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清邑湖庄聂氏四修谱

清邑,即古临江府清江县,今更名为樟树市。湖庄为一个自然村庄名称,如今因为行政规划改变,湖庄以及周边均已改隶新干县。湖庄聂氏四修谱为续修,成书于清光绪廿四年戊戌,由十六世祖光暉公作跋。
湖庄聂氏始祖聂公友回,名曾,号圣哲,元至正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寅时生,明宣德元年丙午十月廿四日未时殁,(1354——1426)寿72,娶周氏。据《始祖传》记述,友回公卜居湖庄,是因为友回公懂地理阴阳,有相地之才,看湖庄山水美丽,是阳宅居地。二世祖上宠名荣贵号九嶷,明洪武廿四年辛未四月十三日午时生,明成化十四年戊戍十一月初九日巳时殁,(1391——1478)寿87,娶陈氏。三世祖用和名醉友,明宣德四年已酉正月十五日辰时生,明弘治五年壬子正月廿日巳时殁(1429——1492)寿63,娶张氏。
由上记述可知,始祖37岁生二世祖,二世祖38岁生三世祖,湖庄四世长子有斐讳体辉号佳器,明天顺壬午六年二月十八日辰时生明嘉靖庚寅九年三月廿八日巳时殁(1462——1530)寿68,娶胡氏。四世次子豫乐讳体泰号旷怀,明天顺甲申年正月初六日亥时生,殁葬未详(1464——?),娶杨氏。四世三子兼容讳体宽号毋我,明成化庚寅年二月初七日午时生,殁未详(1470——?),娶王氏,四世幼子威严讳体端号静山,明成化壬辰年三月初三日巳时生,明正德辛已年九月十七月午时殁(1472——1521),寿49,娶同氏。四世祖兄弟间年龄差距最大为10岁,三世祖33岁生四世长子,35岁生四世次子,41生四世三子,43生四世幼子。婚娶年龄无法考证,但可推论晚育是直接命题。
四世有斐生五世长房支祖崇璋号玉如,明弘治戊午年二月十八日午时生,明万历丙戌年四月十八日酉时殁,(1498——1586)寿88,陈氏。四世祖豫乐生五世中房支祖崇林号茂修行三,明弘治乙丑年十二月初十日亥时生,明万历癸酉年八月十五日卯时殁(1505——1573)寿68,范氏。四世祖兼容生五世振房支祖崇善号还醇,明弘治戊午年十月初十戌时生(1498——?)李氏。四世祖兼容生五世新房支祖崇礼号节文,明弘治庚申年十月初六日亥生,明嘉靖辛酉年六月初七日卯时殁(1500——1561)寿61,曹氏。四世祖威严生五世辂房支祖崇祖号绍宗,明弘治辛酉年九月初九日申时生,明隆庆己已年三月廿六日亥时殁(1501——1569)寿68,许氏。
五世长房与五世振房出生于同年,新房和辂房却超过了中房,各房支祖间年龄差距缩小到最大值为7岁,基本上各房都到了一个起跑线。
四世有斐生男丁是36岁,四世豫乐41岁生男丁,四世威严29岁,最早是四世兼容28岁便己生男丁。
湖庄 五世分房为长、中、振、新、辂。五房分别发展记录谱系,且开始使用独立的字派,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湖庄谱的遗漏和谬误就开始出现了,第六世谱书上便记录不全了。
湖庄谱记录第六世祖第一个男丁是长房良箕,生于明正德已卯年(1519),其弟良能生于嘉靖壬午(1522),良吉嘉靖丁亥(1527),五世祖中房崇林长子魁贤生于嘉靖壬辰(1532),次子魁良生于嘉靖戊午(1558),崇林53岁生次子,这里似乎不合常理,但崇林又生了三子魁芳,四子魁政,五子魁宏,这三人没有生殁记录,但可肯定在魁良之后,若不是双生子,就算隔年生子,崇林生笫五子时亦已56岁高龄,无不惊叹先祖生育能力。新房支祖五世崇礼生于弘治庚申殁于嘉靖辛酉(1500——1561)寿61,其长子六世文宣生殁不详,次子文胜生于嘉靖癸亥(1563),这里出现问题了,父殁于1561,子生于1563,遗腹子也不可能怀胎16个月!更离奇的是崇礼三子文发,生于万历庚辰(1580),假定崇礼殁年写错,活到1580年,八十岁再生子,到现代社会也是天方夜谭。遗憾的是五世祖母曹氏殁年无考,无法比对佐证。中房六世魁良生于嘉靖戊午(1558)是年中房五世崇林己53岁,后又生三子,这与新房五世崇礼一样63岁生次子80岁生幼子,这些有问题,如果不是不实记录便是张冠李戴了。新房七世振万是文胜次子,若振万生年无误,那么文胜的记录应是殁年,但在振万之后文胜又生三子,就算间隔一年也需到1564牟,可文胜记录是1563年。我认为新房六世至十一世不光遗漏,更是多有谬误。
如此新房六世与长房、中房六世生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有必要更进一步研究新房的繁衍了。新房七世振万是六世文胜次子,生于明嘉靖辛酉年(1561),这是新房七世唯一有记录的,他的生年是其祖五世崇礼的殁年,符合祖孙关系,但与其父便大相径庭了,子比父长,振万四子习明,邑庠生,秀才。习明生子佐,子佐生绍尧,绍尧生存智,存智生宗圣,宗圣生维绵。从九世子佐到十三世维绵都是单传,其中只有十一世祖存智(轰然)有记录生于明嘉靖壬戌年二月廿四日已时,殁于明崇祯癸酉年五月初十日寅时(1562——1633)寿71,谢氏。谢氏,生于明嘉靖壬戌年十二月十九日子时,明崇祯戊寅年十月初三日亥时殁(1562——1638),由此看来六世文胜生年错误,应是殁年合理,七世振万亦是殁年,这个时间段天下应是大变局,家族亦遭变乱。用家谱世代差计算,用十一世存智与五世祖崇礼计:(1562-1500)/(11-5)=10.3,换代率低于正常值。
由于谱书记载不全,这里只能横向近支比较,七世祖振万生四子,长定明、次荣明、三善明、幼习明,八世定明生子美,九世子美生于明万历戊申年(1608),子美生长绍虞、次绍宗,十世绍虞生兴然,十一世兴然生于万历丁丑(1577),这里又出现孙比祖父年长的错误,如果兴然是对的,与五世崇礼计算:(1577-1500)/(11-5)=12.8,换代率低于正常值。我们再看七世振万次子荣明,八世荣明生子载,子载生长绍琢,次绍楚,绍琢生十一世轰龙,轰龙生于万历戊子年(1588),绍楚生十一世存信,存信生于万历己亥(1599),十一世同辈兄弟轰然(存智)、兴然、轰龙、存信,年龄分别相差15、11、11、11岁,最大差距37岁,这里又有个问题八世祖习明是七世祖振万幼子,但子孙繁衍速度超过同辈兄弟。成婚年龄、长子先后、经济文化。我们再用十一祖轰龙和存信的生年与五世祖计算:(1588-1500)/(11-5)=14.6,(1599-1500)1(11-5)=16.5;这里虽然也低于年代更替率,但古人若是12岁成婚,15岁生育这样的代际关糸也是成立的。个案不成例,我们再用九世祖子美与五世祖计算下:(1608-1500)/(9-5)=27,这是符合每代人更替在30岁左右的。从这些证据来看,五世到十一世中出现的合理和不合理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张冠李戴?我支新房十五世祖步陞生于清乾隆乙巳年十二月十二日亥时(1785),与十一世祖存智计算:(1785-1562)/(15-11)=55.2,与五世祖崇礼计算:(1785-1500)/(15-5)=28.5,十五世祖与十一世祖世代差55.2岁,与五世祖世代差28.5岁,我认为十一世祖生殁时间张冠李戴了。可见明末清初天下鼎革很多因素影响了生存繁衍,如今无旁证,只好对记述历史存疑。
再将范围扩大研究一下,看看振房,振房十一世祖必洪生于明嘉靖壬子年九月(1522)殁于万历庚申年(1620),必文生于明嘉靖乙丑八月(1565),似麒生于明嘉靖乙丑三月(1565)殁于明崇祯壬午(1642);用同样方法与振房五世祖崇善计算:(1552-1498)/(11-5)=9;(1565-1498)/(11-5)=11.5。这与新房出现的情况一样,按世代差算不合理。纵观全谱十一世祖出生年代最早的是振房和新房,都是嘉靖中晚期,而长中辂三房大多是万历后期,绝大部分是清初。
湖庄十二世祖出生年代最早的是振房仲杰,生于明隆庆辛未年(1571),新房及辂房大多生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长中房只一二人生于明末,大多生于清初。
根据以上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推论:
1、湖庄五房后裔,在第六代之后繁衍速度明显发生改变,差距逐渐加大,振、新、辂三房速度领先,长中落后。但中房人丁最旺,振房次之。新辂房人员迁移最多,人丁也最少。
2、谱上有很多明显错误的地方,这也与参与修谱时提供资料人员有关,但总观全谱还是客观真实的。
3、自古具备家国情怀、宗族情谊的人还是不多,对家族事漠不关心是常态,摘录雲南东川亡故,返归故里的奇珍《聂处士奇老先生传》中的一段话作结束语“清江地隘而不足耕,乡人士好远游,有余资,輙娶妇不复思归,甚有弃其父母妻子壻他乡终身不顾者”。我先祖也是如此离开清江故土,贸易来黔,客居平越未归。
湖庄聂氏友回公派下新房二十一世启君
共和国庚子年三月廿八日于筑
来源:经生逐安美篇
https://www.meipian.cn/2w17f1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