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部分)聂族史料介绍

2016-02-02
湖南(部分)聂族史料介绍
南溪聂族史料介绍

 1、聂久,第一个有记载的祖先,明朝时任湖南衡阳市的“后宰门将军”;


    2、聂久生有朝南、朝北(妻尹氏,今衡阳近郊有此大姓)、朝东、朝西4个儿子;


    3、聂朝南生1子名聂禹(妻罗氏,今衡阳近郊有此大姓);


    4、聂禹生1子名聂兴让(妻邓氏,今衡阳西乡衡阳县蒸水河流域有此大姓):


    5、聂兴让注明生长于衡阳市区瓦磁坪(现有此地名但已经城市化上百年,即今衡阳附一医院周边);


    6、聂兴让以上没有生年卒月,但其妻邓氏开始有了介绍。邓氏为明万历丁酉年生(查为万历24年,即公元1597年),亡于壬寅年(即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寿65岁。邓氏因是酉年生于衡阳县崇广都的罐子滩(地名有滩,应该是靠河的地方),故名酉娘,另法名性念,表明其奉信佛教。她老亡故后即葬于衡阳东乡的宣塘;


    7、聂兴让生有荣显、荣圣、荣魁3子。荣魁明崇祯14年(公元1642年)生于衡阳市,康熙34年(公元1696年)亡故,年54岁,葬衡阳东乡的泉塘。值得注意的是,其母邓氏是45岁生他;


    8、聂荣魁妻段氏(耒阳风水滩栗里坳人,今耒河新市街周边有此大姓),崇祯15年(公元1643年)生,亡于康熙58年(1720年),寿77岁,葬在四川南溪;


    9、聂荣魁生有国美、国義、国羡、国羲4子,且均随父母迁蜀。其中,国美于顺治16年(1660年)生于新城乡宣塘,康熙41年(1703年)没,年43岁,葬泉塘;


    10、聂国美妻陈氏(新市街今有此大姓),顺治庚子14年(1658年)生于新兴街井边地,雍正12年(1735年)没,寿77岁,葬南溪;


    11、聂久的祖籍为江西吉安太和县;


    12、聂久这一家人原有聂氏族谱,迁四川后因火灾销毁;


    13、历代口传称。聂荣魁与妻、子、媳等,于康熙年间入蜀,中途返回衡阳探望父亲聂兴让,结果病逝于故乡,而后湘蜀天各一方;


    14、该脉祖传留下了一张图纸。其中标明的大河流向、新兴街、廖姓,与现今的耒河边的耒阳新市街镇相符。

南溪聂族史料分析

    1、聂久公这支后裔在衡阳有两个居住地,一是衡阳市区,二是新城乡。经考证,新城乡就是今天耒阳与解放前属衡阳县的衡南县之交界之地的新市街,此街两县各占一半;


    2、从聂兴让葬于衡阳市区可见,当时住新市街的实际上就只有聂荣魁一户,他也是因为岳父母是当地人而去投奔的。结果建了房屋、购置田产、生了儿子国美不久,明朝灭亡了。接下来没几年,清政府命令移民四川,他有4个儿子,按同时期的多兄弟移民推断,当时的政策是迁一半人,即要迁两个儿子入蜀。估计他们全家一商议,在老家没什么牵挂,于是就干脆申请全家入川。所以,这支人在新市街的居住是没有站住脚根、形成气候的。


    如果聂兴让与三子都住新市街,就不会在死后葬到离新市街约120里远的市区,而会与妻子邓氏同葬于新市街。显然,聂兴让是高寿的(孙子聂国美也许比他早死),且与前两位儿子同居在衡阳市区。因新市街已无后人,加之那是黑发人送白发人的伤心地,按衡阳的思维,那里风水不好,所以,等聂兴让死后,也就安葬于衡阳市了;


    3、因隔的代数不远,聂久出任过衡阳市管城门的将军,应该是可以肯定的,但不应该是“后宰门将军”。后宰门是管皇家衣食采购的与民交易的市场化场所,它是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后才有的名字。


    吴三桂称帝是康熙17年(1678年)的事,而聂久是不可能出任这一官级的。原因很简单,从邓氏生于万历24年即1597年算起,上有3代人,按16年生一代人,也要50年。如果丈夫比妻子小,则差距更大,那么,聂久的最小年龄应该是1547年生,即明嘉靖25年间人,实际上聂久应该更早过30年,有可能是正德末年的人。就按1547年算,1678—1547=131岁,聂久能活这么久吗?如果按20或30年一代计算,则年龄差更大!


    再说,聂久如果是吴三桂的部将,反清可是灭九族的罪,聂久的后人还敢在衡阳市或周边定居吗?


所以,聂久应该是明朝正德或嘉靖年间,衡阳市区衡州府的城管官员,因为所管的领域与后来的“后宰门”相同,后人也就称之为“后宰门将军”了;


    4、聂久这支是有《聂氏族谱》的,这表明他们不是江西泰和聂族的原居民,而是祖上几代或几十代是太和人。因为江西老家有个规矩,凡是外迁的都不给予族谱,族谱是族中专门人员管理的,这一制度到了明朝时已经很完善了。湖南隆回县六都寨聂族的谱,就是清康熙年间派6位秀才以去老家江西樟树鳌溪村参与修谱为名,而秘密抄录的。当时那边知道后,还派人追出了数十里。而这也表明聂久公不属于衡阳除双厚聂族外的的其他聂家,因其他聂家都是在清光绪年间才开始修谱的,不可能在这之前的近200年的康熙初年就有谱了。


    老家人的这一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是希望外迁的游子能落叶归根;二是怕游子在外惹出灭九族的大祸,而波及同宗。


    那么聂久公到底从何而来呢?当然,南溪同胞也可与江西泰和的聂族联系。泰和县目前只有塘周镇的桃源、冠朝乡、值夏镇的螺溪和井冈山下的桥头4支聂姓,前3支同谱。

衡阳的聂族介绍

  1、双厚聂族。始祖聂祥发,行二郎,北宋淳化4年即公元993年迁于江西太和县早禾冲;


    2、湘南聂族。远祖聂元光后唐同光年间自太和东乡圳上迁涟源渡头塘。始祖聂为政,明成化年间生,自江西丰城迁衡阳市郊,多居衡阳北乡、衡山后山和衡阳东乡。因聂为政比聂久的年龄大不了100岁,出了一个将军,其谱不可能不记载;


    3、衡山萱洲聂族,也是明末迁于丰城。上次南溪聂族的寻根代表团已经查对过他们与湘南族的谱;


    4、常宁仲仁公房。明隆庆年间迁于丰城,比聂久所在的年代晚一些;


    5、祁阳白水、南河岭聂族,迁于丰城,也比聂久晚;


    6、衡山聂汉荣公房,明万历年间迁于泰和,比聂久晚,且后来与湘南聂族合谱了。


    以上除双厚聂族外,他们虽然离衡阳市区最远不过200多里,但他们的始祖与聂久大多同时代,离今也就300多年历史。如果有聂久这样一位将军,应难以遗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康熙年间没有成族,所以根本没有修过族谱,也就无族谱带往四川。


    衡阳聂族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双厚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其他都是几十来人的小家庭。


双厚聂族介绍

    1、双厚族历经了两次大的迁徙。一是元朝末年,多位兄弟、子侄与朱元璋为敌,而获元帅、将军等官职,后来,朱当了皇帝,他们大多外迁隐居;二是明末清初,受政府派遣,有200多户1000余人,迁去了蜀地。


    2、双厚的长晚辈排序有两种方法。一是班行诗;二是郎序排行。如良字辈以福字排郎,原字辈以受、仲排郎,永字辈以贤字排郎,但文字辈以文字排郎。双厚目前发现有两套班行诗。一套是原籍双厚的,另一套是明洪武元年隐居常宁市松柏镇的仲楚公后裔。辈份的差距是在明朝的正德年间开始的。双厚是必显志均公,常宁房改为达显志恩荣。双厚的必字辈是正德年间人,有聂必达为明朝正德1512年武官,十分富有,他有9个妻妾。当时,从双厚到衡阳的70公里,传说只有三条半田埂是别人的地盘。这个时候,双厚已是繁衍了500多年的大家族了。即有自己的文化,正是出人才的时候。


    3、双厚较早形成了自己的族谱。第一次谱是永乐3年即1406年编修的;第二次是正德4年即1510年编纂;三修于乾隆37年,即1773年;四修于道光15年即1836年;五修于光绪4年即1878年。1993年完成九修。所以,除了为防止灭九族而故意隐去隐居者外,一般同胞的名、字、号、配妻和外迁情况,都有详细记载。

南溪聂族迁于双厚聂族的分析

 1、双方同一个故乡“太和县”。应该说泰和聂族到清初期已经比较固定地形成了现有家族组织和文化基础。聂久如果是泰和直接迁出的,泰和聂谱上一定能找到。如果找不到,那就是先祖迁自太和了。所以,聂久来自于有5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双厚是可能的。


    2、从族谱的拥有看,江西是禁止拥有族谱的,管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孔”对号的,没有多印,要带出江西是很难的。而双厚方面是把谱发到房的,以及外迁后形成小家族的,也给予发谱。所以,聂久如是双厚人,他在衡阳自成一支,是可以拥有族谱的,再后来,后人带入四川也是合情理的。聂久如是双厚人,那这一支拥有的谱,正是正德4年的版本。


    3、同今天的外出打工一样,一方水土的人在职业、爱好上是相互影响的。明朝中页的正德年间之前,双厚以聂必达为代表的数代人都是崇尚武学的。今双厚谱中记载有出征在外战亡者数十人。如有征武当山、武冈、交趾、蛮溪洞等地牺牲的,有运粮草去湖广路上牺牲的。另外,以当时武官聂必达的名气与富甲一方的影响力,聂久是应该知道聂必达其人的,而且其也崇尚武学而升城管将军。聂久甚至有可能是聂必达的近亲或直亲,那么,聂久应该是双厚通、必、显三辈中的一位。


    4、双厚因受朱元璋当皇帝影响,今老谱也记载有隐居常宁、耒阳等地的。所以,聂久也可能是双厚的常宁仲楚公房等的后裔。


    5、双厚的通、必、显三辈外迁的人员也特别的多,但谱上都有记载。所以,有必要专门核对双厚的通谱,把通、必、显三代外迁人员的名、字、号、配氏等,都列出来,然后再对照。


    6、聂久及其后人的名字不一定就是家族固定使用的班行诗,也有可能是学名,久而久之,被后人将学名中的字误为班次,进而编纂出新的班行诗。

对南溪聂族同胞的建议

  除衡阳聂胞继续帮助查访外,南溪同胞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


    1、成立聂族理事会。下按平均人口量的第几代为单位,统一划分房族,并成立房族理事会。同时要成立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这一方面是积极集中本族力量与全球各脉联合,以发展经济;二方面是有利增强家族活力,扩大家族影响,进而让聂久公迁居他乡的后裔前来南溪联系,补全更多的史料信息。


    2、向江西泰和县的几支聂族理事会或聂胞个人发信,请求按以上信息核查聂久公及以上情况。


    3、在衡阳同胞确定邓氏、聂荣魁、聂国美在新市街的三座坟墓后,再次派出代表团赴衡阳,以迁坟南溪为由,查证三坟中的墓志铭等文物,以提供寻根的直接考古实证。荣魁公后裔全在四川,估计下葬时,后人会立墓志铭的,这也是清朝康熙年间盛行的一种做法。有了墓志铭则一切迎刃而解。如果没有墓志铭,迁坟四川以方便千家万户祭祀,也是合情合理的举措。


   特注:继南溪聂族代表聂学超等4人2009年11月26日组团来衡阳寻根并提供相关手抄本资料后,12月14日,学超先生又发来信息:聂荣魁岳父名段一锦;次子聂国羡妻曹氏,耒阳县鳌山乡金谷里厚福保人氏;三子聂国羲妻李氏,衡阳县杀羊巷鳌山乡大泉堂人氏。


      以上正托耒阳新市镇友人查访。曹氏和李氏故乡都有“鳌山”这一地名,这要么是讹传,要么是两地相邻。段一锦公应是明万历年间人,曹、李氏则应为康熙年间人。如果从段、曹、李本姓族谱上能查到相应的聂家女婿,对寻根很有帮助。根据老谱的惯例,老谱一般都记载女婿的名字,而这个名字要求是按其家族所编制的班行字辈诗所取的班名,而不是常用的书名或学名。


      如此,若能确定两代人的辈份,则其大家族的资料便函可成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