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公先生的民俗画
聂秀公《六十本命星神》之甲午太岁
中国民间有“六十星宿”信仰。“六十星宿”缘起于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就是直到今天,农历岁次与月份,依然采用干支纪年的方法,所谓十二生肖,就是以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中国的道家吸收了民间流行的纪年方法,并提出“本命”的说法,称凡本人的出生年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星神”。“本命星神”是中国古人独具智慧的概念,从而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本命星神”引出了“太岁”和“太岁”奉祀。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北魏道武帝(386-409年在位)时,已立“神岁十二”(就是说已经开始用十二个太岁神人)专祀。原本从南北朝开始就有的六十位太岁神,明清以降,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为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供奉的六十太岁,他们有名有姓,神采各异,巧夺天工。这六十位太岁神都是古代社会感天动地的道德神仙,如果我们撩开神灵信仰的神圣面纱,认真审视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因素,有利于杜绝丑恶现象,弘扬社会正气;“诚信不诈”、“不淫不盗”、“慈俭素朴”,这些因素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释放着正能量,从而成为太岁神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因。
我本来与沪上人物画与连环画家聂秀公先生素不相识,经沪上连环画编绘者邵彦山引荐,使我有幸认识了这位77岁的沪上老艺术家。秀公先生近来创作了六十幅工笔绢本《六十本命星神》,虽然是国画,但我觉得是民俗画,爱不释手,于是萌生了由民俗学会主办“聂秀公绘六十本命星神”画展的念头。秀公先生的《六十本命星神》,以六十位本命星神的人物传记为蓝本,彰显了道德英雄的历史原型,以浑厚而细腻的艺术手法拉近了道德圣贤与民众的距离,让人更深切地感悟:民俗艺术不要把自己锁进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应该关心现实,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是民俗文化进步的动力之源、灵感之源。
更多详情请关注小编微信 17301717241 一起交流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