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之聂北
西周前期,周康王姬钊赐封地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予吕奭,位置与卫国、齐国交界。因为领土不大,领主又在卫国为官,因而没有建国,也不属任何一国。
西周后期,邢国吞并聂北。
东周春秋后期,为齐国领地。
2. 今之聂北
古之聂北,大至今以对角线画贾寨乡张名扬村至肖庄乡朱楼村的范围(境内除朱楼村外现均在贾寨乡境内)。
(图1:茌平县与“大篆”聂)
(图2:聂北)
(图3: 聂北和聂城的古代位置 )
贾寨乡,现今属于山东省的茌平县境西部,地处聊城、临清两地中间。聊夏公路(聊城——夏津)、省道075交错在乡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乡辖37个行政村,2.8万人,5.1万亩耕地面积,其中蔬菜面积1.7万亩,总产4万吨,蔬菜收入2500万元。
二、姓氏历史
1. 得姓氏始祖
吕奭(?——?年)西周时期人,姜姓,吕氏(后自己改称聂氏),名衡,字奭,也称姜奭,聂奭。是齐丁公吕伋的儿子,曾在卫国为官。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子孙以地为氏。”
2. 贵族的氏
吕奭,是姜太公后人齐丁公的儿子,因为母后非齐王正室,因而在当时被看作庶子。但毕竟是齐国王室子女,因而有机会在周天子朝中做官,有一年的农历五月,周康王姬钊封吕奭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乡)作为封地赐予吕奭,位置与卫国、齐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在古代男子看来,氏是一种贵族权利的象征,所以很多贵族可以以新得到的封地为氏,以体现自己是那个地方的统治者或者王室成员。因此吕奭也不例外,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于是他不仅有“吕氏”,还多了一个“聂氏”的称呼。当时的贵族男子可以有几个氏。
于是吕奭在聂北建造了聂城(也作“乜城”,城郭位于今贾寨乡耿张庄村、耿大庄村、耿二庄村、耿三庄村、东邢庄村、耿店村、侯楼村 七村)。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序》中写到:“(商周时期)‘姓’与‘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那么吕奭的后人,就开始男子称“姜姓,聂氏”,女性称“聂姓,(随丈夫)氏”作为自己的姓和氏了,象征自己的家族是聂北那个地方的贵族。
3. 平民的姓
所谓“名、字”,“命名取字”,有“名”就有“字”,“名”是父母给起的,在出生时就有了的称喂。在当时的平民百姓,有以地名给自己孩子命名的,因此聂城中的百姓也不例外,有以城名“聂城”中的“聂”为自己的孩子命名的,表示出生地在聂城。如某聂。
而字是自己或请人取的,代表长大成人了,古人到了成人不分出身贵贱,都要给自己取字,或者请德高望重的人赐自己一个“字”。这“字”要与“名”相对,有的是含义相近,有的是含义相反,有的是含义的延伸。但一般不会用到地名给自己取“字”,因此不会有字“聂”的人出现。
我们再来说姓与氏,“(商周时期)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是有爵位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称号。不是贵族出身的平民,不是一代没有“氏”,而是世世代代都得不到“氏”;出身贵族家庭,子子孙孙都可以得到“氏”,象征是贵族出身。家庭出身成了是不是贵族的根本与标志,社会地位完全由家庭出身决定。那些没有氏的名字,只要一听称呼就知是平民百姓。[1]
明代顾炎武《日知录》:“(商周时期)最下者庶民,庶民者无氏,不称氏者称名......者氏类族也,贵别也。”
商周时期,‘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王公贵族有着很多特权,他们看作象征身份的“氏“当然是不允许平民百姓也照用了,所以通过法律手段禁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因此当时有称聂氏的人,也绝对是聂北那个地方人数相当少的吕奭家族。
但是那是个男权社会,贵族之间默认“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错了会被嘲笑,所以他们也不会去管“姓”在平民百姓中的使用到底分不分男女。听说哪个地方普通男子也称自己姓什么,只会笑言百姓愚昧。
事实的情况确实是有的,既然各国没有约束“姓”不准在百姓中使用,也没有去管非得男子用还是女子用,作为远离贵族生活的普通百姓来说确实理解不了,一个称谓有这么大讲究。因而百姓中有称“姓”的男子,那么聂城中的百姓,也就有开始有称“姓聂”的人了。
4. 氏不再尊贵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本贫民出身,与自幼受贵族文化熏陶的项羽不同,没有氏,但毕竟统一天下成了皇帝,由此家族贵贱的思想被打破,连当皇帝的刘邦都没有氏,百姓还攀附什么“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呢?自西汉开始,姓即氏,氏即姓,除了场合的用法不同,含义已经没啥区别。
所以,曾经贵族的聂氏也就成了百姓的聂姓了。这就是聂姓的起源了。
5. 终究不同
既有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血统不同,他的后人则改以“乜”为姓。东周时,曾聚居在与聂北邻近的聂堂(也作“乜堂”,今肖庄乡乜堂村),成为乜姓的发源地。
(图:聂姓与乜姓的来源和关联)
由于聂姓是人数众多的聂城百姓的后人,而乜姓是人数相当少的吕奭家族的后人,这就造成了乜姓人口远远低于聂姓人口的结果,并差距随着时代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