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记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这三者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著述体系。而历代家谱记人记事到每个家庭成员,从一个特有的角度记录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丰富史料,他不但记录了姓氏产生丶家族迁徙原因和轨迹,还间接的记录了先人的价值观和心路历程。聂氏族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史的一部分,记录从传说到详实极富史料价值。
家谱记录分四个阶段:一为传说阶段,没有文字记录;二为零星记录阶段;三是有具体住址和主要人物记录阶段;四是有每个人不间断的生殁记录直至今日,第四阶段为信史。
姓氏的产生和演变,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据湖北监利聂氏族谱(三礼堂)记载:相传四千多年前,少典的儿子炎帝生活在姜水之滨(今甘肃省境内)因而姓姜;黄帝生活在姬水之滨(今陝西省境内)因而姓姬。古代的姓中都有个“女”旁,这是母系氏族集团的印记。炎帝下传四十八代到姜太公子牙,姜子牙辅佐周王室有功,分封齐国,后裔齐丁公之支子荣仲封为卫国大夫,食采于聂城(今河南清丰县北,古属山东聊城市),为齐国附庸,后子孙以国名为氏,氏有方位的意思,因此聂姓确切的说应称为聂氏。发展到今天,姓和氏都统称为姓氏,这是源流的第一阶段——传说阶段。
聂氏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县),汉朝彝纪公世居河东,故河东多聂氏,晋时道谟公以彝纪公为始祖,以河东名郡,此河东堂之由来。聂氏传至七世孙‘政’,政公代严仲子刺韩相俠累而献身(《战国策》记载);政之子轵避难徙河南郑州,轵到八世孙聂良,良仕汉为颕川太守;至四世孙聂壹,壹居雁门马邑,帮助汉武帝打败凶奴;至八世孙聂友,友三国时仕吴,为丹阳太守,有善政,东晋朝追封英明惠烈王,建祠临江(今江西省)樟镇祀之;至十九世孙淳化,这为第二阶段——有零星典史可查阶段。
至隨(唐)高祖时,淳化公自郑州至江西任丰城县令,秩满将归,因士宏兵乱,遂卜居于折桂乡,这是居江西丰城折桂乡荷塘里之始;传至十二世至洪英公,至唐乾宁乙卯(公元895年)徙居长乐川塘,传二十二世,居六百余年;一时富甲乡邦,英贤崛起,其间有彝忠公以诗名,崇义公以礼鸣,冠卿公以乐鸣,地因此得名聂坊。至元末遭兵乱迁居星散,有楼前龙岡亭子桥;汾阳枫溪;以及湖南长丶湘丶衡丶麻等处。十六世祖源中公由川塘携其子孟和丶仲和徙夏阳卜居。孟和生四仕,仲和生五(六)最,人丁兴旺,富甲乡邻。弘治年间登显公至暮年,秉先机之哲,恐极盛之下难乎为继,遂由夏阳徙寒源卜居,此孟和之后 。我祖济明公和济万公携其孙文春公徙长沙淳化都高仓缪家塅河东岸卜居。此为第三阶段——江西有谱可查。
至清康熙丁丑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 由江西老家夏阳丶寒源和湖南长沙缪家塅等处合修了来湘后的一修谱, 源中公以下均有记载; 至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 由廷安诸君子主持纂修了二修谱, 确立济明丶济万公为长沙缪家塅聂氏支族一世祖; 至道光庚子年(公元1840年), 由协中公丶文虎等公续修了第三修谱.
至清同治十年, 济万公之后人树声丶声沛兄弟分别在直隶丶粤东为官, 仍不忘家乘, 修草牒一部, 未能付梓,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 由绍缙公承同治草牒纂修辛已族谱.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 由绍缙公丶恺南公共同纂修了乙卯谱, 这是明丶万两公后人共修的谱称为四修谱, 该谱记载了自明丶万二公之后记人丶记事具体到人. 为实录信史。
从明末清初到十九世纪中叶的两百多年里,湖南没有发生大的战事, 是历史上较为和平的时期,我祖济明公. 济万公兄弟后裔(我在聂网发表文章时称之为星沙聂族) ,在这段相对平静的岁月里开枝散叶,先在长沙修了祠堂, 又在湘阴修了分祠, 呈现出一派人丁兴旺的景象。清咸丰二年(1852年) 6月,太平军从广西进入湖南,洪秀全. 杨秀清. 萧朝贵. 石达开等部开始进攻长沙,久攻不下,于11月30日雨夜撤离转攻益阳. 岳阳。这支不带粮草的军队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他们在围攻长沙期问,先是吃尽了农民和富户的粮食,转而收割农田的稻谷作军粮,民众纷纷逃离家园。太平军撤走后长沙周边庙宇祠堂尽毁,路绝人稀一片狼籍。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长沙进行了四次最大规模的主力对决,这四次会战较之九十年前的太平军的冷兵器战争更为惨烈,四次会战过后长沙城及周边地区已成焦土,铁路沿线已无住户,民众尽数逃离,两次战争也让聚族而居的星沙聂族各散五方。紧接着四年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党执政后土地改革,逃离外地的民众在滞留地被重新分配了土地或就地工作,后来执行多年的户籍制度使多数族人没能回到原籍。时至今日长沙白山聂氏祠堂附近族人已经不多,据我从中华聂网和实地调查得知,岳阳. 湘阴. 汩罗. 华容(黄湖村) 都有星沙聂族后裔居住,他们大都小规模的修了家谱,我还发现沅江有一支星沙聂族后裔,。已和先期从江西老家迁来湖南的聂氏合修了家谱。
民国之后国家多灾多难,文化革命期间家谱被定为必须销毁的旧书,红卫兵和各种革命组织挨家逐户搜查,幸喜湘阴涝溪桥聂家大屋的聂绶钧历尽风险, 冒着被批斗的危险,保留了两套家谱(光绪七年和民国四年家谱) 。为我们家族保住了寻根索源的第一手资料,我已将光绪七年家谱十多卷全部复印保存。近年户籍制度松动,人们可以自由迁居,年轻人多数都各自外出谋生,家人族亲虽千万里,有互联网相连如同近在咫尺,中华聂族宗亲会正在筹划修纂全国通谱,望各位加强宗亲间的联系,一卷家谱在手,你就能在家族历史长河的坐标系里找到你正确的位置。聂氏家族源远流长,血脉传承,代代昌盛,相信家谱在,家族就在。
聂国伟(承武)写于华容尚书西路住所
2017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