耻,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早在1125年,金国就掠夺攻占山西太原、朔州、代州。

四是、明初,洪洞大槐树迁民。

首先这是虚构的假像。真要是寻祖寻根的就要仔细鉴别。如果是怀古抒情就另当别论。详见我的《浅议大槐树》一文。

1368洪武年开始移民,到永乐年结束。在50年的时间里有规模的就有18次。

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共计18个省区的大规模移民。这些是目前寻祖瓶颈就是被大槐树的故事迷惑!

五是、清朝湖广填川。

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由于战乱、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的问题,采取“移民垦荒”的举措,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省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


聂姓在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聂姓以南方人居多,而且今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尤其是南宋偏安临安之后更甚。南宋末期,由于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相对南方较为稳定,聂姓繁衍出现新特点,即北方发展平稳,南方避乱播迁。元末,由于军阀纷争,瘟疫流行,使中原、华东、中南各地饿殍遍野,赤地千里。朱明王朝一统天下后,为恢复当地经济,强行从战火波及不到的山西进行移民。于是,山西聂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明中叶以后,沿海之聂姓有迁台者,聂姓迁民始祖牌位供奉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四号供橱,可供聂姓迁民后裔祭拜。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今四川、重庆人口锐减,后湖广填四川时,有两湖之聂姓入川。

清代以后,聂姓分布更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