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同情之心 没有收养之意的大爷们
太爷重返老家,一来是为了逃脱虎口,摆脱郭家人对他的欺辱虐待,二来是想和爷爷奶奶重新团聚,再次得到爷爷奶奶的呵护关爱。没想到爷爷奶奶早已辞世而去,这无情的打击,使太爷的心凉了半截。一时间他意乱心烦,不知所措。
太爷住在三大爷家里,除在三大爷家吃饭之外,其余两个大娘也都轮流地给他做好饭叫他去吃,吃完饭就叫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陪他玩儿。这些大娘们也都是菩萨心肠,看的这孤苦零丁的小侄儿的那一身穿戴,都觉得寒心掉泪。于是就有的给他做衣服,有的给他做鞋袜,有的给他做帽子,没用几天,就给他从头到脚全换成新的了。太爷脱下了那身作铺衬都嫌烂的破衣裳,换上了大娘们为他做的这合身合脚的新衣新鞋,戴上柔软合头的新帽子,不但觉得周身的舒适温暖,而且觉得心眼儿里头也热乎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太爷返回故乡,给大爷和大娘们不大不小的出了一个难题,把孩子送回韩家窑吧,是实在不忍心再让小侄儿去受苦受罪,况且小侄儿一听说送他回韩家窑就着急的哭,口口声声地央乞大爷大娘不要送他。硬把孩子送回去,让孩子重新去受罪,确实是于心不忍。把孩子留下吧,谁也不太情愿收养。眼下孩子还小,吃点儿、穿点儿倒是谁家也不在乎,关键是等孩子长大了,娶媳妇盖房就是个问题了,不花费个百八十两银子是办不好这两件事的。另外等孩子们全都成了家立了业之后,一旦合不来,在分家的时候还不得也给这侄儿分一份吗?考虑到这些因素,大爷们就谁也不想收养这个小侄儿了。
太爷的爷爷也就是我们二祖先,在临终前把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财产拿出来给三个儿子平分了,把四儿子扔下的一份土地家业全部留给了三儿子,同时把四儿子留下的一个“眼泪头子”聂成托付给三儿子抚养,剩下老伴就随她的便儿,到时候爱跟谁跟谁,跟谁谁养活。
二祖先这样处理是比较公道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老大和老二都觉得老三占便宜,当时碍于老爷子的面子,又怕伤了兄弟间的和气,就谁也没有在这几亩土地几两银子上和兄弟硬争。在老大老二看来,既然老三得了老四的家业儿,这老四的儿子不管几个都应该由老三全部承担抚养责任,老三就不应该往出推。要往出推也行,把老四留下的地和房屋财产拿出一半来,谁收养这个孩子给谁,这也公道。
而老三呢?自己就有三男两女五个孩子,加上侄儿聂成已经是六个了,要是再加一个聂盈光孩子就是七个。眼下这些孩子又都不大,大的十来岁,小的才有两三岁,都是什么活也干不了,全是一伙吃闲饭的,现在是孩子都小没人干活儿,等孩子们大了,会干活了,到那时候又都要老婆要房呀。这三个儿子两个侄儿,要是一个一个都给娶过媳妇儿盖起房,那得多少银子?老三就是因为这孩子多负担重,所以就既不想往出割让土地财产,又不想收养聂盈这个小侄儿。
老大老二认为不跟老三要地光收养侄儿有点吃亏,要地又怕把三兄弟要恼,因为收养侄儿再伤了兄弟感情,所以就谁也没有硬揽这个事儿,就都等老三来承担抚养责任。两位哥哥等来等去也没等见老三说这个话。
转载于《三里墩聂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