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聂氏文物古迹

2016-01-05 12:49 聂族氏志

聂政台

聂政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关,是纪念战国时期名侠聂政的高台。旧志载:“州城西门外一名西台,即聂政冢,后人建玄帝庙于其上,殿宇巍然,高出云表。”明正德年间重修。重修后的聂政台,台高9.62米,台阶34级,占地总面积1165.3平方米。拾级而上至第一平台,穿过山门,绕玄帝庙,是第二平台,平台中央坐落着祖师殿,殿前设置拜台,拜台左右各建一配殿。原有一株参天古柏丛立殿右。聂政台最高处构筑一洞穴,名曰“望嵩洞”。登望嵩洞眺望嵩狱,奇峰突兀,巍峨壮观,具茨、箕山更具万马奔腾之势。


聂政祠堂

聂政祠堂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泗涧村,祠堂大殿享堂有塑像五尊,其中坐像三尊:聂政居中,左为其母,右为其姐,均泥塑彩身;粉彩雕琢,栩栩如生;左右各有一位侍者站立,恭谨侍奉;聂氏先祖聂政母子三人塑像八十年代聂政祠堂及墓冢被定为济源保护单位,享殿的大梁上面隐约有彩绘图案,可惜已经无法辨认,看不清楚了。享殿门右侧的门框上刻有标尺,为后世丈量土地所用的标准尺度,“五尺三寸五,量遍天下土!” 起因是官家在丈量土地时耍了滑头,闹出了纠纷,聂政路见不平、一怒之下杀了地方官,替百姓出了口恶气。于是在享殿门框上留下刻尺以利后人公允的丈量土地之用。多年以来,老百姓尊其为将军庙,且言“有求必应”。祠堂前荒草遍地,只有庭院里茂盛柏树伴随着阳光下的黄花、门前的两棵柏树和屋后墓冢上及周边的一百六十棵青青的柏树显示着生机。


河南永城聂氏重修祠堂纪念碑文

常闻物生于天,人来于祖。祖宗之重要可知也,聂氏者系神农太公后裔,因食于聂城聂氏得姓初也,代远年湮,无据科靠,始祖士贤公原籍晋人焉,致明初始迁豫东永城北薛湖西南三里邵留村定居,家巨富性宽和好施,遇人危困,无不倾囊助之,则有长者之风,德感邻里而敬之善举素著,生四子长仲祥次仲礼三仲名四仲宽,嗣续屡繁,故具碑阴至于公之季子季子名信家业愈兴队遇饥馑之际,慨然发仓廪之余以补。 圣天子之不足下以济苍生之危困,宠赐冠带荣身,均忠厚传家,孝悌为本,耕读为业。祖德宏达子孙昌盛,薛湖环周聂姓者皆士贤公之后裔,为吾乡之旺族者也,迄今六百余载,相传十一世无谱时过境迁蔓延数省于我族之旺盛深恐宗派混乱世次颠倒,于清乾隆庚子年始建家谱,咸丰辛亥年二次续修,继之光绪三十四年始建宗祠,民国辛酉年三次续修,因日寇侵华,兵燹浩劫,旧谱尽付以炬,家庙已经倾頺,以致春秋无祭祀,年节无团拜,则于同宗报本之孝道有亏,敦宗睦族之大义有损,先祖之德不可忘,先祖之志可续也,重修谱祠亦属当务之急者也。于八六年族众公议重修祠谱,补其遗漏。正其错误一脉相传,休戚相关,虽隔千里,情同一体。家谱告成之日,宗祠竣工之期,兼营并务正其时耳,诚恐代远年湮,遂之记载,故作此次修建之举,流传后世有所稽考者也,余与聂情笃受托辞之不恭,书之有愧,少才无学,尽情谊焉,以刻石志之永垂不朽云尔。 1989年2月28日清明佳节立


聂氏宗祠

河南乔楼聂氏宗祠


聂氏祠堂

河南荥阳聂氏祠堂

河南永城聂氏祠堂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