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监生”的背后, 隐藏着多少族谱没有记载的历史?

2025-08-19

一位“监生”的背后,

隐藏着多少族谱没有记载的历史?

 
 
 
 
 
 


昨天,我在头条上搜索扶沟县牌坊庄时,无意间看到一篇介绍扶沟各村姓氏情况的文章。其中介绍聂姓时,说了三位聂姓名人,聂珂聂献元聂恒茂

扶沟县三修家谱序


这三位名人,头两位我比较熟悉。因为聂珂公在创修家谱序言中提到过,他是明朝成化庚子科举人,后任山东莱州府通判。之后,因为遭遇大乱和老家失去了联系。献元公,清朝乾隆年间廪贡,任济源县儒学训导;乾隆四十六年三修家谱的序言,就是这位先祖的手笔。序言的落款是,十二世,岁进士,任济源县儒学训导,献元字殿彩谨撰。


恒茂公,以前好像没有听说过。文章是这样介绍恒茂公的:“聂恒茂,字松亭,民国年间扶沟县城西庙头寨村人。其家道殷实,为城西首富。门悬双千顷匾额。从扶沟到开封,他不用喝别人家的水,可见田庄之多。他不仅拥有数不尽的财富,还恤老怜贫,乐善好施,广做善事。出己资筑寨垣以防匪患,输粟米广布施以赈灾黎,深得百姓爱戴。”


这么重要的一位人物,以前我居然没有听说过。于是,我在族谱上一页一页查找,终于找到了。上面记载,十八世,监生,讳恒茂,字松亭。娶杜杨氏生一子,荣章。


如果在以前,可能我看过这段介绍后,就把这件事放下了,也不会多想什么。可这次不一样,我们要第十一次续修家谱了,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家谱上只记载了“监生”两个字。他老人家不平凡的一生,仅仅用两个字来概括,太不够了。可以想象一下,20万亩田庄是个什么概念?会不会让你大吃一惊啊?由此可见,这位先祖在土地经营方面,有着多么非同凡响的能力。


这件事让我心潮翻滚。不禁想到,自从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创修家谱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300多年;如果从始祖从山西迁徙到扶沟算起,家族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人物传记只有区区一篇,就是明朝扶沟进士何出图先生写的《乡耆聂公盈甫行述》。在这方面来说,显得太薄弱了。


其实,几天前,关于增加人物传记的内容方面,我已经有了想法。准备在续修家谱筹备群里发一个通知,让各村写一下值得记载的聂姓人物。只是,这几天赶上过春节,还没有发通知。于是,我把恒茂公的这页族谱拍了下来,发到了群里,看看大家有什么反应。


过了两个小时后,庙头寨的一位本家和我联系,谈起了恒茂公后代的情况。原来,他的一位当教授的孙子,已经去世了。后代大都在安阳居住。


我请这位本家和恒茂公的后代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请他的后代为他写一篇传记。


我觉得,本族人物传记方面,至少能写三篇文章。这样,他们的事迹记入族谱后,就可以传之久远了。不能让这些在扶沟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家族人物,就像以前一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来源:聂奇伟百度

时间:2025年2月3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303233103467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