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节孝聂氏两祖姑

2024-09-05

节孝聂氏两祖姑
 
 
 
 
 
 

古冈聂氏为广东聂氏一大支派,是北宋户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聂昌(1078-1126年)与赵氏夫人所生之子聂发的后裔,据族内近期估算,在广东有5万人,主要分布珠三角和西江流域。聚居村落主要有:江门市蓬江区荷塘苍村;新会区会城城南、茶坑,三江茶园,沙堆梅湾;恩平市沙湖南闸(十多条自然村)、水口;肇庆市高要、德庆、封开;云浮市云安、罗定、郁南;阳江市阳东区;茂名市信宜;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等等。


一脉伸延的传奇故事


古冈聂氏传统以聂昌为一世,二、三世单传,当四世遇到了传代“最危险的时候”,出现了两位女性家庭成员力挽狂澜,转危为安,她们是聂五姑、聂七姑。


三世“国子上舍”聂申生四世五姑、七姑姊妹和天锡、天银小兄弟。申公不幸早逝,天锡、天银幼而失去父母,而五姑出嫁未满周岁就夫亡。于是,五姑与妹立下誓愿,姊不再嫁,妹不出嫁,同守节义(节操与义行)。她俩勤力纺织,积蓄购置田地,将幼弟天锡抚育成人(天银夭折),延续了古冈聂氏一脉香火。


生于宋理宗年代初的聂天锡,于是较早娶妻生子,他的两个儿子为家族赢得了光彩。长子聂世积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长大后当了级别最低的文官“将仕郎”(为宋文官散阶从九品),后隐居新会潮阳里,广兴田园,精密经营,以致巨富。次子聂家积也生于淳祐年间,后幸运成为宋朝郡马,郡主是度宗皇帝胞妹。据《聂氏族谱》,他“担任军务,指挥打仗,节节胜利,效忠朝廷”。


聂天锡封“朝奉大夫”(为宋文官散阶正五品)。据《聂氏族谱》,“后因朝廷多事,隐居不仕,多置田园,留与子孙”。作为宋朝郡马的父亲,在宋元崖门海战中为南宋作出贡献,“其时行朝泊崖山,公奔走崖门之滨,出粟勤王,造海船以通番邦,为国捍患,新会邑推为望族。”


假如没有五姑、七姑的节孝义举,该聂家香火就不能延续,也就没有日后“古冈聂氏”庞大家族的荣耀。


聂姑立传  载入方志


明清广东省志、广州府志、新会县志《人物传》中都记“列女”,聂氏祖姑传见于清代各级方志,而未见于明代方志。明成化九年(1473年)《广州志》的人物志“节孝”未有,明万历(1602年)《广东通志》“列女”传也未记。


最早立传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广州府志》


目前发现该志为聂氏祖姑立传为最早。现从卷四十三抄录如下:


聂氏,新会人,孝廉聂岸庵祖姑。嫁未周岁,夫殁,柏舟自矢归。告其妹曰:“吾与若不幸父母早世,弟幼弱,吾若更适,谁其抚字之,聂氏之祚危矣。”妹感其义烈,亦誓与贞守。遂同抚遗孤,勤纺织,置腴田,为聂氏子孙计。族人义而祀之,设位于祠之左庑。时郭符甲典试粤中,为题其额,曰“节孝流芳”。


这段最早的传记,对聂氏文化研究是个非常重要文献。因是文言,有些典故需作些注释,以便读者理解。


柏舟”亦写作“栢舟”,用柏木做的船,又是《诗经》中篇名。《诗·鄘风·柏舟序》说,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想将她嫁出,她发誓不允许,就作了这首诗来回绝。以后“柏舟”借代丧夫或夫死而立誓不嫁。


抚字”即抚养。


”,指流传、传代。如“传祚万世”。


贞守旧称妇女守一而终的节操。旧称女子未许嫁也曰“贞”。


腴田”肥沃的田地。


左庑”,左边的廊屋。


郭符甲典试粤中”。郭符甲(1605-1648年),进士出身,明末名宦,抗清兵败殉国,受追赠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即清顺治二年,1645年),前往广东主持考试,发掘人才有方。典试,主持考试之事。


为题其额”,为她们题写匾额以嘉奖。


节孝”,贞节和孝顺,节操孝行。


流芳”,流传的美好声誉。


康熙志、乾隆志照抄录

17年后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新会县志》(贾雒英修,俗称贾志),卷十五《列女志》中这段记载相同,只是 “亦誓与贞守”改为“亦誓不嫁”;开头省略“新会人”;而最后的“节孝流芳”调错字序,变为“孝节流芳”。“孝节”是节操孝行,而“节孝”是贞节和孝顺。之后的乾隆县志又照错抄录,直到道光县志才据府志改回“节孝流芳”。


康熙《广东通志》(1697年)也基本照转府志,仅个别字有出入。1731年雍正《广东通志》(入四库全书)照录,道光《广东通志》(1822年)也照录。以上皆误作明代。


道光《新会县志》作出修订


1840年的道光《新会县志》列女传《聂五姑》,排在“宋”。还加了按语说,康熙县志(贾志)、乾隆县志(王志)列为明代人,《草志》又作五姑嫁宋某,都错,今根据《聂氏族谱》订正:


聂五姑,象山聂家巷人。理宗时,国子上舍聂申女,同知枢密院忠愍公聂昌曾孙女。嫁未周岁,夫殁,归告其妹七姑曰:“弟天锡不幸蚤失怙恃,吾与若更适,谁其字之。”妹感姊义,亦矢志弗嫁。抚孤纺织,置田,为聂氏子孙计。后天锡官至朝奉大夫,族人义之,附享先祠。国朝裔孙建专祠奉祀。郭符甲典试粤中,题曰“节孝流芳”。

节孝聂氏两祖姑

注:“怙恃”,父母的合称。《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蚤失怙恃”是过早失去父母依靠。“矢志弗嫁”是立下誓愿,以示决心不嫁。“”,你。“”,女子出嫁。


该传还收录了清代诗人萧燧《为聂义姑祠纪事》诗。


萧燧《为聂义姑祠纪事》诗


萧燧是新会清代有名诗人,会城人,拔贡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科第二名举人。先后当过东安、普宁、海丰、高要县教谕,官至直隶唐县知县。此诗也收录在道光年间出版的新会优秀诗集——《冈州遗稿续》,比县志多了说明,抄录如下:


至孝长留节义名,存孤深识古人情。

惊闻旅雁原鸰痛,别谱离鸾寡鹄声。

二女同居延一线,千秋报德仰双清。

可怜根本犹能庇,不种荆花种女贞。


诗人开篇就赞扬她俩极尽孝道(“至孝”)的节操与义行(“节义”)长存。恤养孤儿(“存孤”),正是践行古代贤人的高尚情操。


“旅雁”,南飞或北归的雁群。“鸰原”出典《诗·小雅·常棣》:“脊令(鹡鸰,水鸟名)在原,兄弟急难。”“鸰原”比喻兄弟友爱。


鸾,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离鸾”比喻分离的配偶。鹄,通称天鹅,寡鹄,丧偶的天鹅,比喻寡妇或不能婚嫁的女子。


第三、四句用雀鸟拟人化,用典高深。为使读者充分理解,原版有说明:“五姑已适而寡,七姑犹待字也。”


第五、六句说,二女令到传祚一线延续,家族千秋万代庙祀报德,敬慕这种高洁的思想及行为(“双清”)。


可喜可羡(“可怜”)的是,树的根干(“根本”)尚能保护(“”),以树木来比喻聂家之祚。这不是种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同枝并茂),而是种女贞(木名),用了晋代苏彦《女贞颂》“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的典故,以花木比喻,颂扬了二女贞守之操,坚强卫家。


被朝廷发现和旌表


为什么南宋聂氏两祖姑的感人故事,并没有像其他列女那样记入元、明地方史志和旌表,而迟至清代,即400多年之后呢?因为之前聂族将两祖姑祀入祠堂,世代供奉,但族外是不知道的。是什么时候才被族外发现的,没有记载,但方志中“郭符甲典试粤中”一语,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明亡清立时,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南明弘光元年(也即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农历乙酉年),南明朝廷在福建、广东举办科举考试,以挖掘人才,而到广东主持这次考试(“典试”)的是名宦郭符甲。


新会参加“乙酉科”考试成为举人的,道光《新会县志》有记载:“大清顺治二年乙酉,闽广仍举乡试,有伪隆武一科,新会中式11人。”列出名单中有“聂振奇,河塘人”。河塘是荷塘的旧名,查对荷塘苍村《聂氏族谱》,有记“十七世振奇,字全弼,明隆武乙酉举人”,十分吻合。


由于主考官接触生员,郭符甲获悉聂氏举人家族的五祖姑、七祖姑事迹,为弘扬礼教,对此节孝进行旌表,还亲自题词“节孝流芳”,给匾嘉奖,一时轰动地方。《恩平聂汝森祖传家谱》记“明旌表宋孝节聂五姑之神位”“明旌表宋节贞女聂七姑之神位”,民国德庆县《河东郡鹿颈岗聂氏家谱》亦见“皇明旌表孝节贞女”,可证“明(南明)旌表”。


二十多年后修的清代第一本《广州府志》,新将聂氏祖姑入传,首句就说明是“孝廉聂岸庵祖姑”。孝廉,是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举人“岸庵”是谁,暂未找到族谱校对,不知是否聂振奇的别号。


清廷对郭符甲这个前朝名贤是“认数”的,还赐谥“节愍”,对聂氏两祖姑的节孝也同样重视。又五十年后,雍正皇帝诏令“郡县均立节孝祠,妇女以节孝贞烈被旌者,已故设牌位于祠,有司春秋致祭……”(《钦定大清会典》)。雍正二年(1724年),新会县奉命建节孝祠(在仓前街,如图,民国时已不存,位置在今一中校内),聂氏两祖姑首批进入奉祀。

节孝聂氏两祖姑

乾隆《新会县志》记,按规定在“祠宇门外建坊一座,将前后旌表节孝妇女标题姓氏于其上,已故设牌位于祠中,春秋二祀”。据道光《新会县志》记,节孝祠与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此四祠每年春秋举办祭仪,“释奠礼”完毕,教谕致祭。


铸就重要聂氏“家文化”


两祖姑对古冈聂氏之祚,功德无量,族人感恩情结至深。更由于受到明清朝廷旌表,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族人高扬孝义的旗帜,铸就感恩的古冈聂氏“家文化”。


聂五姑七姑载入清代省志、府志、县志,分枝各地的古冈聂氏族谱,将她们“编入世系以示子孙使其志不忘焉春秋祭祀当永与之。”(《恩平聂汝森祖传家谱》语)传统族谱是不将女性列入世系的,而聂氏族谱对五姑七姑直接编入世系,成为修谱个案。


聂五姑七姑除在清代祀入节孝祠外,家族还在新会建了专祠,而分枝各地的古冈聂氏祠堂,都设有五姑七姑专门神位:明旌表宋节孝聂五姑之神位、明旌表宋节贞聂七姑之神位。

节孝聂氏两祖姑

▲ 位于新会沙堆镇梅湾聂氏祖堂左侧的节孝祠

节孝聂氏两祖姑

▲ 位于江门荷塘聂氏宗祠内先祖神位左侧的五姑七姑神位

节孝聂氏两祖姑

▲ 位于新会城南聂氏祠堂内先祖神位左侧的五姑七姑神位


2014年族人系统重修(迁葬)聂昌等一至四世祖墓群,几经艰辛,选定新会沙堆镇梅湾村红花岭土名“苍蒲地山”的风水宝地,五姑、七姑墓也列7穴之中,享受数以万计的族裔拜祭。

节孝聂氏两祖姑

▲ 位于新会沙堆镇梅湾村红花岭土名苍蒲地山的古冈聂氏先祖墓群


今天,虽然古冈聂氏的发祥地——聂五姑七姑当年居住的会城象山西麓聂家巷——早已烟消云散,但族裔更兴盛,族居地更多、更和谐,两祖姑的英灵族中永存,事迹流芳史册永垂。



来源:族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