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顺庆府】
顺庆府

简介
顺庆府,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果州置,治南充县(今南充市,淳祐九年迁青居山,元还旧治)。元至元四年(1267年)改置东川路,元至元十五年复为府,二十年升为路。明洪武中复为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充、西充、仪陇、蓬安、营山、渠县、岳池、邻水、大竹等州县地。宋属潼川府路,元属四川行省,明、清因之。民国二年(1913年)废。
历史沿革
宋代
顺庆府,本果州南充郡,宝庆三年,以宋理宗初潜之地,升府,隶剑南东路。端平三年,兵乱。淳祐九年,徙治青居山。领县三:南充县、西充县、流溪县
元代
元至元四年置东川路,后改东川府,十五年复曰顺庆府,又升为顺庆路,属四川行省。
明代
元代的顺庆路在洪武四年(1371年)分为顺庆府和广安府,西北南充县、西充县及蓬州(辖营山县、仪陇县)属顺庆府,东部渠江县、岳池县和渠州(辖大竹县)属广安府。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广安府降为顺庆府属州,渠州则降为县,与大竹、岳池、渠江三县一起为广安州下属县。此时顺庆府的管辖范围与元末顺庆路基本一致。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戊寅,因户粮不及数,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渠江县4县被废,前3县洪武十三年(1340年)十一月庚戌复置。此后至明末,除成化元年分大竹县增复设广安州邻水县外,顺庆府的州县再未发生过变化。成化元年以后,顺庆府有2直辖县、2州、6州辖县。
蓬州:元末为顺庆路属州,领相如县(附郭)、营山县、仪陇县3县。洪武四年为顺庆府属州,省相如县入州。洪武十年五月营山、仪陇俱废,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广安州:元顺庆路广安府,洪武四年为广安府,直隶四川行省,领渠江县(附郭)、岳池县,渠州和渠州属下的大竹县。九年四月甲午改广安府为州,渠州为县,隶顺庆府,州为顺庆府属州,渠县、大竹县归本州,十年五月戊寅省渠江县入州。成化元年七月新增邻水县,此后州共领岳池县、渠县、大竹县、邻水县4县。
清代
清初因明代,领州二县八。
康熙七年(1668年)裁岳池县归并广安州,领州二县七。
康熙六十年(1721年)复置岳池县,仍领州二县八。
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渠县、大竹县往属绥定府,后辖县六州二,称为顺庆八属。
明朝 行政规划
顺庆府(元顺庆路。)洪武中,为府。领州二,县八。西南距布政司六百里。
顺庆府 领州二,县八
南充,西充
蓬州 领县二:营山,仪陇
广安州 领县四:岳池,渠,邻水,大竹
南充(倚。北有北津渡,县旧治也。洪武中,徙今治。南有清居山。西有大、小方山。东有嘉陵江。西有曲水,又有流溪水,东有清水溪,又有大斗溪,俱流注於嘉陵江。又西有昆井,产盐。府境州县多盐井。北有北津渡巡检司。)
西充(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充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南岷山,上有九井、十三峰。西有西溪,即流溪也。)
蓬州(元属顺庆路。)洪武中,以州治相如县省入。(东南有云山。西有嘉陵江。东北有巴江。)西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二:
营山(州东少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蓬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大、小蓬山。东有巴江。)
仪陇(州北少东。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蓬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有伏虞山。北有金城山,一名金粟山。东有巴江。北有鳌水,流入嘉陵江。)
广安州(元广安府,属顺庆路。)洪武四年降为州,来属。十年五月以州治渠江县省入。(东北有篆江,即巴江,合渠江之下流也。江中有三十六滩,亦名洄水。又北有浓水,南流合於环水,至州南合洄水,并注合州之嘉陵江。)西北距府二百十里。领县四:
岳池(州西北。东有岳池水。)
渠(州东北。元渠州,属顺庆路。至元二十六年五月省州治流江县入焉。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县。东北有八濛山。东有宕渠山,有渠江,下流合巴江。又北有卫渠关,正德中置。)
邻水(州东少南。成化元年七月置。东南有邻山,产铁。有邻水,下流入大江,县以此名。)
大竹(州东少北。元属渠州。洪武九年来属。西有九盘山。东有东流溪,下流合於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