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厚聂氏族源初探(七)
六、江西聂姓源于山西
接上江西族源后,就得探究江西聂族的来源。江南本无聂,查江西聂姓族谱,多言出自霍邑。聂氏大成族谱序(亦名聂氏大成族谱增田七修老序)云:“远溯以忠、淑平,以迄师道、师德,近一统以洪英、弥高”。就是说,江西聂姓源于山西聂昭。
(一)门阀家乘
隋唐以前,中国人十分注重门阀世袭。特别是自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魏书》崔亮传)。吏部选官,要看家谱,叫做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官宦子弟世世可以做官,贫寒之家代代只为庶民。所以“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宋书》王弘传),“一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贵胄之家有牒记家乘,此乃做官发家之帖,故豪门皆保有之,贫贱之家则无之。既然门阀贵胄牒记家乘可作晋身之资,故平民百姓攀援依附极重,现查能追溯到唐前源流的普通百姓族谱哪里还有呢?!基本没有。
凭门阀贵胄牒记家乘可知世代,但绝不可能了解所有同姓人子发展脉络。双厚聂族既然对接上了《大成族谱》,则以《大成》为信。
据《大成族谱》记载,明代永丰水云先生藏有宋时抄本,是为聂昭家乘,被贞襄公聂豹先生获得,其具体世系如下:
一世昭,乳名爵,名叔平。卫大夫奭十三世孙。秦始皇十二年丙寅四月初四日巳时生,汉惠帝六年为代王太傅,文帝十五年上疏乞骸骨,诏赐河东霍邑田宅,号曰河东大夫。文帝后元六年癸未二月二十九日卯时故,葬霍山。夫人白昌娘岳阳县白琏女,始皇十五年己巳二月初一日卯时生,吕后十年壬戌正月十九日戌时故。寿年五十四岁,葬汾河边。生男一:清。
二世清,乳名赞,名宁。汉高祖元年乙未八月十八日巳时生,读书善黄老言,文帝后元二年徵为河南守,以父老辞不就。景帝元年乙酉五月初三日申时故,葬彘县东莱草坪。孺人是冯安女,高祖四年戊戌三月十一日卯时生,景帝后元四年辛丑八月十六日戌时故。男二:宣威、宣武。
三世宣武,名豪。文帝十六年丁丑四月初一日亥时生,武帝元朔六年戊午十一月二十四日已时故,葬彘县东。孺人陈氏迪娘,文帝后元元年戊寅二月十九日已时生,武帝太始二年丁亥五月三十日酉时故,葬汾河边。男一:名洪。
四世洪,乳名侨,讳逢时。武帝建元六年丙子三月申时生,昭帝元凤六年丙子八月十九日巳时故。葬马耳山。孺人王氏戊娘,武帝元光二年戊申五月二十六日子时生,宣帝地节元年壬子九月初四日辰时故。葬于龙口。男四:奎、翰、诗、礼。
五世翰,名宏元,武帝天汉元年辛已五月十九日丑时生,宣帝武凤四年丁卯九月十六日为杨恽党友当刑,帝深知其德,宥之。成帝初平元年癸已九月十九日未时故。孺人石氏断娘,武帝太始元年乙酉二月十五日亥时生,宣帝地节四年乙卯三月初六日巳时逝世。同葬汾河边。继孺人刘氏焕娘,武帝后元二年甲午八月十五日巳时生,成帝元延元年已酉七月初七日酉时故。葬乌石岭。男五:敦、厚、温、宽、裕。
六世温,乳名明,名直温。宣帝元康四年己未四月十三日午时生,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六月二十七日申时故。葬宝岭。孺人郭氏巧娘,王莽居摄元年丙寅十二月二十八日未时故。葬回龙坳。男一:良。
七世良,乳名淑,名文通。成帝阳朔元年丁酉正月十五日寅时生,光武建武三年除颖川太守,光武建武十三年丁酉五月十三日卯时故。葬马耳山。夫人姚氏七娘,成帝阳朔三年已亥时三月初三日未时生,光武建武二十三年丁未正月二十四日戌时故。葬覆船冈。男一:超。
八世超,乳名升,名建礼。平帝元始二年壬戍三月二十七日申时生,明帝永平元年四月初八日寅时故。葬龙江口。孺人李氏永娘,平帝元始五年己丑七月三十日子时生,顺帝永平十五年壬申二月初四日丑时故。葬田家庄。男五:恂、悦、怀、性、情。
九世怀,乳名思,名时若。光武建武十年乙未三月初五酉时生,和帝永元十三年辛丑七月十七日子时故。葬仙石坳。孺人李氏素娘,建武十四年己亥正月初四日未时生,和帝永元十年戊戌十二月十九日未时故。葬南坡。男六:一阳、二仪、三才、四灵、五常、六行。
十世常,乳名尚,名用元。章帝建初二年七月三十日亥时生,安帝延光元年除获羌卫,顺帝汉安元年壬午二月十五日申时故。葬凤凰山。夫人姚氏高元,建初年庚辰十二月十五日丑时生,桓帝建和元年正月初十日未时故。葬七里原。男二:元勋、洪勋。
十一世元勋,名本立、五常子。殇帝建平丙午年五月初六日辰时生,桓帝建和二年己丑三月十二日午时故。葬炀谷。孺人郭氏定娘,安帝永初九年丁亥七月初七日子时生,桓帝延焘元年戊戌八月二十六日午时故。葬覆船冈。男一:雅望。
十二世雅望,乳名商,名和乐。顺帝阳嘉元年壬申三月十三日丑时生,献帝永汉已巳年十一月初十六日亥时故。葬野湖边。孺人张氏琐娘,顺帝汉安二年癸未九月十六日卯时生,献帝建安十四年己丑五月初一日巳时故。葬坪上。男一:茂洪。
十三世茂洪,名性哲。桓帝永康元年丁未十月十九日申时生,吴大帝黄龙三年辛亥二月十八日未时故。葬三山。孺人吕氏正娘,灵帝建宁四年辛亥二月二十四日酉时生,黄武元年壬寅二月十七日卯时故。葬马耳岭。男一:志远。
十四世志远,乳名友,讳辅仁、茂洪子。献帝初平四年癸丑七月初六日子时生,吴大帝嘉和五年丙寅二月初十除丹阳太守,与诸葛恪友善。大元辛未十一月二十一日卯时故。寿五十九岁。葬坪上。夫人颜氏节娘,谷口前颜英女。献帝初平四年癸酉六月十一日丑时生,吴鸟程侯元兴元年甲申二月十九日未时故。寿七十二。葬张家渡口。男二:师道、师德。
十五世师德,乳名志,名元礼,友次子。吴大帝黄武五年丙午十一月初六日辰时生,晋武帝大康十年乙酉二月初七日酉时故。葬石虎坳。孺人盛氏,吴大帝黄龙二年庚戌月初六日巳时生,晋武帝大康六年乙已六月初三日亥时故。葬韦家湾。男一:丕绩。
十六世丕绩,乳名贤,克明。吴大帝伍凤二年乙亥九月十七日戌时生,惠帝永熹二年乙丑八月十一日未时故。葬于三山。夫人王氏,景帝永安二年已卯五月初五日子时生,怀帝永嘉五年辛未正月二十一日午时故。葬坪上。男二:达诚、达义。
十七世达义,晋惠帝永安庚戌六月生,东晋无帝大兴三年除新淦县尹,欲致仕归霍州,因西北战争,遂卜居新淦。穆帝升平元年丁已十一月初九日未时故。葬峡口。夫人顾氏,惠帝永康庚申二月十一日卯时生,哀帝壬戌四月初九日戌时故。葬峡口。男二:大猷、大节。
从以上十七代看,仅六代为单传,其他代都是多传。这就说明,上古源流追溯,只能是认代不认人了。
(二)山西霍邑
霍邑原是西周霍国地,姬姓。文王子姬处的封国。故城在今山西霍州市西南十六里。《左传·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 :“晋侯灭霍”,赐于赵夙为食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霍邑先属魏,后属韩。韩将冯亭以上党降赵,霍又属赵。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分天下为36郡,霍邑属河东郡。有江西鄱阳县双港镇利池湖聂姓族谱记载,齐灵公兄弟鉏公“隐公族而托微,贱家于晋霍山之阳”。吕僎(生于东周周灵王五年即公元前567年)随父避难,“僎公长,游卫,为卫大夫公孙枝家臣。逾年,枝荐其贤,乃与同诸公为卫大夫,食采于‘讘’,有功于王室。周景王嘉之,即其采地省‘言’而赐姓‘聂’。”由此,僎公为该支聂姓受姓始祖。似此,则霍邑聂姓宗亲存在很早,可追溯到得姓源头之上。问题是在史书上没有聂姓在当地当时的记载。
国史记载聂姓在山西最早的是霍邑之聂昭。查聂昭,汉惠帝六年(前189年)为代王大傅,文帝十五年告老还乡里,赐河东霍州田宅,号曰河东大夫。此为史册所见。但既然聂昭系告老还乡,则霍州始祖当为其父辈以上者。
史载聂姓在山西较早且有名的是聂壹。《三明姓氏考略》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匈奴请和亲,边塞将军王恢反对和亲。马邑(今山西朔州,距霍州320公里)豪帅聂壹,向太行令王恢献破匈奴之计:由他去设法诱匈奴单于入塞,王恢率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以图全歼匈奴军。匈奴单于相信了聂壹,率军10万人入塞,当正走到武州塞(今山西朔县北至大同西一带)时,得悉有伏兵,急忙撤退。汉武帝大怒,责备王恢为什么不出击匈奴锱重。计谋是聂壹出的,失败了,也只好由聂壹抵罪。于是,聂壹被诛。”
查聂姓族谱,皆说聂壹实为聂昭后代。聂昭乃巨贵门阀,按当时世俗惯例,有家乘碟记流传,故前后数代之记载也详细,现今各地聂氏族谱凡追溯到以聂昭为祖的,族谱记载情况也的确如此,聂昭前后数代记载很详细,再往上下看又记载不详细了。故聂昭前后数代的源流片段当可采信为最可靠之聂氏代季源流片段。此源流虽不能概括所有聂氏脉络,但实为一条主线。聂昭实为其同辈代表人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山西人民向南逃亡,山西部分县邑撤废。据史料称聂友家境贫寒,他家并不是做官南下,其时当有不少聂姓或扎根霍邑或死于战乱,但必有一些聂姓避乱从山西霍邑南迁。乱世少人带谱牒,连接江西与霍邑,只能以聂友为锁链,即聂友为同辈代表人物。聂友乃链接江西、山西的纽带。
聂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