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厚聂氏族源初探(十)
九、双厚聂族族源史综述
根据上述分析考证,鄙人初步梳理出双厚聂族源流。为便于叙述表达,将历史切分成六段:传言封建聂国阶段,以国为起点,曰聂国阶段;聂奭实为有明确记载的共祖,将封地聂作坐标,曰聂邑阶段;聂昭实为产生郡望的显祖,聂昭家乘信用度高,可作标杆,曰霍邑阶段;聂友实为聂姓南下显祖,各支俱挂靠,可作亮点,曰东吴阶段;弥高、洪英是为定居江西吉州之祖,为双厚聂族寻根绕不过的丰碑,其后代繁衍曰江西阶段。离开江西到湖湘双厚聂族独立成族,已有自己的族谱,是为双厚阶段。该段鉴于有自立族谱,就探索双厚聂族来源来说,已非重点,故不再叙述。
叙述中辅之以能见到的聂姓族谱为线索,以史册所载历史人物生卒年月、活动地点和籍贯为节点。聂姓族谱引用上,发端采用江西吉水县大巷的聂氏族谱中《中华聂氏历代本源总图》的记载。聂姓传承则以《聂氏大成族谱》为主,旁引者为手头掌握的《安徽怀宁聂氏宗谱》和《娄底印溪聂氏族谱》。上两谱追记亦很久远,且有重要补证。佐证者引《安徽太湖聂氏族谱》,其谱枝叶繁茂,虽非同支,却是同根,可提高考证准信度。聂姓历史人物引用上,以国史方志所载的聂政、聂昭、聂友、聂崇义、聂夷中等为断代关键节点。用他们的生卒年月、活动地域作为族源发展坐标,其他族中名人也适当采纳之,以弥补史料不足,构成族源断代之纬线。鉴于古代门阀世袭制度的盛行,以历史名人的家乘牒报作为最可信的族源资料,将其前后代季传说纳为信证,以此沟通上下。再以各聂姓族谱记载之人物添补缺漏,形成贯通历史的源流链条。为节约篇幅,兹将考证梳理的双厚聂族源流世系编为一表。表格列世系、支系、纪元、名讳、字号、附注六栏目。世系以大成谱为脉络,略有增删;支系融姬周系和姜吕系,也以大成谱系为主干,其他为旁支;纪元为断代,以公元计算,每代28--35年为断(此为双厚聂族千年代季间隔数值),基本取30年整数为断;名讳、字号直接录自各谱;附注掺杂各谱陈叙,主要附考证意见。将几个支系族谱同代并列,实为方便比对,不仅便于知晓分合交叉,可增强对聂姓各支的认同感,更便于了解各谱的准确程度,统一各支聂姓人等的思想,为撰修聂姓通谱提供参考意见。
双厚聂族源流世系表
1,聂国阶段表
世系 | 支系 | 纪元 | 名讳 | 字号 | 附 注 |
分封 一世祖 |
吕系 娄底 印溪谱 |
公元前1050-- 980年 |
吕 夔
|
虎贲 | 上接齐丁公吕伋。 公元前1014年,齐国君呂望(姜子牙)逝世,长子吕伋继位分封子弟,建聂国封支子吕夔为聂伯,为齐附庸国。聂地本为周灭商后,给纣王子武庚封地的一部分(卫监辖区的故黄河以东,济水以西地区,含依附武庚的小国),三监之乱后被齐占去,故齐建国管制。聂国西、北隔黄河与新建邢国相望,南与新建卫国相连。吕夔得国不就,以武统治,主要精力在辅佐吕伋治周。 |
分封 二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1020-- 950年 |
吕慕伊 | 继为聂国君,也不就国,与父吕夔在周为武官。其后不详。 | |
吕慕周 | 代兄掌国。 生子二:璜壁、珪壁 | ||||
分封 三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990-- 920年 |
吕璜璧 | 继为国君,但也去周为官,掌卫戌大权。渐有霸周之心,任命三子分掌周都各区政事。视聂国事为小事,由珪壁代理国事。生子三:镐西、镐南、镐东 | |
吕珪壁
|
代兄掌国,无详细记载。 | ||||
分封 四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960-- 890年 |
吕镐西 |
镐西为聂国君。
三兄弟分掌周都西、南、东军政事务。
镐西生子二:握瑜、怀瑾。 | |
吕镐南 | |||||
吕镐东 | |||||
分封 五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930-- 860年 |
吕握瑜 | 继为聂国君,任周卿,掌周大事。 生子四:胜楠、胜梅、胜梗、胜桂。 | |
吕怀瑾
|
为周卿,无详细记载。
| ||||
分封 六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900-- 830年 |
吕胜楠
| 胜楠为聂国君。梗、梅、桂皆在周为官。 公元前868年,齐国已是第五任君王吕不辰在位(齐君历代不仅为周首辅大臣,且死后亦傍周王葬,齐姜之女隔代皆为周王后,外戚专权,已成周心腹大患)。纪国君侯在周夷王面前大进谗言,告齐有危周之害。周王烹杀吕不辰,夺吕氏兄弟官职,削聂国。 胜梅回聂地生活,是由周朝卿士降为齐大夫。 胜梅生子二:敦维、敦纲。 | |
吕胜梗
| |||||
吕胜梅
| |||||
吕胜桂 |
2,聂邑阶段表
世系 | 支系 | 纪元 | 名讳 | 字号 | 附 注 |
分封 七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870-- 800年 |
吕敦维 | 聂国被瓜分,西北部商贸富庶地区被晋占领,西南一部为卫国占据(设邑?},东部地区由齐聊邑、搏陵邑、高塘邑辖治。 聂国公族因齐内乱无封,敦维降为士。 生子二:奉罇、奉爵。 | |
吕敦纲
| 降为士,无详细记载。 | ||||
分封 八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840-- 770年 |
吕奉罇 | 为士。 生活于聂国旧地。 奉罇生四子:敩渊、敩海、敩清、敩沧。 | |
吕奉爵
| |||||
分封 九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810-- 740年 | 吕敩渊 | 生活于聂国旧地,有内迁齐都者。 敩渊生子二:迎阊、迎阖。
湖北通城谱又有敩政。 | |
吕敩海 | |||||
吕敩清 | |||||
吕敩沧 | |||||
分封 十世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780-- 710年 |
吕迎阊 |
生活于聂国旧地, 迎阊生子二:盖超、盖起。 | |
吕迎阖
| |||||
分封 十一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750-- 680年 |
吕盖超 |
生活于聂国旧地, 盖超生子三:法炳、法焕、法耀。 | |
吕盖起
| |||||
分封 十二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720-- 650年 |
吕发焕 |
法焕 | 生活于聂国旧地, 生子二:受胙、受荣。 |
分封 十三世 |
公元前690-- 620年 |
吕受胙 |
生活于聂国旧地, 受荣生子四:初明、初朗、初辉、初肇。 | ||
吕受荣
| |||||
分封 十四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660-- 590年 | 吕初明 |
生活于聂国旧地。 初晖生子二:庚良、庚飏。 | |
吕初朗 | |||||
吕初晖 | |||||
吕初肇 | |||||
分封 十五世 |
吕系 印溪谱 |
公元前630-- 560年 | 吕庚良 | 无记载。 | |
吕庚飏 |
僎
|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洪水泛滥,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入海。原聂国地区成为一片泽国黄泛区,聂地之人不得不向东南迁徙,聚居于聂城。 庚飏被封聂城第一任大夫。 庚飏生子三:集祯、集祥、集祜。
又有现代人认定公元前635年,卫国灭掉邢国设聂邑(此时邢地为齐送给邢重新立国的聂地),卫国公族礼至的兄弟以忠被封为聂北大夫(永丰聂姓人的观点)。但据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文·卷三·礼致》载:“礼致以灭邢功为铭: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左传》僖二十五年:卫侯烧毁灭邢。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案卫侯,卫文公也。邢,周公后。齐桓公存三亡国,邢、卫居其二。礼至昆弟为卫伪往仕邢,杀邢守国子而灭邢,文公之狡诈如是······)礼致兄弟到底是不是叫以忠,难以判断。故此说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