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人】聂成玉:汗洒高原终不悔 只为重建一个"新玉树"
聂成玉,男,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玉树地震后,聂成玉带领他的员工在恶劣环境中日夜奋战,提前10天完成平安驿车站的改造工程施工,确保了救灾物资的运输。在灾后重建中他带领职工克服零下十几度的高寒缺氧恶劣的自然环境,出色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建设任务。4年间,聂成玉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青海好人(提名)”、“玉树好人”、“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
“条件艰苦我们不怕吃苦,高原缺氧我们不缺精神,高原再创奇迹,玉树再立新功”。在中铁建工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一幅幅红色标语显得格外醒目。距离玉树地震已经过去4年了,4年的时间里,青海玉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铁建工集团聂成玉和数万名援建者见证了玉树的涅槃重生。
青海玉树平均海拔4200米,高寒缺氧,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即便是在8月,早晚也得棉衣裹身,中午衬衫外套,一日有四季。对于这样的气候条件,聂成玉坦言:“刚来那会儿,特别不习惯,经常感冒发烧。现在好多了,习惯了。”“感冒发烧在别的地方可能不算是什么大病,但到了玉树就不能疏忽了,稍不留神,就会转化成脑膜炎和肺水肿,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中铁建工玉树重建指挥部诊所冯晓迎说。以前,聂成玉一年到头都不用进医院,可自从来到玉树后,他就成了诊所的“常客”。为此,冯晓迎多次嘱咐他要多休息,不能着急、太累。但是繁重的援建任务,让他一刻都停不下来。
玉树地震发生后,为了能够尽快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作为指挥部副指挥长的聂成玉迅速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聘请当地藏民作为向导,开展了现场的实地调查工作。他和同事们走遍了重灾区结古镇的每一处院落,调查地震发生后钢材、水泥等主要物资和大宗材料的供应情况;掌握劳动力资源和能源、气候、水电设备、自然条件及民风民情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中铁作为4大援建央企之一,承担了玉树结古镇城南片区和下拉秀镇农牧民住房等援建任务,工程共计65项,总施工面积达65万平方米。中铁建工集团作为中国中铁两家主要参建单位之一,承担了近6成的工程任务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许胜利不许失败!我们一定要发扬铁军精神,率先完成建设任务。”2010年,聂成玉在灾后重建动员大会上庄严宣誓。
2010年8月15日,玉树县第二幼儿园、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玉树胜利路商住组团3个项目同时开工建设;9月25日,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主体结构封顶,创造了“四天一层楼”的施工速度;10月20日,下拉秀镇农牧民住房建设开工建设;10月28日,仅用8天时间实现下拉秀镇第一栋农牧民住房主体封顶;11月3日,第二幼儿园主体结构封顶;11月27日,胜利路商住组团三区5号、6号住宅楼基础施工完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胜利路商住组团3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被确定为玉树灾后重建城镇住房建设的样板,被誉为“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精品”的设计。
玉树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高原环境作业不仅考验着聂成玉和援建者的身体素质,而且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素质。
青海玉树为藏族聚居区,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给灾后重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多民族多宗教的玉树,和谐援建成为了工作的关键。“灾民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尽量地满足。”聂成玉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结古镇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中,聂成玉提出了“菜单式”的设计施工方案。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房子,就给他们建什么样的房子。这一创新性的举措得到了地方政府和藏族同胞的认可。
在结古镇扎西大同北社区,开周老人已经搬进了政府统一建造的新房,聂成玉抽时间还会关心老人的生活。地震过后,开周老人一家6口人不幸遇难,无依无靠的他只能靠政府救济勉强度日。聂成玉了解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后,将指挥部看门的差事交由老人负责,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每月还能从指挥部领到一份工资。现在,老人见到聂成玉,还会不停地说:“才仁,才仁(藏语谢谢的意思)……”
在中铁建工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会议室,除了五一劳动奖状、青海省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先进单位等奖牌,还有藏族同胞赠送的锦旗和哈达。聂成玉说:“每次搬迁,我们都会收好这些‘宝贝’。”
4年间,聂成玉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青海好人(提名)”、“玉树好人”等诸多荣誉。他说,他更看重“青海好人”的荣誉,因为这是上万名藏族同胞票选出来的。他要将它视为传家宝,以后等儿子长大了,给他讲一讲关于援建的故事。
来源:中国建设(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