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县地名志【聂】

2016-11-02
江西省武宁县地名志
 
 
 
 
 
 
泉口公社

路  口:位于阔大田昄北侧,有合面小街,向为武宁通湖北要道。48户288人。明隆庆年间,聂姓由邻村大垄迁此。


西冲口:位于路口西偏北2.5公里大垄村西面垄口上。12户74人。聂姓于清乾隆年闻由路口迁此。


大  垄:位于路口北约1公里大山垄内。27户186人。明正德年间,聂姓建村,现住本县大桥河公社柘林水库库区移民。 


青林下:位于路口东偏南约l公里宝盖山北麓,以山上林木长青得名。3户15人。聂姓于明未由本县河垄迁此。


聂  家:位于路口东北约12公里小山东麓。2l户162人。明嘉靖年间,陈姓由邻村上陈迁此,因陈姓迷信聂九老爷,并塑像祭祀,群众惯称聂家。


倒地旗:位于路口北部约8.5公里山区。17户99人。以地形得名。明初,聂姓从本县丰田栗林迁此。


山  下:位于路口北部约705公里山区。20p。104JL。村建于天尊山脚下。明洪武初,聂姓从本县丰田栗林徙此。


沉  洞:位于路口北部约9.5公里山区。27户,183人。早年此村较穷故名穷洞,后演变成今名。明初,聂姓从本县丰田栗林迁此。


细  房:位于路口北部约9 公里山区。以兄弟排行得名。明初,聂姓从本县丰田栗林迁此。仅1户4人。


夏  张:位于路口东部约4公里丘陵地。20户,145人.早年夏,张二姓开基,故名。夏、张二姓失居后,聂姓从本县茶坡垄迁此,已20世。


夏张新屋下:位于路口东北约8公里天尊山脚下。8户,24人,村建于夏张村下侧。明正德年闻,聂姓从本县丰溪河迁此。


周  山:位于路口东部约6公里山垄内。18户,103人。早年周姓拓基,故名。周姓失居后,聂姓从本县下北山徙此,至今22世。


夏  塘:位于路口东北约4公里小山嘟下。20户,107人。早年夏姓拓基,村建于水塘一侧。夏姓失居后,聂姓于清顺治末年,从本县上北山迁此,沿用原名。


河  垄:位于路口东北约5.5公里山垄里。20户,184人。以地形得名。聂姓从本县下北山迁此,已22世。


茶坡垄:位于路口东部约4公晕山垄内。18户,125人。村侧山坡上有茶叶树。聂姓从本县河垄迁此,至今2l世。


粟  林:位于路口东部约5公里丘陵地。20户140人。此村原栗树成林。明洪武初期,聂姓从本县下北山迁此。


三里塘:位子路口东部约4公里丘陵地。28户249人。以水塘得名。聂姓从本县茶坡垄迁此,已13世。


新屋下:位于路口东部约4公里天尊山脚下。8户,24人。村房系在老屋左侧坡下建新,故名。聂姓从本县周山迁此,至今20世。


下烟囱:位于路口南偏东约1.5公里丘陵地。村建水塘下侧。2户,4人。聂姓从本县清溪迁此,已5世。


山  口:位于路口南偏东约1华里丘陵地。25户,131人。村建于五里垄出口处。明万历中期,聂姓从本邑上北山迁此。


楼  厦:位于路口东北约4公里田垄中。61户367人。以楼房得名。明万历中期,聂姓从从本县丰田徙此。


前  宅:位于路口东部约3公里山丘间。43户,209人。以住宅方位得名。清乾隆初,聂姓从本邑沙缸头徙此。


下  坪:位于路口东部12公里田垄内。村建在地形较低平处。聂姓从本县下北山迁此,已11世。8户,48人。


五泉洞:位于路口东部约15公里山腰问。村侧有五个泉洞。聂姓从本地上坳迁此,已18世。


上  坳:位于路口东部约13公里山坳侧面。21户,138人。聂姓从本地大房迁此,至今14代。


六  房:位于路口东都约12公里山脚下。20户148人。以兄弟排行得名。明末,聂姓从本地下北山迁此。


邹  家:位于路口东部约13公里山垄内。5户 29人。早年邹姓开村,故名。邹姓失居,聂姓从本县下北山迁此,已7世。 ’


上屋塘:位于路口东部约11公里山脚下。村建于填平的水塘上面,故名。清康熙初,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12户,75人。


林家垄:位于路口东部11公里山窝内。6户,36人。早年林姓开基,故名。林姓搬迁后,聂姓从本邑下北山迁此,已6世。


杨  家:位于路口东部约12公里山脚下。7户,37人。杨姓始居,故名。杨姓失居后,聂姓从本县下北山迁此,至今14代。沿用原名。


坳  背:位于路口东部约11.5公里山坳背下。14户72人。明正德年间,聂姓从本邑下北山迁此。


大  园:位于路口东部约12公里山垄内。10户。76人。以村中独立山凸得名。清乾隆中期,聂姓从本邑上房迁此。


凤  坑:位子路口东部约8公里山脚下。60户,432人。以地形得名.明万历初,聂姓从本县沙岗头徙此。


李家边:位于路口东部约9公里丘陵地。早年李姓建村于山边处。李姓失居后,“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已12世。仅1户,6人。


上北山:位于路口约8公里山垄内。32户,243人。村建予下北山片村上侧。聂姓从本省临川徙此。已传24代。


东  湾:位于路口东部约8公里丘陵地。24户,204人。村建于凤坑东侧山湾处。明嘉靖末期,聂姓从本地上北山迁此。


社边园:位于路口东南约8公里丘陵地。8户,58人。村建在社埴侧边园地上。清康熙中期,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


清  溪:位于路口东部约5公里丘陵地。30户,187人。村建于小溪侧面,溪水甚清。明洪武初,聂姓从广东徙此。 ‘


徐  坊:位于路口东部约7公里山垄中。29户,189人。早年徐姓建村,:开设染坊。徐姓失居,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已24代。


田  塘:位于路口东部约6公里山垄中。56户,380人。此地原多塘相连,名连塘,后改塘为田,更名田塘。明嘉靖末期,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


枧田湾:位于路口东部约6公里山垄田畈转湾处。22户,144人。村居民架枧引水灌田,故名。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已13世。


河  东:位于路口东部约6公里丘陵地。24户,141入。村建在河东侧。明朝万历中期,聂姓从本县西头迁此。


金水田庄:位于路口东部约12公里山脚下。以田得名。清光绪初,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仅1户,4人。


沙缸头:位予路口东南约8公里丘凹里。40户,207人。聂姓于明弘治年问,从本县上北山迁此。建村时在屋后山上挖出破沙缸,故名。


仓下垄:位于路口东12公里山垄内。7户,48人。早年属阚姓田庄,阚姓失居,聂姓从本县问场迁此.已12世。


上  流:位于路口东南约3公里丘陵地。42户217人。以流水方位得名。明初期,聂姓从本县上北山迁此。 


潘  锻:位于路口东南约5公里山垄里。6户,31人。村建田嘏,始居潘姓无考。清顺治末,聂姓从本县茶台垄迁此,沿用原名。


下北山:位于路口东部约12公里山垄里。境内有杨家垄、上坳、下。坪、坳背等九个自然村。此片处北屏山脚下。明初,聂姓从本县栗林迁此。

横路公社

上大富:位于横路北约5公里田锻间。31户141人。聂姓于明正德五年由本县沙岗头迁此,当时以富有著称。


大 富:位于横路公社上富大队境内。有阔大田锻。相传有聂姓富户,用斗量钱。包括5个自然村。


北 岸:位于横路西北约6公里,处新溪港上游北岸。3户24人。聂姓于明永乐年间由本虽自石匣迁此。


聂 家:位于横路西北约5.5公里山垄内。18户105人。聂姓于明初由本县下北山迁此。


坡头坑:位于横路西偏北约6公里山腰问。1户7人。聂姓于明成化年间由本县白石匣迁此。


石 埂:位于横路西约4公里岩石山口上,4户25人。聂姓于清雍正年间由本县沙岗头迁此。


北 山:位于横路西约4公里小港北侧山腰间。4户25人。聂姓于清雍正年间由本县沙岗头迁此。


南 山:位于横路西约4公里小港南侧山垄内。18户98人。聂姓于清雍正末期由本县沙岗头迁此。


河 坳:位于横路西偏北约8公里大山坳上,下临深沟。1户11人,清道光中期,聂姓开村,现住刘姓系近年迁此。


上源崽:位于横路西编北约7.5公里大山间,村侧有小股泉水。1户7人。聂姓于1941年由本县坳头迁此:


牛角表:位于横路西偏北约7.5公里大山间,以山形尖如牛角得名。2户13人。聂姓于清光绪初期由本县楼下迁此。


大 畲:位于横路西约8公里,处山路交叉处,有大片旱地。6户40人。潘姓于清光绪年间由湖北龙港迁此,继有聂姓迁入共居。


上罗设:位于横路西约6公里山问,有小锻。1户8人。始居罗姓无考,继居聂姓系1935年由本县下北山徒此


野鸡坪:位于横路西约6公里山腰平坦处,以山形似鸡得名。4户23人。聂姓于1935年由本县自石匣迁此。


南 冲:位子横路南约1.5公里小港南面山垡内。聂姓于明初由本县上北山首迁此地,包括成家,坂里,冷家,谈家等自然村。属洞门大队。

宋溪公社

聂 家:紧接宋溪东侧。42户157人,聂姓于清乾隆末年由本地碛溪山迁此。


茅坑嘴:位于宋溪东北约8公里山垄内,山嘴漫生茅草。7户39人。聂姓于清咸丰年间由湖北迁此。


茶树坑:位于宋溪东北约7公里山垄内,原有大片油茶。3户16入。聂姓于清成丰年间由本县横路迁此。

大洞公社

五福龙潭:位于洋湖锻东偏南约10公里山间洼地,村周五峰环列。8户15人,聂姓于清咸丰年间由邻村金竹颈迁此。


金竹颈:位于洋湖饿东南约8公里山颈上,山间漫生金竹。8户35人。聂姓于清初由本县下托山迁此。


大 房:位于洋湖段东南约7公里山腰问。1户4人。聂姓于清光绪年间由本县下北山迁此,以兄弟排行定名。

黄塅公社

洞 上:位于月田西南约16公里山腰间。13户75人。始居聂姓系清乾隆中期由本县路口迁入,继有叶、田等姓迁入共居。

南岳公社

聂 家:位于南岳南约4公里山腰间。2户,12人。清乾隆中期,聂姓从湖北省通山县徙此。

澧溪公社

章家源:位于澧溪西北约11公里山垄内。l户6人;章姓开基,继居聂姓系清同治年间由本地楼下迁此。



本文摘抄于《江西省武宁县地名志》如有遗漏请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