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将领--- 聂凤智

2016-04-16

杰出将领--- 聂凤智

聂凤智(1914-1992),原名聂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中朝联合军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4月3日在南京病逝。著有《战场——将军的摇篮》(1989)。

生平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湖北礼山(今大悟)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团长、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 聂风智

政大学教员、队长、副团长,抗大第1分校第3校校长,胶东军区第1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中海军分区司令员、第5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第5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7军军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胶东保卫战、潍县、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负责指挥攻城东集团,所部第9纵队73团被授予“济南第一团”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1952年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代理司令员、司令员。1953年底任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一江山岛战役。后任南京军区空军、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77~1982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92年4月3日在南京病逝。

人生经历

      1928年在湖北礼山县区苏维埃政府做儿童团工作。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至1932年历任红四方面军红1军1师、红4军12师司号员,营号目,警卫员,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西征入川。

      1932年至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7师81团副营长、营长、营政治教导员。

      1933年至1937年任红四方面军红9军第27师第81团副团长。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多次反“围攻”及进攻战役。

      1935年5月随军长征,先后任红31军第93师第274团团长,第279团政治委员,第271团政治委员。

      1936年10月率部到达甘肃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之第一期教员训练班学习。同年10月起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主任教员兼第2大队2队队长。

      1940年4月至12月任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3大队支队长,3团副团长。

      1941年8月至1943年6月任山东胶东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并任胶东军区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任胶东军区第5旅1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1945年5月起任胶东军区中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第5旅旅长,率部参加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


解放军空军战斗机群

      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5年8月起任胶东军区第6师代师长。

      1946年2月起任警备第5旅旅长。

      1946年6月至1947年1月任胶东军区第5师师长。

      1947年1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师长,

                4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参谋长,

                6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0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

      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7军军长,7月起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党委委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率部参加华东战场多次重要战役战斗和解放上海的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8月至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1952年起任中朝联合空军代司令员。同年11月起任空军联合司令部党委书记。

      1953年至1955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55年4月至1958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军区空军党委书记。

      1958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军区空军党委书记。

      1960年3月至1962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军区空军党委书记。

      1962年3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1968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66年2月起)、军区空军党委书记。

      1966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

      1975年4月至1977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75年8月起)。

      1977年4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书记。

      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4月3日19时45分在南京逝世。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侦查司令

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中将,淮海战役时为九纵司令员。之后,九纵编为解放军陆军第27军,聂凤智任军长。不久,他们就开到了长江北岸,迅速投入渡江作战的准备。作为指挥官,聂凤智明白,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这天,聂凤智亲自化装成放牛的牛倌,穿上当地农民的衣衫,牵着牛,来到长江边,对敌情和地形作战前侦察。他大胆地抬眼望去,滔滔江水那一边,是国民党115师,100多艘舰只和300多架战机相配合的“立体防御体系”。经过几天的侦察,他还是觉得心中没底。不过他已派出侦察人员渡江侦察,但侦察员过江还没回来,他的心情依然十分焦急。他看完地形,来到江堤前沿指挥所。这个指挥所是他派作战科长来这儿设置的。所里的人他都熟悉,别看打起仗来他又凶又狠,不打仗时他却和部下有说有笑。他进到指挥所,把帽子一扔:“给点饭吃。”

“军长,知道你要来,今天我们要好好招待招待你!” “哈哈,说得好听,看你们有什么好吃的?”

饭菜上桌,一小碟韭菜炒鸡蛋,一小碟炒青菜,一碗豆腐汤:聂凤智说:“你们这是搞的什么鬼?”“这可是专门为军长一个人做的。”科长说。

“这点东西,够谁吃的?”他说着大口地吃起来。少顷,又有菜端上桌,依然是韭菜炒鸡蛋和炒青菜,这一次装的却是满满的两大盘。

“军长,你看看这两大盘和那两小碟哪个好吃?”大家瞪眼瞅着他,七嘴八舌地说。

“哪个好吃,你们炒得都一个味!”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把聂凤智笑懵了。

作战科长憋不住了,说出了原委:告诉你吧,军长,那一小碟韭菜和一小碟青菜,是侦察人员从“江南”土地上带回来的“证据”,他们不仅去了江南,还带回了东西!此话一出口,聂凤智爽快地推开了碗筷,高兴地说道:“侦察成功了!咋不早跟我说,快,跟我谈谈情况!”他开始详细地了解渡江侦察的情况。不过,他还不满足,仍然兴奋地说:“好,只要过了江,就要把那边情况都搞清楚。”

紧接着,他又布置继续过江侦察。就这样,侦察兵先后十多次下江南,摸清了敌人江防情况和火力点,还抓回了几十名“舌头”。

于是,经过周密组织和安排,一个敌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侦察分队,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江南”,这就是后来风靡一时的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最初原型。

抗美援朝

从1952年9月7日指挥志愿军空军与侵朝美军的第一次空战,到1953年7月27日22时停战协定签字后12小时全线停


抗美援朝中的飞行员

火,一年多的时间里,聂风智学会了指挥中、朝人民空军与世界头号空军强国美国打空战。曾有些外国舆论说:中国空军的战法“近乎游击战”、“无规律可言”等等。其实,正是这种“近乎游击战”的战术,使美国空军第一次在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面前丢脸现丑,损失惨重;正是这种“无规律可言”的空战,受到中央军委空军司令员的赞同和毛泽东主席的夸奖,动摇了美国空军“空中霸主”的地位,奠定了中国年轻空军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空军中的地位。说到底,“无规律”也是规律。敌人所谓的“无规律”,正是志愿军空军部队在实战中创造出的新规律。美国空军参谋长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中共空军“在青川江与鸭绿江之间占了几乎绝对优势”,并称这个地方为“米格走廊”,命令美国飞行员不得轻易进入这个地区上空。

解放岛屿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聂凤智回到华东地区。此时,盘踞在沿海诸岛的国民党军队经常对我们进行骚扰,使渔民不能出海,商船难以通航,人民不得安宁。同时,美蒋加紧勾结,积极策划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为了打击敌人的阴谋活动,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解放浙江沿海岛屿被列入军委以及华东军区的议事日程。

1955年1月12日,张爱萍司令员在前指党委扩大会上宣布:拟于1月18日正式发起对一江山岛的渡海登陆作战,并于13日将决心报告了中央军委。聂凤智深感大战在即,全局的工作已由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敲定,局部的描绘工作应该由各级指挥员分别去完成了。在抗美援朝战场,空军虽然给予陆军以有力的支持,但限于种种原因,基本上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两者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协同起来。这次解放军陆海空联手作战,关键在于协同。步调一致则胜,各自为战则危。此次参战部队有三十几个军兵种和专业分队,要在同一时间和战区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整体作战力量,真正形成一只铁拳,并非轻而易举。这里,就应有主有次,有分有合,有前有后。在目前的作战条件下,战役目的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陆军。从这个意义上讲,空军更应该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甘当配角。


轰炸一江山岛

当张爱萍司令员逐一征求大家意见时,聂凤智说:“这次虽是三军协同作战,最后解决问题还是靠陆军。我们空军保证做到:以陆军的需要为需要,以陆军的胜利为胜利!”话音刚落,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就接上话茬:“老聂高见,这一点我们海军也保证做到,不讲价钱!”浙江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拍着他的公文包,大声地说:“各位听着。在下当后勤部长,你们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物有物,要血有血,打到哪就支援到哪里!”大家的发言使会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都表示要齐心协力打好这一仗。会上,张司令员还就各军兵种的任务、分工及相互学习、战役准备、战前训练、后勤保障等工作,作了具体的指示。 华东空前指给于20师等部队的任务是:

(一)以三个大队的兵力,于8时至8时15分对一江山岛实施预先航空火力准备,轰炸目标为04、06、07、15、16号目标。同时,以另一个中队为预备队。

(二)以两个大队的兵力,于14时30分在地面军队发起登陆战斗之前,对一江山岛实施直接航空火力准备。轰炸目标为02、04、06、07、08、09等目标。以一个大队和一个中队的兵力为预备队,待命出动。

(三)在第20师遂行任务时,歼击航空兵独立第一团以一个大队的兵力进行护航;歼击航空兵第3师和第12师米克-15比斯飞机共32架,在目标区外围进行空中掩护。

(四)强击航空兵第11师共出动伊尔-10飞机48架次,海军轰炸航空兵第1师出动图-2飞机18架次,上午实施预先火力准备,下午实施直接火力准备和直接支援登陆部队的战斗行动。

1月18日拂晓,登陆部队和海军舰艇按预定计划进至头门、高岛、海门、石浦一线集结。7时04分轰炸航空兵第20师奉华东空前指令,从笕桥机场起飞图-2轰炸机三个大队,对一江山岛实施预先航空火力准备,空中指挥员张伟良。7时21分,三个大队起飞完毕,沿笕桥机场——临海——狼机山(轰炸航路起点)进入轰炸航路,高度1800米。8时0分准时到达目标上空,第一大队三个中队对04号目标,第二大队一、二中队对16号目标,三中队对15号目标,第三大队一、二、三中队分别对06、07、08号目标进行了轰炸。8时10分全部投弹完毕,编队左转弯脱离目标返航,8时17分全部降落。

在登陆部队开始航渡时,轰炸航空兵第20师奉华东空前指令,起飞三个大队(包括预备队的一个大队)对敌实施直接航空火力准备,第一大队于13时01分,第二大队(原预备队)于13时07分,第三大队于13时12分相继起飞完毕,空中指挥员张伟良。编队通过临海后,大陈岛敌火炮向中国登陆舰艇射击,企图阻止中国军队的前进。为了压制敌之炮兵,华东空前指即令第二大队飞向上大陈岛,轰炸敌炮兵阵地,但第二大队之三中队长机,因未听清命令,误认为只令长机中队去上大陈岛,故仍随编队飞向一江山岛。当华东空前指发现这一情况后,即令第三大队之三中队接替第二大队三中队的任务,飞往上大陈岛轰炸敌炮兵阵地。其余六个中队于12时0分准时到达了目标上空,随即第一大队的一中队对07号目标、三中队对09号目标,第二大队的三中队对02号目标,第三大队的一中队对07号


中国战机

目标,二中队对08号目标先后进行了轰炸,轰炸完毕后第二大队的三中队编入第三大队,然后一、三大队均编成大队楔队返航。 第二大队的一、二中队遵令到达上大陈岛后分别对敌炮兵阵地进行了轰炸,完成任务后即返航。第三大队的三中队将抵上大陈岛目标上空时,华东空前指为达到对一江山岛的持续轰炸,又令该中队返回一江山岛进行轰炸。14时30分,该中队在宋宗周的率领下返回一江山岛。在进入目标准备轰炸时,宋发现原定目标已被摧毁,即机智地决定通过目标,不轰炸。经请示后,及时准确地轰炸了04、08号目标之间正向登陆部队射击的敌炮兵阵地,直接支援了该方向的登陆部队的战斗行动。整个编队完成任务后,于15时22分全部安全降落。

在2次执行任务期间,中国空军军都没有遇到敌歼击机的抗击,只是遭到敌地面高射武器的射击。在轰炸航空兵遂行任务时,拉-11歼击机始终跟随进行掩护。我军对一江山岛9个目标共投弹252枚,命中59枚,命中率23%,基本摧毁了敌集团工事、火炮阵地及指挥设施。

人物评价

聂凤智将军,矮小、精瘦、黝黑,相貌平平。左眼眉心藏一痣,相书谓“黑虎含珠”。将军凡与人见面,辄面露丝丝微笑,慈眉善目,亲切可人,若弥勒佛状。

一位党史专家曾这样评价聂凤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几乎在每一个历史转折关头,或者戏剧性进程中,差不多都有聂凤智将军的精彩表演。

一位军事专家说:“聂凤智将军几乎指挥和参加过我军各种不同类型的战斗、战役,甚至包括陆海空协同作战。他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又全面的将军。”而3野的老人们则说:全国解放后,还在率领部队打仗的将军首选聂凤智。

凡访聂凤智将军者,无论高官贵人,或普通百姓,将军均来者不拒,热情接待。1986年10月24日,余与同事刘东耕至南京市上海路82号访将军,将军闻门铃,即召见。夫人何鸣欲阻,将军曰:“人家敢按门铃,必有急事,岂能不见。”其时,将军已患肺癌,正发烧挂吊针。见余,仍面露微笑,侃侃而谈,若无事状。将军患肺癌后,人若问之何病,将军必面带微笑,朗声应答:“癌症,不治之症。”故张爱萍将军于北京三零一医院探望将军后曰:“老聂死不了,精神好得很!” 聂凤智将军1985年复出,始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继任司令员。因身体状况欠佳,需每日挂吊针,输抗菌素,然将军上班从不迟到早退。某日,上班时间到,吊针尚未滴完,夫人何鸣曰:“你是司令员,迟几分钟上班有什么关系?”将军曰:“迟一分钟也不行。”遂拔吊针急走。

每次战前,聂凤智将军喜化装侦察,必亲睹当面之敌情,始放心。将军或农夫,或雇工,或小贩,或灾民,扮谁像谁,无有差错者,盖将军相貌平平也。将军任师长、军长后,仍乐此不疲。济南战役前,聂凤智将军任纵队司令,仍率侦察科长,扮为拾粪农夫,数次近城下,于敌军岗哨前拾粪。

1946年11月,聂凤智将军患阑尾炎,住院开刀。术后次日,许世友将军来坐,沉默良久,不发一言。将军知有难言之事,追问之。许世友告之,灵山久攻不下,死了不少人。聂凤智将军抚伤而起,以一丈多长之绸布,扎紧刀口,跃马挎枪,急赴前线。灵山大捷后,许告聂曰:“你继续住院吧。”将军解绸布视之,刀口已愈合。

常胜将军

攻打孟良崮,聂凤智率部队从山下打到山上,最先把红旗插上山顶,为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聂凤智立下了汗马功劳;攻克济南,聂凤智把“助攻”命令改为“主攻”,结果9纵真的变成主攻,率先攻进泉城,第73团荣获“济南第一团”的称号;淮海大战,聂凤智指挥9纵攻克碾庄,立下了首功;渡江战役,聂凤智亲率第20军首先突破长江天险,“渡江第一船”归于旗下;解放大上海,又是聂凤智的第27军最先攻进市区,令全世界为之瞩目;抗美援朝战争中,聂凤智就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员,他以其独特的打法,扭转了空战的局面。美空军参谋长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中共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聂凤智又参加指挥了大陈列岛战役,这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协同作战。聂凤智指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首当其冲,稳、准、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陆海军登陆作战,为解放一江山岛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聂凤智出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配合炮击金门,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空战,狠狠打击了国民党空军的嚣张气焰,使海峡上空的战云得以消逝。一位指挥员,率领部队打仗不难,率领部队打胜仗则不易,而率领部队常打胜仗则更难。

精彩人生

助攻改主攻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

由许世友、谭震林指挥的这次战役,解放军共动用了14万兵力。这14万“攻济兵团”又分成了两部分:以3纵、10纵及部分地方部队组成西线攻击集团,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指挥;以9纵、渤纵和渤海军区部队组成东线攻击集团,由9纵司令员聂凤智指挥。

在兵团下达的命令中,东线集团担任的是“助攻”任务。众所周知,“主攻”和“助攻”虽一字之差,意义是大不一样的。相对来说,担任“助攻”任务的部队要轻松一点,不那么“责任重大”。可聂凤智不要“轻松”,却愿意承担“责任”。他在纵队给各师重新下达的命令中,悄悄把“助攻”改成了“主攻”,把攻打济南最苦最难的活儿不声不响地揽到了自己名下。争当“主攻”,在解放军战史上屡见不鲜,但这样的“擅改”却实在少见。


解放军进入济南

后来战局的发展果真如聂凤智所料,一直打了7天7夜,王耀武还弄不清共军的主攻方向到底是在哪儿。先是西郊机场告急。这是王耀武判断中的解放军主攻方向,他早有这个准备,因而并不惊慌,马上把作为预备队的两个主力旅调往西线。可是,两个旅还没有到位,东线又告急:茂岭山和砚池山一夜尽失。这一下子惊出王耀武一身冷汗。他在连问三次,确信报告无误之后,惟一的解释只能是自己判断失误,解放军的主攻方向选在东边。于是,他马上又把预备队调往东边。两个旅跑到东边还没“到位”,西线又告急了:吴化文战场倒戈,西郊机场失守,解放军已乘势占领了商埠。 这一来,王耀武又以为自己判断失误了,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好了。而就在他这“一晃二晃”之间,解放军军已打到了济南内城城下。当是时,一被俘济南守军高级将领问将军:“贵军攻城主力,置于哪一边?”将军笑答:“两边都是主力。”


解放战争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任二十七军军长的聂凤智将军率部横渡长江,直取南岸。是时,明月当空,云开雾散,江面风平浪静,千舟争渡。上岸,将军诗兴勃发,拟电文向毛泽东、党中央报告:“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二十七军之第一梯队为百万渡江大军最先到达江南之部队。

渡江战役后,聂凤智将军率二十七军从繁昌出发,下南陵,克宣城,取广德,战吴兴,行军日超百里,八百里追歼,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刘昌义,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汤恩伯逃离上海时,命其为“淞沪警备副司令”,坚守上海。刘昌义见大势已去,前来与聂凤智谈判,唯担忧陈毅态度。聂凤智将军急中生智,嘱政治部主任用萝卜刻成陈毅“关防大印”。谈判时,将军当场向刘昌义宣示陈毅命令,刘昌义连连点头,

表示“谨领”。

聂凤智将军指挥作战常有先见之明,其决策往往先于上级命令。淮海战役中,聂凤智将军率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奉命赴徐州阻击邱清泉、李弥、孙良诚三个兵团。将军发觉敌开始西撤,急令部队追击,一个纵队直插敌三个兵团间,与敌并驾齐驱,金戈交错。途中,方接华野“西追”命令。渡江战役后,将军率二十七军进军上海。途中休息,将军展地图,见前面有一大铁桥,名大东滨,纵贯南北,直通上海。即下令,不准休息,继续前进,迅速占据大东滨铁桥。夺桥战斗打响后,总部命令才到:命令二十七军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大东滨铁桥。


与领导

聂凤智将军不喜与领导亲近。聂凤智将军至武汉开会期间,大会安排林彪元帅接见,将军称病避之。又某日,聂凤智将军至广州开会,刘亚楼约部分代表去看林彪,将军曰:“见了林总,怕出洋相。”再避之。又某日,聂凤智将军至长春开会,会议结束,刘亚楼通知再留一日,曰林彪接见,聂凤智将军借口“前线紧张”,又避之。将军与林彪无隙,然不媚不亲,心中坦然也。


渡江战役

1965年10月,叶群、吴法宪至江苏太仓搞“四清”,林彪亦至苏州疗养。空四军政委江腾蛟,逢周日即去苏州、太仓,请客送礼,忙得不亦乐乎,部队工作则不闻不问。聂凤智将军闻之大怒,当面责问江腾蛟:“你是空四军政委,还是招待所所长?”

聂凤智将军言,1965年,林彪元帅召见其与余立金,由江腾蛟通知引领。其时,将军为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余立金为京军区空军政委,而江腾蛟为属下空四军政委。一司令一政委竟由下属引领见林彪。


文化大革命

聂凤智将军,“文革”中被打倒后,批斗时打落8颗牙齿,下放广西某空军农场劳改,曾日挑水200担。

1973年4月,聂凤智将军患重症,生命垂危。周恩来总理闻讯,嘱叶剑英挂帅组织抢救事宜。4月2日,将军进空军总医院手术室抢救。抢救持续24小时,其间将军数次断气,均被救活。医生切气管,割小腹,去胃囊,共开六刀,抢救过程险象环生,惊心动魄。该手术室为玻璃房,四周有看台。其时,空军于“文革”中受冲击的十位将军均到场,有上将刘震,中将成钧、常乾坤、曹里怀、徐深吉、吴富善等。