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聂姓记事

2016-01-12
聂姓记事
宋史:

       聂崇义传

郭忠怒尝以其姓嘲之曰:“进贵全为耳,攀龙即做聋,【虽有三个耳,其奈不成聪】

崇义对曰:勿嘲有三耳,全胜畜二心”,【盖因其以名嘲之,忠怒大惭】。

原文

         郭忠恕画殿阁重复之状,梓人较之,毫厘无差.太宗闻其名,诏授监丞.将建开宝寺塔,浙匠喻皓料一十三层,郭以所造小样末底一级折而计之,至上层余一尺五寸,杀收不得,谓皓曰:“宜审之.”皓因数夕不寐,以尺郭忠恕画殿阁重复之状,梓人较之,毫厘无差.太宗闻其名,诏授监丞.将建开宝寺塔,浙匠喻皓料一十三层,郭以所造小样末底一级折而计之,至上层余一尺五寸,杀收不得,谓皓曰:“宜审之.”皓因数夕不寐,以尺较之,果如其言.黎明,叩其门,长跪以谢.尤工篆籀诗笔,惟纵酒无检,多突忤于善人.


聂崇义建隆初拜学官,河、洛之师儒也,赵韩王尝拜之.郭使酒咏其姓,玩之曰:“近贵全为‘聩’,攀龙即是‘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


崇义应声反以“忠恕”二字解其嘲曰:“勿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忠恕大惭,终亦以此败检,坐谤时政,擅货官物,流登州.中途卒,藁葬于官道之旁.他日亲友与敛葬,发土视之,轻若蝉蜕,殆非区中之物也.


李留台建中以书学名家,手写《忠恕汗简集》以进,皆科蚪文字.太宗深悼惜之,诏付秘阁.

翻译

郭忠恕所绘画的殿阁重叠往复的状貌,木工们校对后,发觉分毫不差,宋太宗听说他的名声,下诏授予其监丞的职位.当时将要建造开宝寺塔,浙江的名匠俞皓,估计要有十三层高,郭忠恕用所造的模型从最底层逐层向上计算,到第十三层时还剩余一尺五寸,没有办法收尾.(于是)对俞皓说:“应该在计算一下.”俞皓为此几个晚上不睡觉,用尺反复校对,(发现)果然和郭忠恕说的一样.第二天黎明俞皓叩开郭忠恕的大门,长跪不起以感谢他.郭忠恕尤其擅长小篆、工于诗文,只是放纵酒欲不检点,多次侵犯宫中的善人.


聂崇义,建隆年初担任学官,是河洛地区的教官.赵韩王曾经拜访他,郭忠恕借着酒兴嘲笑聂的姓名来玩弄他:“近贵全为聩,攀龙即是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接近权贵的都是昏聩的人,攀附贵族的都是不明智的人.虽然有三个耳朵,也不显得聪明).”


聂崇义用“忠恕”二字回应反击郭忠恕,化解自己的尴尬道:“勿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不要笑我有三个耳,你也不过全仗着有贰心.)”郭忠恕大为惭愧.最终郭忠恕因为自己的酒后胡言而被检举,被判以诽谤朝政,擅自将官方物品占为己有的罪名,流放登州,在中途去世,被草草地埋葬在官道旁边.

明史

洪武帝以朱聂二姓谕聂汝受作对

朱帝八牛开山开河开社稷

聂臣三耳听天听地听君王

成长

一天,嘉靖帝再次来访,君臣二人文兴大起,对起了对子。嘉靖帝首先出了上联:朱帝八牛开山开水开社稷。聂贤听过后,略微思考,对道:聂臣三耳听天听地听君王。作对不仅切题工整、遣词得当,且表露了效忠皇帝的一片真心。


嘉靖帝龙颜大悦,降下赦旨,聂贤以72岁高龄再次被起用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要职。这个记载在《聂氏家谱》上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1544年,90岁的聂贤寿终,朝廷追赐祭葬,谥“荣襄”号,追封其三代恩萌一子,赠少保兼太子少保。在长寿,像聂贤这样供事三朝、官至一品的风云人物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