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源流 地名源流

2016-01-05 12:48 聂族氏志

史料记载

据《姓氏急就篇》所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也有说山东省聊城)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其子孙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注: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地,其子孙以地为氏,称为聂氏。

山东篇

得姓鼻祖:姜尚(公元前1128---公元前1015),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齐太公,号太公望,太公尚父,东海上人,系炎帝神农氏之54代孙,伯夷之后(即伯国王子的后代),乃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太公垂钓渭水河边,被文王礼聘为相,后佐武王伐纣居功至伟,受封为周朝第一开国君主,成王时封于齐。太公退位,传给嫡子(长子)丁公,齐丁公封其支庶子于聂地(今山东省聊城),越数代(上祖名失考),传至奭(读shi 时,约公元前630年诞生),奭被授封为大夫,因当时聂地已属卫国所辖,故称奭为卫大夫。诸史册及历代《聂氏族谱》所载:卫大夫食采于聂,所说的乃是奭公也。奭公,字衡,号爽,因生于聂地,以地作姓,故曰聂奭,其子孙世袭之,始有聂姓。由于奭公乃姜尚嫡子丁公的后裔,故此聂氏族人统尊姜尚为本族的得姓鼻祖,而奭公即是聂氏的受姓始祖(即开基始祖)也。

奭公之子孙居于聂地数代,有迁清州新井里而生聂政,又越数代,户口繁盛,有迁衮州、池州及长安易水、长平者,有应诏移居者不计其数。至西汉年间,奭公之第13代孙聂昭,乳名爵,字淑平,为惠帝代王太傅,帝赏赐山西霍州之田宅予昭,并赐“河东大夫”之号,此乃我聂族“河东堂”之根源。其后聂族富贵两盛,人才辈出,又有迁居新安郡、清河郡等地。自东汉至大唐的八百余年间,更是星罗棋布,分支各派,迁徙不一,难以言表。

河南篇

聂姓最早是一个由地名而来的姓氏。早在商周时期,

今河南濮阳一带被称为乜或聂,后来成为周武帝弟卫康叔封国所辖的一部分。卫康叔在封国内再行分封,把聂分封给自己的一位亲族作为食邑。后来

,聂又成为其它人的封邑,但只有这个最早被封为聂的人的后代以聂为姓,所以,从血缘追溯,聂姓虽出自一个偏远邦邑,但血统仍与周朝或卫国王室同缘。      

 聂姓除上述一支外,另有两支有影响。其中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因丁公封支庶子孙于聂城(今河南清丰北)而来的,这些丁公支裔后来也以地名为姓氏,姓聂。另外,由于聂城原属邢国,邢国灭亡后属齐,其原居民中后来也有以聂为姓的人。

聂姓的由来虽有多种支派,但在发展中却以出自丁公之后的聂姓人最有影响。历史上,聂姓还形成了河东(今山西夏县)、新安(今浙江淳安西)等郡望,出现了春秋义侠聂政、三国太守聂友、唐诗人聂夷中

、宋词人聂冠卿、明学者聂豹、清总督聂仕成、当代音乐家聂耳、名将聂荣臻、棋手聂卫平等著名人物,以及使用“尚良崇文,冠昌夷天”等字辈,“缘自聂国,望出河东”等堂联。在分布上,湖北是聂姓最为集中的省份,别外在山东、河北、山西、江西等省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在苗、白、回、藏、满、土家、布衣等民族中,也各有一些以聂为姓的人。

以上为史料记载,据说我们这一支人来自于湖北麻城孝感洗脚河上坡黄土坎,来自最早的祖先名为:聂茂程(胜)。

前谱:茂师文廷示,学习孔孟章,光宗必耀祖,永远镇朝纲。

后谱:书孝丹桂友,怀浓阴子孙,兴家发祥盛,维仁得昌荣。

文/社会科学院姓氏研究会 聂光佑

南京篇

王耿说“一个地名就是很多姓氏的发源地,环太湖地区是姓氏的爆发地。”王耿介绍说,中国第一批姓氏诞生于7000多年前,而且和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第一批姓氏诞生地就在现在的栖霞山。“六朝之前栖霞山叫摄山,是‘摄提氏’的诞生地。秦始皇还曾经到摄山参道,后来秦始皇又去了太湖。”“摄山”中国第一批姓氏:聂、谢、佘、社等都诞生了。

/王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