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安聂姓源流考
我们的始祖是谁?我们聂姓起源什么年代?全国聂姓分布如何?家族人物在历史上有何地位作用等等,这些通过中华聂氏宗亲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都有了一个大致脉络。至于我们河北迁安聂姓本支从哪里来?何时迁徙于此?现况如何?这些我们也都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
几年来,笔者通过网络寻祖、祖地实考、古籍研读、族契分析、先辈座谈等,对我们河北迁安聂姓本支源流进行了探寻,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河北迁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政通人和、百姓安康。在迁安1208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如今生活着近260名聂姓宗亲,占迁安全市74万人口的0.035%。其中90%以上宗亲生活在该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的五重安乡西陈庄村,人口占该村25%左右,其余10%宗亲生活在迁安城及他地。大部分宗亲以务农、经商为主,也有部分从政、从教,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河北迁安聂姓分支的来源和时间:据先辈们讲,我们的祖先迁自于山东的大槐树。据我考证,这种说法基本正确,但存在着一种误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的始祖在山东,我们的祖先迁自于山西洪洞大槐树。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聂姓起源于山东(公元前635年左右,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聂城),目前通过中华聂氏宗亲的考证已无疑义,但山东省没有大槐树这个地方。大槐树在山西省。那聂姓又怎么到山西的呢?据史料记载:始祖聂奭公从春秋时期齐国(山东)开基之日起,聂姓蓬勃发展,人丁兴旺。祖辈们不断向外扩张,其中有一支聂姓发展到山西洪洞地区。之后,聂姓在今山西省的夏县一带发展迅速,并呈现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于是产生了聂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河东郡。元末,由于军阀纷争,瘟疫流行,使中原、华东、中南各地饿殍遍野,赤地千里。朱明王朝一统天下后,为恢复当地经济,强行从战火波及不到的山西进行移民。于是,山西聂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朝初年是公元1368年,也就是说,我们河北一带聂姓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时间为公元1368年后,至今640左右。那么,我们迁安西陈庄聂姓是否也是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来的呢?按上述史料记载分析,应该说是。但从祖坟及族谱向前追辈分析,似乎觉得不准确。西陈庄,原名陈家庄,建村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村子东北西三面环山。古时,东有山梁树,北有烟登峰,西有松柏林,南有平原地,一条小溪由北向南穿村而过,是一个环境优美,很适宜人居的风水宝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东山梁和西山梁南坡分别是一片坟地,犹如一双钳子牢牢把控着整个村子。西山梁坟地是村里最有名望、最富有的“地主”秦姓祖坟;东山梁坟地就是我们西陈庄聂姓祖坟。我们祖坟最北部有一座祖宗坟,很高大、很仰视。文化大革命时,祖宗坟被造反派扒掉。扒开时,祖宗坟里是用青砖筑成的碹。碹里没有骨尸,只有笔砚等文化用具。其寓意我们聂姓家族后代出文化仕人。如今,东西山梁上的两姓祖坟均已被平掉,被村民盖上新房。据堂叔聂金等回忆,祖坟平掉前,大概有30多个坟头,也就是说埋着30多个先辈。假设我们迁自明初,到清朝末年已540多年。按照25年为一代、每代成倍发展男士来计算,我们来到河北迁安到清朝末年已是第21代左右、应有100多万名男士。这与祖坟所埋的先辈人数不符,显见迁祖来西陈庄的时间要晚于明初。从族谱分析,我们追辈到我的高祖(聂讳太)时,已经是我们西陈庄所有聂姓家族人员的同一祖宗了。经推断,我的高祖(聂讳太)是清朝嘉庆年代生人(大概1803年左右),如果是他或他的上辈从外地迁来,那么,可以说我们的迁祖来西陈庄大概在清朝乾隆末嘉庆初这段时间,至今有200多年。从1803年到清末民初有5辈人左右,应有男士30余人。这与祖坟所埋的先辈人数基本相符。所以,我的推断:我们聂姓家族迁至西陈庄大概在清朝乾隆末嘉庆初这段时间。至于是否乾隆末嘉庆初这段时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还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河北的聂姓分支,或是我的推断有问题等都有待进一步考察。
关于河北迁安西陈庄聂氏族谱表说明:此表编订于2013年7月,资料来源于先辈座谈、族契分析等。表由我们西陈庄聂姓同一迁祖(聂讳太)开始下列七辈人。据我的祖父辈聂德成、聂德林、聂德山、聂德元哥四个分家单(清光绪25年)分析推断,高祖聂讳太生于清朝嘉庆时期(1803年左右)。其生有四子(也就是我们长辈们所说的四大门),曾祖聂【大】、曾祖聂【二】、曾祖聂【三】、曾祖聂【四】分别出生在清朝道光时期。聂【大】生有三子,老大聂德龙、老二聂德万、老三聂德?分别生于清咸丰时期;聂【二】长大后迁徙到东北不详;聂【三】过继聂德?为子;聂【四】生有四子,老大聂德成、老二聂德林生于清同治时期,老三聂德山、老四聂德元生于清光绪时期。祖父辈时期,聂德福逃荒至西陈庄,被祖父辈聂德成、聂德林、聂德山、聂德元哥四个收留,取名聂德福落户于此。祖父辈哥八个生有十六子,均生于清光绪、宣统和民国时期(注:大伯父聂来生于1906年;二伯父聂?少年时给地主放牛被水冲走;父聂存生于1912年、卒于1971年),叔父聂平解放战争时期成为革命烈士(迁安县志有记载);父辈哥十六个生有我辈三十六人,均生于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祖德千年远,宗功百世昌。在祖宗和先辈的庇荫下,我们聂氏家族一定枝繁叶茂、家丁兴旺、伟人辈出。
上湾聂氏宗族:从根源到未来的传承与发展
"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六百年前聂仲拳携妻迁居新厝湾,以耕作家风奠基上湾聂氏。祖屋历经明代初建、1976年改建礼堂、2017年文物修缮,至今矗立如宗族图腾。
【贵州】毕节市金沙县聂氏各支系情况简介
金沙,这座历史悠久的县城,在解放前曾被誉为黔北四大名镇之首,自1941年建县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在这片土地上,金沙聂氏家族的足迹更是源远流长,他们大约在清朝时期就已迁入黔地,历经300余年的风霜,繁衍出12个支系,共计7-13代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聂族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祖籍:本镇集真村寺坎下)
江西高安聂姓探源
在高安话中,有个“叶”姓几乎与“聂”姓同音。其实,在普通话里,这两个字的注音是完全不同的,“聂”是“nie”,“叶”是“ye”。两个姓氏在高安的人口数量也不同,聂姓人口在全市排名第31位,而叶姓人口只排在全市的第91位。按《高安姓氏大观》的
福建将乐聂族
聂氏最早迁入将乐是明代。据泰宁《聂氏族谱》载,“泰宁聂氏郡望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宋朝末年,有聂氏后裔聂念三宦游于闽”,在泰宁城内西南方向定居,历宋、元、明、清四朝,由此繁衍聂氏一族。明代,聂念三第七世孙聂兴迁居朱口镇梅林村,聂兴第八世孙
山东泗水县聂氏分布
据《聂氏家谱》记载:明朝崇祯年间,聂氏始祖迁此居住,以姓氏得名聂家村
重庆市石柱县聂族
先祖聂文元,下有聂尚清,聂尚明二子,繁衍至今,祖辈传是从湖南常德桃园县鸡龙山大田村红花桥入川来的。同一期来的有聂文海(在太平槽)聂文相在湖北恩施中路甑子坝。
【江西】丰城市荣塘镇文资村聂族
我们这一支到我是廿四代,现巳有廿九代面世。我村族谱有好多册,
辽宁沈阳浑南聂氏家族
我们家族是从山东莱州(掖县)迁陡过来的。时间是清顺八年(1651年)先到宁远,又在的葫芦岛市生活到雍正三年(1725年)迁到沈阳南郊聂三家子居住至今。
山东临朐聂氏的起源
明朝洪武初年,先祖谨公从江苏省苏州市迁徙到山东临朐县城关街道狮子口村定居。谨公生四子,四子成人后独立发展,其后裔目前散居在临朐、青州、济南、寿光、昌乐、安丘、奎文、临淄、沂源等县市区,有的迁居北京、山西、陕西、辽宁、黑龙江、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