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聂志仁前几代人士:
族谱说:“志文,秉仁、体仁、炳仁,天智、养志”。几人“似与仁祖属昆季行,而伯仲未定。” “聂祺、聂鸾、天衢、云衢、凌衢、云龙等名,世次失传,无从阑入。”
分析:志文,秉仁、体仁、炳仁,天智、养志几人谱中说“似与仁祖属昆季行,而伯仲未定。”我认为应是一代人!因为几人的名讳中包含着相同的字——“志(智)”和“仁”。而 “聂祺、聂鸾、”二人名字是单字,为同辈人士可能性较大,亦不排除为两代人士的情况;天衢、云衢、凌衢三人应为兄弟,也就是同辈的;“云龙”先祖按本谱来看与前三人也是同一辈分,一代人士!理由就是,其名字中含有“云”字!前三人中有名“云衢”,二人若为两代人士,就是犯讳!所以,断定天衢、云衢、凌衢、云龙四人系同辈人是有根据的!
从名字上的字辈分析,“志文,秉仁、体仁、炳仁,天智、养志”几人与志仁公同一辈分,系聂楼聂氏七世祖。“天衢、云衢、凌衢、云龙”等为同一辈分,而排序不明;“聂祺、聂鸾、”二人的名字按一般的规矩来说应是同辈人;但是,也不能排除为两代人的可能!两代人的情况存在于开山祖与下一代的情况!以后则会是单字名、双字名一替一换的进行下去!同辈人或可采用同样的字,直至排行诗编成,后世子孙按派行字起名。不过这里“聂祺、聂鸾、天衢、云衢、凌衢、云龙”名讳的,我认为应是六世祖或五世祖;原因就是志仁公对自己的父辈与祖父辈的名讳应当牢记在心里的!当然,靠近聂楼开山祖的前几辈,及开山祖的名讳也是人们最清楚的,亦不排除包含开山祖的名讳!然而,在无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不可妄定昭穆,修凝公说得好:“志慎也”!
二、所以,既然本谱以志仁公为始祖,不妨将上述几位先祖名讳同列谱首以示尊崇恭敬之意!
三、修凝公之序文,提及聂楼聂氏“陇右故家”,“前明洪武初,有兄弟数人,由洪洞渡河而南,散居荥阳京索间,星罗棋布,皆堪指数。”
分析:由陇右而洪洞,再荥阳;聂楼聂氏先祖辗转迁徒不止!遵循其足迹,应是陇右遭乱,趋奔安稳的山西。这应当是元代末期!统治山西的王保保力保山西之稳定,故山西民众人口繁盛,才有洪武、永乐年间的移民之事!聂姓进入山西后,明军进占山西,始设洪洞移民!查洪武初山西移民河南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徒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闲旷之地。”
1392年“(洪武)二十八年十二月,
…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七府徒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谱载志仁公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三日未时逝世,享年九十!康熙二十八年系1689年,九十年前为1599年,乃明万历二十七年;公是年生人。前七代人在此生活了一百七十五年至二百一十年,也就是1389年至1424年之间。
1392年洪武二十八年移民现河南的彰德、卫辉、开封和怀庆等府治,聂楼居民的迁徒时间与此相符!但是没见有荥阳移民记载,故分析聂氏兄弟数人应是自怀庆府治渡河而来的!聂姓“散居荥阳京索间,星罗棋布,皆堪指数。”看起来并非聂楼一处!但是现在确实只此一处!修凝公时“皆堪指数”,说明有聂姓族人的村落不少,惜其无列地名!令人揣测其时仅剩聂楼一处族人集聚地了。看起来我族人明季时在京索间的遭遇很惨!“聂氏流亡过半祗有七世祖志仁夫妇子侄童存”。聂楼聂氏繁衍至今的艰辛可见一斑!
看到这里给了我一个希望——找寻由荥阳京索“流亡”在外地的聂姓人士,以追寻聂楼聂氏先祖裔脉
钟秀 成文于2010年,修改于2013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