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老爹用“甲骨文”创意“图像式中国象棋”

2016-01-21
聂老爹用“甲骨文”创意“图像式中国象棋”
聂族氏志

    “这个正面站立、双手叉腰的是‘将’,旁边侧面站立、一手前伸的是‘士’,前面拳打脚踢的是‘兵’……”今日,浏阳退休语文教师聂后昌指着一张图像式的中国象棋图纸,向记者介绍,这项发明已于今年6月获得国家专利。

    其实,十几年前,聂后昌跟棋友谈论为何中国象棋很难走向世界时,就明白原因在于它是文字式。聂后昌说,国际象棋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就在于它不采用文字式,而是用图像式,打破了国界,适用于世界各国的象棋爱好者。

    聂后昌从2005年着手设计图像式中国象棋,“因为图像必须刻在棋子上,若以板块构图,则工程浩大。于是,我决定以线条构图,创造一种简洁直观的图像。”聂后昌反复揣摩后,想到甲骨文这类象形文字,一目了然很好懂。聂后昌依葫芦画瓢,根据甲骨文的字形,重新做了中国象棋棋子的图像。

    聂后昌的图像式象棋,一眼就能认出四腿行走的马、长鼻子的象……就三个小人的形象不好区分。聂后昌解释,“‘将’,正面站立,双手叉腰,像是在观战,又似在运筹;‘士’,侧面站立,一手前伸,像在拦挡擅闯的人;‘兵’,侧面运动,拳打脚踢,像在操练,又似冲锋”。聂后昌做过实验,他曾把图像式中国象棋拿给小孩子看,他们一眼就能识别那些简笔画。

    聂后昌在退休后搞起发明创造来,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获得国家专利了。“在我获得的21项国家专利中,花的心血最多的就是这个图像式中国象棋”,聂后昌希望图像式中国象棋能被更多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