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说法 一
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错误原因:记载错误,查阅史料,当时不存在聂国,所封赐的是一小块盖了城池的土地,而且城池位于卫、齐两国中间,不属任何一国,领主却在卫国为官,因而不可能存在国家的实权和机构,只能是一座不大的城池而已。历史有记载是邢国土地,没错,但成为邢国的土地是后事了,后来邢国吞并了聂城。
错误说法 二
得姓始祖:源于姜尚(姜望、吕尚、吕望、姜太公、吕太公、齐太公)。
错误原因:时间错了。史料记载是齐丁公时,那时候姜子牙已经不在多年了。
而且也不能是齐丁公,因为封地是周康王姬钊封赐给吕奭(齐丁公的庶子)。所以得到封地的人是吕奭。
错误说法 三
出自姬姓。
错误原因:人物错了。史料记载封地是周康王姬钊封出去的。可姬钊封出的地块儿就多了,按照此说法的话,在周那个年代,谁得地谁改姓,天下那么多诸侯哪个不是周天子分出去的呢,都能说得姓始祖是周天子么?应该找着那个被封赐的那个人,才是得姓的先人祖宗。
错误说法 四
“食采于聂”中的“聂“在今河南省濮阳。
错误原因:地点错了。据多方史料考证,卫大夫采邑地为今山东聊城东北,即茌平县贾寨乡、肖庄乡一带。
错误说法 五
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亡后属齐,居者以地为氏。
错误原因:地理划分错误。史料记载,邢国是周成王所封,姬姓,侯爵。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疆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故黄河以西,包含今邢台市全部、石家庄南部、邯郸大部、及衡水、临清之一隅。
由此我们就知道错误了,今茌平县在聊城,与卫、齐、两国紧邻,不属任何一方。也就是说聂姓起源与邢国无关。时间点错了,成为邢国的土地是后事了。
而且历史上“狄国伐邢”、“齐桓公重建邢卫”的时候,已经到了东周春秋时期,聂北早已不再是吕奭后人的私有封地了,而归邢国管辖。地名虽在,聂城早已被废弃,城中的百姓已散布各地了。后来邢国被灭,又归齐国管辖。
错误说法 六
出自他族有聂姓或改聂姓: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采用汉姓,其中有聂姓。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今满、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错误原因:聂姓起源于齐地,那边是汉文化中心,跟这里所讲的聂姓没多大关联,我们现研究的是汉姓聂。而且对于苦学汉语的老外来说,相比刘、张、李、孙、赵,念起来更顺口些。所以取聂姓的外国人毕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