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记

2016-01-05 12:47 聂族氏志

万年县与聂氏宗谱


今万年县富林村,即为孤山聂姓的"老家",孤山与富林两村聂姓原本一脉相承。因为有这一历史渊源,在续修《聂氏宗谱》过程中,孤山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孤山有个万朝天,朝朝暮暮过万年,惹得富林来拜碑,一夜卖掉几垅田"。这里所讲的"万朝天",就是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时孤山聂姓有个叫贵万公(1686-1738)的,他为宗谱的溯源不计个人得失和辛劳,常独自一人跑到远隔百里之遥的万年县富林村去游说,富林聂姓得知此事后也应约来到了孤山察看了碑文(即"聂广升公墓志铭"),结果不得不"认祖归宗"了。时下为了热情款待老家里来的客人,孤山聂姓族人不得不卖掉了一垅庄田。此事一直在该村传为佳话。


  在清朝年间,民间有"小小的万年县,比不上一个富林村"之说。那时的万年县富林村,可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宗族,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村在朝廷做官的就有:聂位中,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十一年即1733年科会试榜);聂体元,乾隆十八年癸酉科乡试榜;聂体亨,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乡试榜;聂济世,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钦点户部主事等等,真可谓英雄辈出,人才济济。更令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清雍正十二(1734)年秋,为了正本清源,时翰林院庶吉士聂位中将江西一带的聂氏宗谱统一带到京城组织会修,就聂氏源流又进一步作了统一规范和完善。据孤山《聂氏宗谱》载:"至乾隆辛未岁会修于万邑,刺太史九峰(指聂位中)宗先生始以碑文证之,继以宗谱证之,因源溯流,使数代之谬附者一旦遂釐,然各正焉 "

聂友鹿缘

——樟树之起源译文:

聂友字文悌,出生于淦阳镇,初祖是炎帝。商代时,他的先祖跟随西周太王二子奔赴南方赣水中游地区,太伯自号句吴,在赣水中游地区建立吴国,聂氏家族也在此繁衍生息。三国时期,聂友的父亲聂师道奉事孙权,与周瑜交好,名望颇佳。聂友自幼学习文韬武略,长大后爱好射猎,常到道教名山阁皂山请教道学,学习治病救人的方法。这年,赣水泛滥,瘟疫蔓延,庄稼欠收,民不聊生。聂友每天射取猎物、悬诊救治百姓。一天阴雨绵绵,聂友在赣水边狩猎,看见一只白鹿嘴中衔草,斜看着聂友,似乎有什么话要说。聂友觉得很奇怪,想走近看看,突然跑出一只猛兽,咬伤了白鹿。聂友非常吃惊,急忙拉弓搭箭射向猛兽。猛兽化作一缕轻烟蹿入赣水。聂友急忙跑到白鹿身边,白鹿将嘴中衔的草交给聂友,把详细的意思告诉聂友,说完就气绝身亡。聂友非常悲伤,按照白鹿的话将它下葬,在它墓旁种下那棵草,将射兽的箭掷入赣水,顿时雨过天晴,洪水消退,两岸现出新的景象。鹿角升出墓土化成一片樟树林,遍地长满仙草。取草煮水让百姓喝,瘟疫便平息了。聂友带领大家用仙草及名酿特酒祭拜白鹿以表谢意。后来聂友依照白鹿的话把制药的方法及治病的药方传授给当地百姓,各地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纷纷跑来求医买药,老百姓们在樟树下买卖药材,渐渐形成了药市。过了几年,聂友奉命攻打海南岛,正要出发,江中波涛大作,阻碍了他们的行程。聂友砍伐樟树制造船只,这种船踏波逐浪如履平地,聂友因此屡立战功,平定了海南岛。吴王非常赏识他,封他为大将,赐他的生长地淦阳更名为樟树,又名为鹿江。后百姓因为聂友救了一方百姓的功劳,建聂公庙来纪念他。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